江苏淮安清江中学 刘 慧
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揭示英语的本质,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根源。努力培养学生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认识英语运用中的规则,从而能够正确地运用英语这种语言进行交流。
一、结合背景,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本民族在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相同意思的语言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初学者总喜欢把母语与英语进行互译,这种学习方法往往会给以后的英语学习造成潜在的障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对词语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必要的讲解,而且还应与汉语的意义与表达习惯进行必要的比较,以便让学生了解到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从而正确掌握运用英语的具体方法。教师在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应该重点的讲解东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与英美文化中存在的差异。
二、词汇教学,从文化角度特殊处理
词汇是传承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每一个成语、典故都与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中西方不同传统习惯来区别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例如,dragon这个词语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吉祥物的象征,我们往往把自己比作是龙的传人,也有“望子成龙”的期盼。而英语中的龙是一种怪物,是邪恶的代名词。因此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能翻译为Asian Four Dragons,而把它译成Asian Four Tigers。再如,英国人中对不同酒类也有不同的称谓,如spirit,wine,beer,brandy等。而汉语往往比较笼统地说成是“酒”,仅仅用定语加上一个“酒”字来说明是某一类酒,如白酒、米酒、黄酒、啤酒等。
三、表达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世界上不同民族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对地名排序上,中国人喜欢从大到小,而英语人却喜欢从小到大。“中国北京”翻译成英语就是“Beijing China”。在姓名的表达方式上,中国人一般是把姓放在前面,名放在姓的后面。而西方则相反,如Bill Getz,这里的Bill是名,Getz才是姓。这说明西方人喜欢把最关心的信息放在前面,以便突出最关心的信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对划线部分提问时,要把疑问词要放在前面的原因。如把句子“这是什么?”翻译成英语时就是“What is this?”,初学英语的人往往会译成“This is what?”。如果学生不了解东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就容易犯错误。我们汉语语言注重委婉、含蓄,而英语则比较直白。如在索要什么物品时,英语的表达是直接进入所要说明自己的意图,而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是先进行问候一下,寒暄一番然后才说明自己的意图。不少学生反映英语的阅读理解比汉语难,不容易把握文章的主题。英语文章中一般每段的第一句就是中心句,帮助学生把握这一特点,就能大大的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四、口语教学,注意风俗的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东西文化存在的差异。例如:同样是夸赞某个事物,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夸赞却不一样。某位外国朋友参加中国的一对年轻人婚礼时,就这样的赞美新娘:“very beautiful”,新郎听了后非常的高兴,就连忙致谢说:“哪里!哪里!很一般的。”这位外国人听后摸摸了脑袋,用生硬的中国话回答说:“这个姑娘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都很漂亮啊!”在场人都捧腹大笑起来。还有一位学校领导在给全体教师们介绍一位新来的美国女外教时,他是这样用英语说的:“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a very pretty girl to you,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当大家听完了这个校领导的这番介绍后,却发现这位美国女教师表现出一脸的尴尬。同样是为了赞美,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反应。这就是东西文化以及风俗上对“漂亮”这个词汇理解上的差异。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帮助了解东西文化存在的差异。通过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来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教师用差异性的背景知识来引导学生开展英语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情感功能,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