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变迁中的家园——建筑风景速写教学案例

  • 投稿Smar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54次
  • 评分4
  • 29
  • 0

薛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

作者简介:薛峰,男,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邮编:225200。

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5册第3课《变迁中的家园》,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画系列的第二课。本课的主题是建筑风景,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不同风格的速写。本课内容丰富,速写的表现手法多样。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建筑风景的观察、体验,发现建筑中的节奏美感;通过对速写知识和表现方法的学习,学会用速写方式描绘和记录生活中的各类建筑物,表现建筑之美和家园的变迁。

学情分析

通过上—课“用心灵接触自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风景画的构图等相关知识有了基本的认知,并掌握了一定的风景画表现方法。但是,学生对风景画的表现语言仍缺乏更深的认识,因此,在作业中表现出对速写语言的应用意识不够。本课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入“节奏”的概念,旨在加强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认知与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建筑风景速写的概念和特征,理解节奏美的含义,学会至少一种速写方法,运用节奏美的规律完成—幅建筑风景速写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互动、赏析、讨论、实践,发现、理解并应用节奏美的原理,以速写的形式表现建筑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表现家园的变迁中,培养关注身边环境的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养成用美术手段表现家乡和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节奏规律在建筑风景速写中的应用。

难点:在建筑风景速写中表现灰色层次,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速写画笔与纸张。

学生准备建筑风景图片资料、优秀速写作品图例、统一尺寸(16开)但材质不同的纸张,以及多种速写画笔。

教学过程

一、感受节奏

(一)导入

教师(课件出示图1):这是一个我们学校附近的居民小区。谁知道这是哪个小区?

有不少学生看出是某某小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并对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关注周围生活环境的良好习惯给予表扬。接着问道:你们知道这个漂亮的小区原来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脸迷茫。

教师(课件出示该小区开发前的照片,如图2所示):请大家看另一张照片。

两张图中所显示的差异引起学生—片惊讶之声。

教师:从刚才大家的惊讶声中,我感觉到这里的巨大变化给同学们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震撼,那么,就让我们—起来看看家园的前世今生。(板书课题:变迁中的家园)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家园的图像作为教学素材,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易于形成学习的兴趣点。用新旧家园的视觉落差突出家园的变迁,以此引出课题,自然过渡、效果较好。

教师:毫无疑问,现在的家园比过去漂亮多了。请你们用美术的语言说说现在的家园美在何处。

学生:整齐,色彩明快和谐;过去的房子杂乱无序、色彩灰暗。

教师:讲得不错。今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从另—个视角领咯建筑的美,这是一种什么美呢?

教师(课件出示图1,红线以动画效果展示):如果我们沿着建筑物的边缘画一条连贯的线,你会发现这是一根高低起伏、变化丰富的线条。再看整个小区的建筑群,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

教师(动画展示图1中的蓝线):如果没有这种高低起伏的变化,那么,建筑就显得平淡乏味。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在美学上有个专业的名称,叫“节奏”。(板书“节奏美”)

教师(播放课件):节奏是指一些视觉元素有条理地反复或交替排列,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这种现象就是节奏。如,形体上的高低起伏、面积上的大小、结构上的疏密等。(学生齐读这段关于节奏的概念)

教师:那么,结构上的疏密是怎么回事呢?请看这张图片(课件出示图3),有窗户的墙面显得紧密.没有窗户的墙面显得疏朗。形体上的高低起伏和结构上的疏密变化,是建筑艺术具有节奏美感的重要方面,那么,绘画中有没有节奏美呢?

教师(课件出示图4):这是表现我们县城老城区的龙川老街的油画。画中显示出建筑物边缘的高低起伏(动画显示图4中的白线)和墙面面积大小(如红蓝相间所示)的节奏变化。教们再来看—幅钢笔速写(课件出示图5),请问,这又是什么画呢?

部分学生:是速写。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在“变迁中的家园”几个字的后面接着板书副标题“建筑风景速写”。

教师:那么,什么是速写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速写是快速、概括地表现对象的一种绘画手法。建筑风景速写就是以建筑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速写形式。其特点是:速度较陕,手法简练,效果生动、鲜活,作画工具、材料要求不高,且携带方便,作品篇幅较小。

【设计意图】首先选用油画作图例,与后面的速写图例在绘画语言上形成直观的对比,以此使学生领会速写语言的特征,加深学生对速写概念和特征的认知。

教师:速写作品中有节奏变化吗?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分析和讨论,然后回答。

结合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解答这个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图5,动画显示墙面红蓝相间的面积大小的节奏变化):风景速写中也是有节奏变化的。

