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亲近我,亲近你——《亲近》征文指导探究与实践

  • 投稿数星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72次
  • 评分4
  • 12
  • 0

傅舟波

2014年1月份滨江区进修学校发来了一份《关于举办第八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的通知》,征文主题是“亲近”。于是笔者在班内学生中广泛征集作文,希望能发现几篇较为灵动之作,结果令笔者大跌眼镜:学生征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现象!

首先,题目大而无当。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题目太大,如《亲近》、《亲近自然》、《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亲近社会中的美好现象》、《亲近历史》、《亲近四季》等等。其次,由于选题太大而内容空洞无思想。再者,缺少真情实感。有网上抄袭的,有记流水账的,有瞎编乱造的,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这些现象着实让笔者揪心。

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出真性情的文章来呢?于是笔者做了一些探究与实践。

一、探究:千头万绪要另辟蹊径

痛定思痛,笔者渐渐领悟到写作教学的三个问题。

一是先要解决“写什么”,再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以《亲近》为例,即先要解决“亲近什么”的问题,再来解决“怎样亲近”的问题。

二是先学会“写自己”再试着“写别人”,要先“亲近自己”然后“亲近他人”。

三是先“教师下水”,再“学生习作”。

翻看学生上交的以“亲近”为话题的作文,语言生动精辟的作文,笔者把它复制到网上查询,乃是抄袭之作;有些作文掐头去尾,留下了中间一段极美的文字,大概自以为可以蒙混过关,让人看了却不知所云。学生作文难有真情实感,难有具体事件,感人的少之又少。学生情感的缺失,心灵的苍白,让人不知所措。以下是笔者摘选的内容,学生语言之贫乏,内容之陈旧可见一斑:

老师生病仍坚持上课;老师出差给我们带巧克力,老师与我们亲近;小伙伴与动物亲近;满桌的饭菜和满桌的亲人中找到了亲近的感觉;我与父亲同行,父亲鼓励我成长;

我与父母亲近大自然,亲近春天,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雨后的天空很干净,要亲近自然;大自然很美丽,我们要走进大自然……

学生的作文内容雷同,形式单一,思想苍白,缺乏真情。有些学生甚至不知“亲近”为何物,觉得“走得近了,心却远了”,有的学生说“那些抱过我的人,却并不亲近啊;那些见证我长大的人,可是不记得啊。还是觉得是陌生的,生硬的,冷淡的”。这些学生的内心是冰冷的,生硬的,所以他们感受不到他人的爱,感受不到别人的付出。

学生信仰失落,真情淡薄,审美错位,又怎么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温暖和真情呢?因此仅靠名篇引导对他们来说只是隔靴搔痒,无法触探他们的灵魂深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时而盲目地跟随潮流;时而封闭自我,很难有思想和真知灼见。

这样一代人的现实状态,逼迫教师去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给他们提供最形象的蓝本和最具体的思路点拨,来打开学生人文的思路,提升思想的高度,解决写作实践中的困惑。于是笔者写了篇下水作文《回忆我的外祖母》。写作课,笔者朗读了这篇文章,并从立意、对象、手法等方面作了简要分析,并让学生重新习作,写出独特的感受来。

不料竟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亲近的对象扩大了,从千篇一律的“亲近自然”到更具体的亲近“田野”、“山林”、“土地”等,由父母亲联想到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从人又延伸到动植物“外婆家桥下的一群鸭”、“家中的金鱼”、“搏击长空的鹰”、“我家门前的樱桃树”、“墙角的小草”、“风中的蒲公英”等等,从无病呻吟式的抒情转为具体可感的事件,千篇一律的事件有了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有了议论与抒情,有了思想深度。出现了以下主题:

在亲朋济济一堂的时候,我却独自玩着手机,内心无比孤独,我恍然大悟,科技隔膜了亲情,我放下手机,融入浓浓的温情中;

“亲近”就像带刺的玫瑰,我们总是无意中伤害了自己最亲的人,我们应该好好修剪玫瑰,让它绽放美丽的光彩;

