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刁铺中心小学(225323) 冯 琳
在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就是作文。一提到作文教学,许多教师都无可奈何地说:“我非常耐心地指导了,但是学生就是出不了佳作。”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脑海中没有优美的词句,归根究底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少,脑海中没有写作的基本素材。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带着孩子走进书籍时,真正的教育才开始。”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使是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也是基于功利性的心态,考试考到的内容,就让学生阅读,而考不到的就不让学生阅读。还有的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总归是课外的,效果不好控制,所以也就随便学生阅读了。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下面,我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六”的教学来谈一谈如何让课外阅读反哺学生的作文。
师:同学们,在“快乐阅读节”中,我们一起读了介绍革命前辈、英雄模范的书。大家都读了谁的事迹呢?(雷锋、刘胡兰、焦裕禄、孔繁森……)
师:这些书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大家都非常崇拜这些人?这些人都做了哪些事让人崇拜呢?
一连串的问题让许多学生都低头不出声,我也看出他们读的效果是不太理想的。
师:我们先就本单元中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生: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彭德怀,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红军过草地时没有吃的了,许多红军因为饥饿都晕倒了,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想把他的大黑骡子杀了给士兵吃。
师: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想尽办法来描写红军过草地时的困难,对渲染环境、烘托故事情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生答略。
师:我们在阅读课外书时,要品味作者的这些描写片断,弄清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讲述自己读过的故事)
师:作为五年级学生,我们不光要了解故事情节,还要进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理解故事的思想。好比《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我们通过学习可以感受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是更爱战士的情感,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战士们对彭德怀的爱戴。那么,在这次阅读活动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师:这三个要素不是孤立的,环境和情节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做到这一点。下面,根据课外阅读的内容,完成本次习作,写你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课外阅读是基于教材的学习,是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练就的阅读技能,运用到课外的读书生活中的过程。它与课内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就像这一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教师事先利用“快乐阅读节”来让学生阅读一些与习作相关的书籍。如果不先让学生阅读,那么学生在完成这一次习作时就会感到写不下去。在指导习作时,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课文来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人时要有事件来支撑,要写出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写作内容要为烘托人物形象服务。因此,通过作文教学,用课外阅读反哺作文教学,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启发。
首先是“读什么”——阅读内容要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契合。我们要结合习作内容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外书目,要把契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精品书推荐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欲望,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这一次课外阅读活动,我就是结合单元的教学要求推荐一些介绍人物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在解决学生读什么的同时,我们教师要先阅读,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人。阅读时,我们要了解推荐书目的内容与思想,这样在交流时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写作技巧。
其次是“怎么读”——阅读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谋篇布局。就像案例中那样,学生读完之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解决让学生怎么读的情况下让学生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是起不到促进作用的。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向学生介绍阅读这一类书籍时要把握哪几个要素,作者的用词用句怎么样等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围绕这几个要素阅读了。在写作时,学生也就可以围绕这几个要素来写自己崇拜的人了。学生有了写作结构,就可以顺利完成习作任务,佳作也会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
当然,利用课外阅读来反哺写作还有更好的策略与方法。在这里,我只是抛砖引玉,以便让更多的语文教师来探讨、研究如何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多方面探索,课外阅读一定会助推我们的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更快更好地向前行进。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