(二)尝试表现

教师布置练习:下面让我们来小试牛刀。请根据身边的图片素材,选择任意工具和纸张,用最快的速度画出—幅建筑风景速写。看谁画得最陕。最多两分钟。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

约两分钟后,教师问:你们都画好了吗?对自己的画还满意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观察,大多数学生没有完成,对自己的作品也不够满意。

教师:其实,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幅速写,是很困难的,即使勉强完成,也显得比较潦草。刚才,我只是让同学们初步体验一下画速写的真实状态,加深对速写速度要求的感受。很多同学注意了速度而忘记了节奏,还存在一些方法运用不当的问题。

二、寻找节奏

(一)赏析教师作品

教师(课件出示自己画的速写范作,图6):下面请同学们来看—幅速写作品。

学生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幅表现扬州主城区文昌阁的速写作品。师生共同寻找画中节奏。教师用鼠标指引学生找到画中建筑物轮廓边缘高低起伏的节奏变化。然后,对主体建筑文昌阁屋顶和门窗疏密关系进行解析。

教师:以文昌阁为主的建筑群是扬州城文明的标志,现在,就让我们穿过大街,走进小巷,共同领略扬州古城的不同魅力。(课件出示图7)

教师:这幅速写与刚才的文昌阁有何不同?是用什么工具、方法表现的?作者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手法表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者是用钢笔与素描纸作画,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语言的速写作品。这种画法类似于中国画的线描法,是以线条的疏密变化体现画面节奏的,因此,画面简洁、明朗,气氛轻松、愉悦。而后者,用炭精条和素描纸作画,以明暗块面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黑白灰对比体现节奏的变化。这种方法容易表现幽深的画面隋调,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所以,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和特殊情感,要选择相应的表现方法和工具材料。(板书两种方法:线描法和明暗法)

【设计意图】教师先后出示的作品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速写常用的表现方法:以线为主的线描法,以面为主的明暗法,并引申出不同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对表现不同的画面气氛和情感指向的重要意义。选用的题材也是取自学生耳熟能详的身边内容,体现了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师追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对应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板书:黑——最密;白——最疏;灰——介于两者之间。

教师:其实,找到最黑和最白(最密和最疏)的部分都很简单,关键在于能找出多少中间层次。一幅风景速写作品是否具有可看性,往往就取决于中间层次的丰富程度。你们现在知道刚才的速写练习不够理想的原因了吧?下面我们做—个分辨黑白灰和疏密层次的小练习。

(二)探索发现

教师:请在我发给大家的图片资料(一张速写和一张照片)中分别找出其中的节奏变化,并做小练习,时间为3分钟。同桌之间先讨论,再练习。

1.面的深浅层次练习:用画笔在图片中圈出3个以上灰色层次,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用数字标出序列,并在方框中按同样的顺序涂出来,画笔不限。(图8)

2.线的疏密变化练习:用画笔在图片中圈出3个以上疏密变化,按照由疏到密的顺序用数字标出来,并在方框中按同样的顺序画出来,画笔不限。(图9)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是突破本课难点的关键。要能表现出相对丰富的灰色(中间)层次,首先要在表现对象上将它分辨出来,以此使学生在讨论、分辨、表现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并进一步熟悉绘画工具和材料特性。该练习还暗含着前面提到的速写的两种常用方法:线描法和明暗法。这有助于学生对前面不成功的速写练习进行反思,也为他们下一步的正式作业做好铺垫。

三、示范节奏

(一)教师示范节奏

教师:下面老师来画一幅速写,请大家仔细看老师是如何运用节奏规律画速写的。老师选用的工具材料是炭精条和素描纸。

教师根据照片资料,在实物投影仪上完成一幅建筑速写,并与学生互动,时间在3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环节,旨在向学生直观呈现速写的整个过程和作画状态。教师边画边与学生互动,是要把绘画思路,如构图的处理、不同节奏和层次的表现、工具的使用等,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将老师的思路和处理方法与自己之前的作画状态做比较,进一步深化自己对节奏的认知,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画好速写的欲望。

(二)学生表现节奏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你擅长的表现方法(线描法或明暗法),利用所提供的图片资料画一幅速写,或自带资料临摹、创作皆可,要求表现出建筑物的节奏美和自己的情感和创意。你们可以在未完成的作品上继续加工完善,也可以重新创作。看哪组同学画得既快又好,表现好的小组会得到老师的奖励。但必须在8分钟之内完成。