一双短短的筷子,它竟然承载着如此厚重的情感、历史与文化内涵,顿时,一份传统的亲近向我袭来……

这些作文顿时让笔者感到心旷神怡,如入幽林之境,让笔者看到了作文教学的希望。笔者渐渐发现,只有教师下水,才能发现每次写作的难点,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在修改时提出中肯的意见,才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引导他们展现自己的委婉细腻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亲近真实的自我。

二、实践:牵手“亲近”迈出写作第一步

写作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有了明确的方向,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如何走好写作教学的第一步,笔者认为不能急于求成,而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契机、一个突破口,将它讲深讲透。而笔者就以指导《亲近》征文作为一个突破口,期待学生从“亲近自己”、“亲近他人”开始交出自己的真心,写出自己的真情,表达自己的真爱,从而“亲近写作”,不再逃避写作,不再畏惧写作,能够坦然地面对写作,真诚地对待写作,进而喜欢写作,热爱写作。

(一)横向上,多管齐下,指导“写什么”

1.轻叩“我”心扉,感悟“亲近”内涵

有一次,笔者收到学生发来的信息,“老师,亲近是什么意思?”于是笔者恍然大悟,学生连亲近为何物都不知,又如何动笔写文章呢?为了完成任务当然只有借助网络,或抄袭,或拼凑了。其实,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今的学生语文素养普遍低下,很多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就已经云里雾里,根本不明白题目的含义,又如何编织故事呢?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带着微笑出发”,考完后学生就在抱怨:“作文题目那么难,看都看不懂,我就胡乱写了一通。”因此,只有先让学生领会题目的含义,才能指导他们写什么。

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读懂作文题目呢?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不如从自己心里悟出来的。别人说的再好,如果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终究是做了无用功,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思,去悟,哪怕不是那么完美,都是经过思维加工,这与老师一味地灌输终究不可同日而语。于是,笔者选择了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教师为学生布置回家作业,每个人围绕“什么是亲近”写一句话,要用心去写,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结果令人惊喜,39位同学都能写出深刻的感悟,笔者选取了其中的十条:

(1)亲近是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一种和睦相处的关系。(王诗航)

(2)亲近:互相靠近,互相喜欢,更多地去了解、感受对方。(金晓文)

(3)亲所念之人,近所想之人。亲近是卸下心防,是心灵之间的认同。(周佳敏)

(4)当你孤独无依时,一句温馨问候是亲近;当你迷失方向时,一句热心指点是亲近;当你熬夜苦读时,一杯温热的牛奶是亲近。(来张杰)

(5)亲近,让我抵制虚伪冰冷的快乐,找到真实、温暖的世界。(来怡祎)

(6)亲近似春雨,在你干涸时,滋润你的心田;亲近似春风,在你生气时,和煦你的心情。(褚程东)

(7)亲近:是心灵的相通,是能互相了解,互相影响,是能够带给彼此欢乐的。(俞诗佳)

(8)亲近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爱,亲近就是与家人的和睦相处,亲近就是与老师课堂上的愉快交流……(程永兴)

(9)亲近是我与父母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亲近是我与同学之间的欢乐纯真的友情,亲近是我与老师之间的畅所欲言的师生情。(陈静怡)

(10)每当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一股溢满温情的香味涌入我的鼻子,刺激着我的嗅觉时,我一下子就会松弛下来,我想这大概就是亲近的滋味吧。(虞佳斐)

之后,笔者把每位学生写的感悟编辑成文稿,在写作课上发给学生,让学生发表看法,互相学习,深入理解,然后教师也做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亲必须要近,近眼前之人,眼前之事,眼前之物。怀有一颗真心去近。情便相生,爱便相近。亲近就是要用一颗真心,表达一片真情,付出真爱。”

2.叙述教师经历,诱发学生“亲近”的情感体验

笔者的教学经历表明,每当笔者一味照搬现成的写作知识时,学生就觉得索然无味,收获寥寥;而当笔者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介绍体会时,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一些困惑便可豁然开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与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在《什么是教育》中也写到:“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着另一个灵魂。”

