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金缕曲)二首》教学设计

  • 投稿菩提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48次
  • 评分4
  • 81
  • 0

曹茂昌

设计说明】

一、把消除语言障碍和鉴赏整合起来。消除语言障碍通过学生质疑来实现;在消除语言障碍过程中适当嵌入鉴赏,它通过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来实现。例如,“泪痕莫滴牛衣透”中“牛衣”的意思,按照注释,寓意贫穷。但是这里化用“牛衣对泣”的典故,和下文“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相关联,隐含着夫妻相互支撑,亲人共渡难关的信息。这需要师生一起,共同鉴赏探究。

二、一般说来,诗歌鉴赏课如果更多放开来让学生体悟探究,学生能真正动起来,但课堂容易散碎;而设计主问题,课堂是简洁完整了,可是有教师过多主导的痕迹。本课在设计时兼顾了二者,第一环节消除语言障碍并整合鉴赏,尽量让学生说;第二环节,学生再读诗歌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时,生成两个主问题。问题一:“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哪些不堪回首的平生万事?为什么要想象友人“归来”之后痛定思痛?(换成“知君苦,远戍蛮荒,万千酸苦”如何?)问题二:“千万恨,为君剖”,诗人有哪些恨?为什么要写这些“恨”?这两个核心问题都有两问,第一问都是概括,第二问都是追问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有思维的分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重视总结环节。总结环节,借助“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陈廷焯语),总结概括这两首诗歌的艺术魅力。又强调本诗书信体的作用,告诉学生,诗从肺腑出,真正的动人在于挚情,挚情的文字永不褪色。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鉴赏,理解诗歌的情感。

2.通过挖掘典故的含义,理解语言的隐形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1994年,这首歌风行全国,感动了很多人。它别出心裁地把一封家书谱写成曲,令人难忘。在这326年前,一位诗人“以词代书”,用诗歌写书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课文《(金缕曲)二首》。关于这两首词,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课文的注释上有。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说说。

教师补充:这是发生在作者顾贞观和他的友人,也是这封书信寄送的对象吴兆骞之间的故事。吴兆骞,苏州人,字汉槎。注释称字不称名字,不妥。吴少负盛名,才气过人,性情狂放。“虎丘大会”与清代第一诗人吴梅村对唱,吴梅村“以为弗及”;29岁那年因科场案遭人陷害被流放宁古塔。流放宁古塔的人,极少活着回来。幸运的是,他的好友顾贞观20年奔波营救,并因为这两首感人肺腑的诗歌打动了纳兰性德,终于获救生还。诗歌救命,友情救人。什么样诗歌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

(投影《(金缕曲)二首》,齐声朗读。)

二、学生质疑,教师解答,消除语言障碍

补充注释:(PPT呈现)

【牛衣】用了牛衣对泣的典故。牛衣对泣说的是西汉时有个叫王章的人,家徒四壁,生活十分清苦。这年冬天,天气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一层厚厚的革当床,身上盖的是乱麻和草编成的“牛衣”。有一次,王章得重病,失去了生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来。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诀别。他妻子是个坚强、贤惠的女人,劝慰丈夫说:“我们虽然很穷,只要你养好身体,发愤读书,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绝望呢?”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生存下去。在妻子的照顾下,他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终于功成名就,汉元帝时官至左曹中郎将,汉成帝时又从司隶校尉选拔为京兆尹。“牛衣对泣”,用来形容夫妻亲人生活贫穷和困苦,例如陈寅恪《挽晓莹》:“涕泣对牛衣,卅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教师稍做讲解。思考:用这个典故,除说吴兆骞贫穷,还隐含着什么?和下文有何关联?

参考:用王章在妻子的鼓励下终于成功,隐含鼓励友人之意。和下文“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知今还有”关联,意在提醒友人,有妻子亲人相伴,是不幸中的万幸(吴兆骞的妻子和妹妹带着几个仆人在顾流放几年后毅然远赴流放地,陪伴他)。

【乌头马角】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与秦王政发生冲突被囚禁起来,太子丹请求放他回国。秦王说:“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太子丹只好仰天长叹,可能是上天有眼,牢房外飞来一只白头乌鸦,秦王只好遣送太子丹回国。

思考:用这个典故还隐含着什么意思?

参考:除了说获救归来难以实现之外,还有鼓励的意思:不可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所以,要心怀希望。(句中一个“终”字,既表达了信念,也表达了决心。)

【薄命长辞】妻子亡故。薄命,一般指女子命短或命运不好。红楼梦是必读书目,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女。《红楼梦》贾宝玉祭晴雯的《芙蓉诔》有:“茜纱帐里,我本无缘;黄土拢头,卿何命薄!”一语成谶,成为宝黛悲剧的预言。“薄命长辞知己别”,写尽了人生的绝望苦痛。“薄命”指代妻子过世,不说“妻子长辞知己别”,更见悲剧色彩和无奈之感。

【蒲柳】比喻脆弱的生命。语出《世说新语》“蒲柳之姿,望秋先陨”。

三、细读二词,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写得动人或者有情有昧的语句

(学生交流体会,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生成主问题。)

问题一:“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哪些不堪回首的平生万事?为什么要想象友人“归来”之后痛定思痛?(换成“知君苦,远戍蛮荒,万千酸苦”如何?)

参考:不堪回首引出下文。不堪有四-远戍路上无人慰藉,母老家贫子幼友散,遭遇厄运和坏人,流放地苦寒。

“便归来,……”想象友人即使侥幸回来,也无法彻底治愈种种不堪的心灵病痛,终身之苦,无计消除,更见“不堪”。诗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知冷知暖,写尽了人生的荒凉。“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从表达上说,由现在想象未来之回忆。绾结了过去、现在、未来,凸显疼痛的绵恒。类似者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经典的开头:“许多年以后,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在面对枪决行刑队时,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PPT呈现)

“便归来”的想象和结尾“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相呼应。一是想象归来后痛定思痛疼痛难除,更多体贴;一是想象回来后整理旧稿,传名身后,着意于描绘美好图景,更多鼓励。

问题二:“千万恨,为君剖”,诗人有哪些恨?为什么要写这些“恨”?

参考:其恨有四——飘零既久,愧对师友,憔悴消瘦,妻死友别。诗人对挚友诉说遭遇,本身就是深情。同病相怜、难兄难弟,更多了对对方凄苦的体量。与第一首上阕相呼应,也是“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安慰友人:人生失意无南北,自己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幸人,所以要坚强,挺住。

(学生朗读二词,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并点评。)

四、总结

一、陈廷焯说“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准确地概括了这二词的内容和艺术魅力。

、二词是连体姊妹,侧重点不同,但是上下连贯,浑然一体。第一首侧重写“你”,第二首上阕侧重写“我”,下阕则绾结“你我”,写“我们”。

三、二词用一封书信的方式,以词代书。开头“季子平安否?”乃平常书信问候语言,由雪天寄寓佛寺的诗人说出,万千牵挂。最后“言不尽,观顿首”,也是平常书信的结尾,却多了万语千言,难诉心中深情之意。一封书信,都是家常话,有着特别真诚动人的魅力。陈廷焯评价说:“华峰《贺新郎》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覆,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纳兰性德说“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评价极高,盖不为虚。这让我们想起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都是平平常常的家常话,但是平常中的真情和朴素自有动情的力量,历久而弥新,永远不褪色。

(课堂在重播《-封家书》歌曲声中结束。)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