教师课件出示作画过程的提示:轻线构图(注意边缘的高低起伏节奏)—实线条勾轮廓—刻画细节(黑白灰或疏密的节奏)—适当调整。

教师巡回指导,时间约8分钟。

教师:对不起,刚才老师把时间说“错”了,应该是15分钟。你们还有7分钟。提前完成的同学,可以及时把作业贴在墙上,也可以修改调整自己的作业,还可以帮助同组其他学生。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这是教师有意设计的“骗术”,目的是希望学生加快速度,体现速写特色。根据教师判断,学生要完成一幅较理想的作品,用8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而意外多出的近一半的时间,使他们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就舒缓了,画得更加从容,也更有信心了,这恰恰符合了速写先快后慢的基本要求。

四、展示节奏

(一)作业展评、小结

教师:时间到,还有些同学意犹未尽,可以在课后加工完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带着遗憾的作品才更加真实。现在请所有同学都把作业粘贴好。各小组将作业用大头针钉在靠近本小组的KT板上(此前,教师已经将KT板贴在教室墙壁上),形成一幅有气势的绘画长卷。(图10、图11)

【设计意图】有少部分学生来不及完成作品很正常,因为学生的绘画能力本身就存在差异。把未完成的作品与已完成的作品一起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语言的安慰和鼓励可以帮助未完成作品的同学找到信心、获得勇气。

教师引导学生互评,从节奏感的表现等方面畅所欲言。

教师:大家公认第三组表现最突出,请同学们说说具体理由。(由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我提议为第三组同学出色的表现鼓掌。我们也要为其他小组的不俗表现点个赞。同学们不带主观色彩的公正评价令我感动,也值得肯定和表扬。(学生一边鼓掌一边欣赏着墙上连成长卷的速写作品,内心充满喜悦,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为了兑现承诺,我将自己平时画的几幅签了名的速写范画分别奖励给四个小组。由各组推选表现最好的同学上台领奖,排名靠前的小组有优先选择权。(学生个个兴高采烈,内心充满成就感。)

【设计意图】KT板为红与黑两种色彩,呈间隔排列以区分组别,首尾相连则使作品气势大增,让学生体验到集体合作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享受成就感。用大头针固定作品,是为了便于学生调整作业位置。学生的作业既有横幅构图的,也有竖幅构图的,怎样排列才能体现节奏感,这也是考验学生对节奏感把握的一次机会。教师的奖励既要突出重点、鼓励竞争,以达到真正的激励效果,也要兼顾全体、弱化甄别功能。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你们已经基本了解建筑风景速写快速、简练的特征,并能够合理运用速写方法,应用节奏语言表现建筑风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效果,我和大家一样都很高兴。虽然有些作品还有遗憾,但我们课后可以继续对它们加以完善。

五、升华节奏

教师:我们的家园在不断地变迁,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居住环境,都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舒适。而且,这种变化的节奏越来越快,现在让我们放慢节奏,一起来看另一群人的家园(课件出示边远地区学生的“家园”图片,如图12)。你有何感想?不用回答,自己感受即可。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的一个好机会。贫困山区的孩子学习环境极其艰苦,与我们的优越环境形成巨大的落差,这给学生很大的心灵震撼,学生会自然地想到要珍惜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此环节不在于让学生表达感受,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教师:下面我们换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件出示教师自己的一幅速写作品,如图13)。请同学们欣赏这幅速写作品,想知道我画这幅速写的感受吗?我还写了一段速写日记呢。

教师课件出示一段文字,并请大家推选—位同学朗诵:“老巷深处,梧桐树下,脚踏车并肩而立。谁家又来客人?小屋中,老友闲话或楚汉对弈,再举杯小酌,助兴驱寒。不久,小屋内外,街道两旁已是酒香四溢、笑声朗朗。待到众人尽兴而别、踏车而归,外面早已冬去春来、柔枝起舞、桐花飘香。”学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诵,获得全班同学的一致掌声。课堂进入又—个高潮。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朗诵的特长,升华教学主题,把学生的关注点从单纯的技能表现提升到人文关怀和人文思考的高度,体现了美术教学跨学科的综合性要求。

教师:刚才我给同学们看的是一幅过去的老家园风景速写,并且用速写日记的形式进一步表达了我内心对过去生活环境的怀旧之情。课后,也请同学们关注身边家园的变迁,用照片、速写、文字的形式记录下你们的感受,并与家人和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一)以速写为“外衣”,以“节奏”为内核

本课选取了建筑语言和绘画语言中都包含的“节奏”作为重点,以速写的形式,通过感受、寻找、示范、表现、升华等5个教学环节,在凸显速写特征的同时,有效把握节奏(尤其是其中的灰色层次)这一内在支撑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教师特长,挖掘地方资源

本课选用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和教师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充分彰显了教师自身专业特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钦佩之情,形式自然又亲切,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这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师=应发挥自身特长,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主张。(图14至图26为部分优秀学生作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