下水作文,就是以教师的创作灵魂唤醒学生的创作灵魂,使他们的作文有广泛的抒情对象,有独到的情感体验。于是笔者写下水文《不经意的感动》,写的是老师被一个调皮的学生亲近自己的种种举动而感动。

阅读后,学生都问:“是真的吗?”笔者趁机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记叙来判断真假,并说出理由。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老师真实的经历,并从中找出了一些细节佐证。记叙的真实得益于细节的描写,笔者借此让学生搜寻自己的记忆,发掘身边的真情真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尝试写出自己的经历:去食堂去迟了同学帮忙打好了饭的,扭伤了脚同学背自己回家的,生病了同学帮助补习外语的,运动会长跑后为乏力的自己送水的……出现了许多有真实内容的优秀作文。

教师提供下水作文,不同于寻找优秀例文,它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帮助学生在大脑中迅速唤起、生成和搜集记忆表象、生活资料、写作素材。

3.拓展“亲近”范围,指导选择“亲近”对象

懂得什么是“亲近”后,就要选择“亲近”对象。先让学生思考,“你会与谁亲近?”呈现学生的答案:

(1)逝去的美好、土地 (褚程东)

(2)家人、国旗 (杨伟伟)

(3)我的青春、背影、陌生 (虞炫怡)

(4)家里的两条狗、田野、山林、书本 (许紫琪)

(5)生活 (周罗熠)

(6)一家四口、呆得最多感到安逸的老地方、最真实的自己 (傅春晓)

(7)自己的知己 (李铮林)

(8)大自然 (曹银超)

(9)外婆家桥下的一群鸭、悄悄话、那些年、泡沫、翔、彩虹消失的瞬间 (虞佳斐)

(10)艰难痛苦、痛苦的回忆 (金欣宇)

(11)亲人、朋友、大自然 (虞汪杰)

(12)社会中的美好现象 (来成凯)

(13)父亲,家中的那棵樱桃树 (来张杰)

(14)大自然、图书馆、历史 (金晓文)

(15)家乡武夷山上的茶馆 (程永兴)

(16)内心的微光、钉子 (蒋益铠)

(17)大自然 (金世民)

(18)老妈、作业 (陈静怡)

(19)外婆家的那棵桂花树 (来聪聪)

(20)父母、自然、陌生人、美好 (徐梦镱)

(21)毫无阴霾的高远的天空、孤独 (包一涛)

(22)四季(春、夏、秋、冬) (傅烈炯)

(23)父母、院子中的大树、清晨、家中的金鱼、墙角的小草、风中的蒲公英、圆珠笔 (陆伊人)

(24)大自然、失败、挫折 (来家棋)

(25)小学 (杨英杰)

(26)父母、同学,自己生活的房间,特别喜爱的东西 (王诗航)

(27)父母、自然、冬季的雪花 (曹淑颖)

(28)和善质朴的人 (来怡祎)

(29)爸妈 (华欣月)

(30)水、我自己 (周佳敏)

(31)天空 (来相龙)

(32)大自然 (胡 源)

(33)阳光、龙卷风 (俞诗佳)

(34)垃圾、蒲公英、暴风雨、那千里鹅毛(汤宇琪)

(35)友情、音乐、光 (林哲源)

(36)如同空气般的母爱、一束灯光、温柔的问候

(蒋思琪)

(37)搏击长空的鹰 (华虞如意)

(38)老街的记忆、时间、梦想 (王 洁)

(39)孤儿院与敬老院中孤苦无依的人们、灾难、爱的结晶 (孔 熠)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亲近对象的方法:

(1)宜小不宜大。对象太大,很难驾驭,容易写得空洞乏味。如“大自然”、“生活”、“社会中的美好现象”、“历史”、“四季”、“小学”等大对象,可能写得面面俱到,却很难写出特点;而“呆得最多感到安逸的老地方”、“彩虹消失的瞬间”、“老街的记忆”等小对象则容易把握,可以抓住细节描写,写得具体详细,生动活泼,以小见大。

