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保健医学论文范文,保健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疫情下,再话麻疹防治

  • 投稿菜鸟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303次
  • 评分4
  • 88
  • 0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李靖

2015年1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东城区某大厦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由于该大厦人员与相邻两座大厦存在一些工作交流,相邻的大厦也发现了1例麻疹病例。接到报告后,北京市疾控中心迅速将3座大厦5000余名人员确定为应急接种对象,对其进行了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并对麻疹病例采取了隔离、消毒等措施。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10天内同一单位发生2例麻疹病例就算暴发。截至2015年1月28日,北京共报告麻疹病例142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0.2%,报告麻疹暴发疫情共4起。

该疫情的信息通过网络很快传播,让麻疹这种古老的传染病又重回人们的视线,麻疹这个渐被公众淡忘的传染病,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麻疹那些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的4~6月是麻疹的高发季节,在夏秋季节也会有疫情发生。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普遍对麻疹易感。麻疹很容易在人口密集、易感人群较集中的地方暴发。感染麻疹病毒后的潜伏期较长,平均14天,最短7天,最长21天。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都含有麻疹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飞沫传播;也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或偶尔通过接触刚被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烧三天、疹三天、退三天”是麻疹的主要临床表现。初期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和重感冒很像,但3~5天后,患者会先从耳后、脖子出现皮疹,并逐渐蔓延至脸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随着病情不断进展,皮疹会逐渐增多,彻底出透后皮疹转为暗棕色。麻疹最容易被忽略的症状是发热3~4天后才出现皮疹。大多数患者起初会误以为自己只是感冒了,出现皮疹后仍以为是药物过敏性皮疹或是受风所致,而很少往传染性疾病方面考虑,这就增加了麻疹的传染几率。麻疹引起的并发症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每个器官,其中造成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并发肺炎、喉炎及心肌炎等。

麻疹死灰复燃,不奇怪

由于从理论上讲,麻疹只在人间流行,不会感染动物,也不会由动物传播给人,现在又有了免疫性很好的疫苗,通过免疫手段人类是能够控制麻疹的,因此消除麻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麻疹列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后,人类将要消灭的第三种传染病。

人类与麻疹斗争了很长时间。通过接种疫苗等一系列防控措施,近年来已将全球麻疹的发病和死亡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消除麻疹曙光已见。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全球各个地区防治麻疹的进程并不均衡。非洲、东南亚、欧洲、东地中海及西太平洋地区近年来仍然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麻疹疫情。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麻疹仍然是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胁。

我国这些年消灭麻疹工作力度很大,但难点不少,仍存在许多对麻疹没有免疫力的易感者。总有人在感染,就存在暴发的隐患。那么,这些易感者是怎样形成的呢?

1.麻疹疫苗不能终身免疫。大家知道,过去得过麻疹就意味着终生不会再得麻疹,因为生病获得的免疫力可维持终身。而通过主动接种获得的免疫力毕竟不如自然感染。目前,我国预防接种采用的是麻疹减毒活疫苗。江苏地区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一般方法是:8个月龄和1岁半时各接种一次。接种麻疹疫苗后,人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以起到长期保护的作用。不过,这种保护作用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每个人并不一样。有统计显示,麻疹抗体一般能维持10~12年,部分儿童4~6年就全部消失了。抗体消失后的人群又成为新的易感人群。疫情分析显示,目前的麻疹疫情与过去大不相同,呈两头大,即成人与8个月龄以下婴儿多发。近年来,成年人患有麻疹的几率在不断增加,部分省市的麻疹患者中有65.3%是成人,数据还在不断增加。因此,麻疹已不是儿童的专属病,成人也会被传染。其原因就是因为患麻疹后并非绝对“终身免疫”,抗体消失者会成为新的易感人群。

2.免疫空白点不容忽视。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健康保健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发达地区,麻疹计划免疫工作落实较好,人群免疫水平较高;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有的山区和农村,麻疹疫苗接种工作仍存在不少“空白点”。但是,这些免疫“空白点”很多时候并没有暴露出来。如不管是常规接种还是强化免疫,基层上报的接种率数据都在95%以上,但实际情况是或多或少有“水分”,这就是免疫空白点的隐身之处。等这些“空白点”逐渐聚合,就成为了“麻疹免疫空白区”,一旦有传染源传入,这些地区的麻疹局部暴发就不可避免了。

3.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居无定所、底数不清,难以管理,这些人大多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不高,卫生防病意识薄弱,外加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原因,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带来了很大困扰。如2008年前,全国各省麻疹免疫程序初免8月龄较统一外,二剂复种时间不一致,幼儿在随父母流动时常造成第2剂次漏种。漏种的儿童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抗体保护,就可成为易感者。这些易感者的大量积累,一旦有传染源传入就极易导致暴发流行。此外,由于该人群流动性大,也易造成疫情多处传播,导致控制疫情难度增加。

4.雾霾也是祸害。持续的雾霾,空气中隐藏着无数直径小于10微米,包括尘埃、花粉、螨虫及各种传染病病毒的气溶胶粒子,这些气溶胶粒子通过人们的呼吸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导致呼吸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流行。

5.疾病监测困难。麻疹是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理论上讲,临床医生一旦发现符合麻疹病例定义的患者,就会向覆盖全国的传染病报告系统进行报告,同时报告当地县级疾控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再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调查。而麻疹监测的疑似病例诊断标准为发烧、出疹,并伴有咳嗽、流涕和结膜炎症状之一。这些症状通常与发热出疹性疾病尤其是风疹、人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混淆。此外,由于预防接种的干预,麻疹的临床表现也出现了变化,如麻疹轻型病例增多,出疹时间和皮疹持续时间不一致,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如果临床医生不诊断为麻疹,也就无需向系统和县级疾控中心进行报告,这使得疫情的报告很容易受到干扰、延误。

疫苗接种,防控最关键措施

研究表明,人群免疫力达到95%以上就能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因此,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

目前,国家推荐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是8月龄进行第一针接种,18~24月龄再接种一次。家长务必按照预约时间及时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如果发现孩子有疫苗漏种的情况,要尽快到接种门诊去补种。

在成人病例构成较高的地区,建议医疗卫生机构对50岁以下从业人员,如无麻疹患病史、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不详者,可按照知情自愿原则接种至少1剂次含麻疹成分的联合疫苗:对人群比较集中的单位,如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的大型工矿工地、商贸市场等场所,应开展麻疹疫苗群体性接种工作。

对未患过麻疹且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但又接触过麻疹病人者,应立即接种麻疹疫苗。有条件者可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3毫升以预防发病,3个月后接种麻疹疫苗。

当然,除了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也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方法。在麻疹多发的季节里,家长一定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密集和通风不好的场所去,不要带着孩子去凑热闹;在没有雾霾的日子里,家里要经常通风换气,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如果出现发烧、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要尽快到发热门诊就诊,并戴上口罩。

确诊麻疹后,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一般患者须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10天。麻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5天一起生活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

(编辑/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