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设计素描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11-10
  • 阅读量556次
  • 评分0

【内容摘要】设计素描是高等艺术院校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在绘画创作和设计道路上必备的基础。本文对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梳理,并通过教学实践,对设计素描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能力和优异的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设计素描;创新应变;写生训练


一、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部分学生造型能力较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通过每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美术联招的分数线后进校的,也就是说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在考前培训班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素描、色彩和速写的基础训练。部分学生的造型能力较强就进入了比较好的美术学院,而部分中等或以下层次的学生就进入了大量二本和专科类的艺术院校。就素描而言,大多数学生的造型能力都相对一般,甚至有少部分学生的造型能力是极差的。造成这样的情况与大多数学生在考前培训班的学习有很大关系,为了应付每个省市的美术联考,部分考前培训班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考试的套路,比如前一年联考中素描是考的人物头像,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考前培训班就会进行大量的人物头像的临摹训练,如果是考的静物,以此类推便会进行大量的静物临摹训练。而不是遵循造型艺术的规律,进行阶段式的写生练习,这也跟部分培训班教学资源紧张有极大关系,教室的数量不足,不可能几个学生一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写生训练,只能采取临摹。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只会画一样东西,换成其他的种类便缺乏了举一反三的能力。(二)部分学生创新应变能力不足。犹如在考前培训班的训练模式一样,学生只会画静物或只会画真人头像,甚至很多都是背诵和默画,这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作业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没有个性的表达,没有对物象鲜活的感受力,模式化的死记硬背成为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比如课程中安排了石膏头像或胸像的写生训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问题,一是造型能力较差,不能完成造型准确这一基本要求,更不能谈艺术效果的表达。二是面对这样的现状,只能降低写生的难度,实行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过程,甚至在课程中取消这一训练要求。(三)部分学生的钻研精神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不够,对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态度散漫随意,交作业只是应付了事。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徐冰在一次访谈中说到他的素描学习过程:“我决定,把这张‘大卫’无休止地画下去,看到底能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否能真的抓住对象,而不只是笔触。一个寒假下来,我看到一个从纸面上凸显出来的‘大卫’石膏像,额前那组著名的头发触手可及。深入再深入,引申出新的‘技术’问题———石膏结构所造成的光的黑、白、灰与这些老石膏表面脏的颜色之间关系的处理。我在铅笔和纸仅有的关系之间解决每一步遇到的问题,一毫米一毫米的往前走。”由此可见,徐冰在当年的学生生涯中的刻苦努力程度以及对素描学习的体会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四)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保守与固执。这个观点在笔者的另一篇文章《浅析亨利马蒂斯的作品对色彩教学的启示》中也有谈到:“在艺术院校从事基础教学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学纯艺术专业出来的,比如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专业。其中部分老师容易陷入以技术主义或超写实主义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容易导致学生在某个课程期间陷入僵化的‘死刻’状态中,而忽视思维训练和打开视野的探索,这就需要从事基础教学的老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纯艺术专业与设计类专业之间的差异,根据专业不同对所授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因此,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并不是以教技术为主,而是要从思维和观念上进行革新,但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理可得,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同样不能完全陷入唯技术主义和唯超写实素描为尊的路线中,更不能以写实水平的高低作为评判学生艺术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二、方法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在实际的素描教学中可采取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应对。(一)减少长期作业,增加中短期的结构写生训练。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和绘画专业的素描教学要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可通过减少长期作业,增加中短期的结构写生训练来实现。在整体课时减少的大背景下,中短期的写生训练要求采用以线为主的方法进行写生,减少物象光影调子以及质感的刻画,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物象的内部结构的塑造上来,分析其形体空间关系和物体的组织架构。绘画对象可以是几何形体的组合、水果陶罐等器物的组合、机器零件组合以及自行车的局部分析。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学生在考前培训班临摹为主的学习方法,甚至很多学生是以照片为参照来进行绘画。中央美术学院的贺羽在文章《美术联考画照片是违背艺术规律的无聊之举》中指出:“美术专业的学生,无论绘画还是设计,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其对各种自然特征的感受能力。设计专业的思维和想象,也是在这种感受中才能获得启发,虽然不少画家都不同程度地利用照片来深化对想象的观察,启发创作灵感,但在基础教学中,照片不能提供自然的丰富特征,只能呈现某个僵死的平面与凝固的瞬间。用照片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既锻炼不了学生对造型和形象的感受力,也不可能提高他对色彩关系和美感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增加中短期的写生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二)突破常规视角的构图训练。针对之前学生创新应变能力不足的问题,可采用多视角观看的方法来进行绘画。比如用蚂蚁的视角来观察对象,任何物体都会显得十分高大;也可以用“上帝”的视角来观察对象,也就是采取高空俯视和鸟瞰的方法来绘画。也可以采用平视的方法观察对象。通过这三种视角的观看,让绘画对象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进行思维转变,学会用突破常规视角去观察身边日常所见的物象。在这个阶段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图片,也可以自己寻找身边的物象进行创作。(三)将客观物象进行概括与平面化,通过旋转、相切、错位等方式进行绘画。这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创新应变能力不足采取的方法,实际上是借鉴了平面构成里关于面的组合方式的方法。在学生进行到平面构成课程的时候,将对构成关系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四)拼贴与综合材料的运用。这是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以及钻研精神不够的方法,通过对材料的多种尝试,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与趣味,发挥和释放了学生的潜能,素描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地磨铅笔。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可称为开放式的素描教学,强调多样化和个性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对学生作业的评判标准变得更加灵活与宽泛,给教学也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这实际上是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弘力.黑白画理[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2]王雪青.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学新探索—色彩[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