(2)写人不如写己。著名的女记者法拉奇在每一篇报道里都有一个鲜明的“我”,“我”的所见,“我”的所想,从来跟那些被访者平起平坐。人们说记者难得的是公正,报道不要有个人色彩,她却反其道行之,却也因其鲜明个性而声名大振。写作本来就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写人、事、物都渗透着作者自己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情感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是没有生命力的,而要认识事物,就要先从认识自我开始。“我的青春”、“最真实的自己”、“自己的知己”等亲近对象,就是对自我的亲近。学生作文《我和天才在一起》的构思就比较巧妙:‘我’起初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天才的引导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只要去亲近自己,认识自己,就会发现自己就是天才;原来天才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3)写熟避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教师可以先叙述故事,引发学生的联想。例如,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着一种奇怪的现象,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看见一群“手机控”:公交车上坐着玩手机,站着玩手机;饭店里,一桌人不是先忙着吃饭,而是先拿手机拍下来发到网上;过年时一家人坐在一起没话说,都自己忙着玩手机;就连清明节上坟,孩子们坐在坟边还是玩手机……有人把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的照片进行对比,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可怕的习惯,早晨睁开眼第一件事是查看手机,晚上睡之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玩手机,似乎离了手机就有与世隔绝一般的孤独!其实今日的智能手机与当初的鸦片一样,蚕食着现代人的热情与灵魂!当老师说到这里时,学生都深表赞同,笔者立即抓住写作教学的契机,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于是就见到学生有血有肉的作品《阳台上的影子》。作文描写的就是在家庭聚会时,宁愿一个人在阳台上玩手机,也不愿与亲戚们交流,当与同学T君聊起如何招架春节来做客的亲朋时,T君竟留下“我与亲戚们逛街去了”,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终于放下手机,打开心扉,向亲戚们走去。

(4)跳出常规,挖掘新意。教师在下水作文里不能拘泥于常见的人和事,要去写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对象,学生颇有感触,也会去寻找,发现人间处处真情。只有学生成为细心观察的有心人和情感细腻的有情人,才能避免作文千人一面,写出有真情实意、有独特个性的作文。例如老师写下水作文:起先我并不喜欢公公婆婆收养的小狗贝贝,对它冷言冷语,嫌弃它是只流浪狗。后来,公公婆婆去外地谋生,把小狗寄养在我家,朝夕相处,渐渐培养起了感情。有一次自己不小心弄丢了家里的钥匙,正在无处寻觅的时候,贝贝叼着一串钥匙回来了,我又惊又喜,从此把贝贝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受到老师的启发,学生渐渐打开思路,如傅春晓的《带“刺”玫瑰》: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明明互相深爱着,但仍彼此伤害,还把这种伤害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正因为是最亲近的人,自己才会毫无保留,将自己最真实、最脆弱、最丑陋的一面展现在他面前,身上的利刺就这样不加掩饰甚至是加倍的,狠狠地刺痛了他们。即使彼此暂时都能互相体谅、包容,但终有一天,那些利刺会将自己伤得体无完肤……

亲近是一把双刃剑,你若拿捏好分寸,你和他会是最亲密无间的,但若稍不小心,它就会划伤你们双身,让彼此都倍感痛苦与无助。

(二)纵向上,层层深入,教会“怎么写”。

教师下水,言传身教,可避免空洞抽象地指导。教师只有亲自进行写作体验,感受写作的甘苦,才能真正把握学生写作的主要问题及难点,并能对症下药。

1.“亲近”事件叙述要得当,交代要合理。

在写法指导上,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如何叙述,如何把心中所想之事叙述得有吸引力。在下水作文的教学里,应处理好三个问题。

(1)如何简单叙述

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是写作一个切实可行的原则,然而学生往往会把文章写得冗长、拖沓,或表意不清。

学生的作文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语句:

当妈妈谈到我的学习时,对我说:“孩子,直觉告诉我,你会越来越好!”我笑了笑,以为妈妈是在和我开玩笑,只是一种鼓励罢了;

当我坐在课桌前,拿着全对的作业让妈妈看时,她说:“孩子,直觉告诉我,你会越来越好!”一脸严肃的样子,让我觉得妈妈好像不是在开玩笑;

当我拿着得了奖的作文让妈妈看时,她满面春色地对我说:“孩子,直觉告诉我,你会越来越好!”这次,我坚信妈妈的直觉:只要我勤奋,就一定能成功!

然后开始叙述一件当下的事件,而文章往往写得过长。

教师建议简要叙述,把冗长的描写改为排比句式的简要概述:谈到学习,妈妈总是笑着鼓励我会越来越好;看着全对的作业,妈妈总是严肃地表扬我会越来越好;作文得奖时,妈妈总是满面春风地夸奖我会越来越好。我坚信:只要我勤奋,就一定能成功!

记叙文需要描写,对话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发展,在必要时穿插,不能动不动就来一段对话,使情节拖沓往复。教师通过下水作文告诉学生,多用短句,直接介绍,使文章紧凑。

(2)如何调整语序

有些文章语言缺少表现力,原因是叙述的语序不当,适当调整语序,突出所要表现的重点,能有效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先明确作文的重点,是调整语序的基础。学生作文中这段文字的重点是五音不全的爸爸给“我”唱的那首生日歌让“我”难忘,删去其中不必要的语句,合理调整语序就可以使语言精练,因此,可以作以下的调整: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古往今来,无数美妙的音乐让人大加赞赏,然而唯独那首五音不全的歌,震撼了我的心……爸爸工作很忙,我的生日都是妈妈和姐姐帮我过的。那一天我正在伏案写作,突然听到院子里爸爸唱起了五音不全的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我推开窗,看见爸爸一边推着生日蛋糕,一边唱着歌。夜空下,我感觉那个蛋糕如明月一般洁白无瑕。不知不觉中,我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又一个生日的到来,我的好朋友们为我唱起生日歌,然而我却思念着那首如诗如画般的震撼心灵的歌!

(3)如何铺垫交代

在简单叙述的前提下,作文在构思立意上也要讲究铺垫和交代的技巧。作文如果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交代会使行文不合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教师要通过写作实践指导学生把事件叙述清楚,教他们如何运用铺垫和交代把复杂的事件说得合情合理。

顺序上可以采用顺序、倒叙、插叙;在情节的设置上,可以巧妙运用悬念和呼应;在叙述角度的选择上,可以关注人称和视角。

(4)如何处理虚实

在写作中,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将生活实际进行艺术处理,因而写的文章如白开水般淡而无味,有些学生则完全编造故事,又不符合逻辑,因此,注意处理好实和虚的关系,使文章情节发展合情合理,行文结构严密紧凑,符合生活常识。

如学生写的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大意):

记得那一次放学我骑车回家,不小心与出租车撞了。起先,我死要面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硬着头皮弄好撞翻的自行车,晃晃悠悠地骑回家去。途中,手臂上的伤隐隐作痛,仔细一看,出了那么一滩血,红一块青一块的。我像只无助的小兔,无计可施,唯有加快步伐骑到家中去。终于到家了,妈妈一看到我手臂上伤痕累累,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心急如焚,从卧室里拿出药为我擦拭,时不时问我“怎么样?疼不疼?”得到了妈妈的关怀,顿时一股暖流从我心中缓缓流过,那样的暖和。一旁的爸爸却不以为然,还怪我骑车不小心。我听后,生气地嘟囔着小嘴,觉得很委屈。

在得知这是小作者真实事件后,笔者认为如果作文这样写就比较平淡,无法突出父爱,可以把结尾改成父亲表面上冷漠,实际上是为了让“我”更加坚强,他的内心是很关心我的。后来她把结局补上了:晚上,我经过爸妈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对话。“那孩子怎么样了?严不严重?要不要去医院看看?”这是爸爸的声音。“你刚才还责怪她呢,她心里该有多难过。”妈妈嗔怪道。“小孩子会惯坏的,让她学会坚强。”我那不争气的眼泪不知何时掉落下来,我终于明白了爸爸的苦心,原来爱是那么简单。

在作文中,我们需要虚构出一个源于生活真实的但又高出生活的积极合理的事件,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

2.细节描写,情感为纲

在记叙文里细节描写很重要,真情实感来自于细节描写。在细节处理上,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指导。

(1)细节要符合生活真实

“遥遥望去,学校似乎被一层稠稠的糨糊包裹着,感觉好久不见天日。走进一看,哦,天啊!那不是白雾,那是雾霾!四周一片白茫,空气中夹杂着点点尘埃,似有似无,世界好比暴风后的海洋,让人寂静得感到陌生,唯有校门口的大荧幕上闪烁着的“早上好”几个大字非常得耀眼,让人感觉到一阵温暖。”

在四周是雾霾笼罩的情况下,大荧幕上的大字非常耀眼,显然有悖于常理,显得有些不真实,应该说“唯有校门口的大荧幕上朦胧地闪现出的“早上好”几个大字非常耀眼,让人感觉到一阵温暖。”这样写更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在学生表现亲情的作文里,母亲都是一律的白发,父亲是长满皱纹,深夜为我盖被子,清晨准备可口的早餐,每个父母亲都是一个样。所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真实,是细节描写出彩的前提。只有细心观察生活的人,才有独到的视角,才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细节要结合内心情感

细节描写需要以文章主旨为纲,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朱自清的《背影》,叙写了父亲亲自送我去车站,反复叮嘱,买橘子等情节,其间事事可以渲染,作者偏偏选了父亲爬月台这个场景,却感动了所有人,为什么?

那是因为当时朱自清的内心是酸楚的,而肥胖的父亲爬月台的场景正可以烘托这种情感,表达出复杂细微难以言表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解说下水作文表明的内心情感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为什么要选用这个细节等。

(3)细节要贯穿行文始终

优秀的细节设置,往往前后都有串联。

《蜡烛》这篇战地通讯中,家被德国人炸毁后,老妇人育乞西怀里紧紧揣着一对结婚时的珍贵红烛逃出了敌人的封锁。之后她艰难而庄严地埋葬了红军战士,点起了红烛为红军战士祈祷和悼念,又几次用铁片保护着烛火,使烛火不被风吹灭,这些细节描写牵动着人们的心。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并且是贯穿全文的力量。笔者希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除了寻找一种情感寄托物外,如何在行文中把这个物自然地穿插,以及如何描写动作、语言、外貌,都需要教师以学生习作为例,进行集体修改,在修改中指导。

《阳光下的妈妈》这篇作文里的细节设置有二,一是天上的太阳作为妈妈的象征物贯穿行文始终;二是我对妈妈情感从不理解到关爱的变化。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阳光下的温情。

3.议论抒情,行文和谐

记叙文需要议论和抒情来深化主题,那么如何设置议论抒情,需要教师来指导,而最直观的指导,莫过于教师有针对性写就的下水作文。

教师提供下水作文《听听那雨声》,学生通过阅读这篇作文一起探讨三个问题,学会记叙文里到位的议论和抒情。

(1)议论抒情的位置

议论和抒情是为了行文的需要而存在,切不可无病呻吟。议论和抒情可以放在文章开头,但一定要简要,也可以放在叙述的中间,作为临时的解释,更可以放在叙述之后,进行情感的升华和哲理的提升。引导学生寻找下水作文里的议论抒情,就位置归类,学生就能领悟议论抒情是否合适得当。

(2)议论抒情的方式

议论可以一句带过,也可以整段发表看法,要视情节而定。抒情可以直接抒情,情动于中,直抒胸臆;也可以因事动情,缘事抒情,即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怎样对议论、抒情进行提炼?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要紧扣主题,为解释主题服务。

要从文章内容出发,和内容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

从表达效果考虑,要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3)议论抒情的基调

在文章开头用一句或几句适当的话对所写的对象或事情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奠定文章情感基调和行文方式的开头方式。用这种方法开头,可感染读者,点明文章的主旨,开启下文内容的叙写。然而议论抒情要符合常理,情感基调要积极向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好议论抒情的基调。社会的确存在许多阴暗面,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看到不合理现象,最易言论过激。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事情的积极一面,要在作文中传递正能量,宣扬正面的情感。

教师在下水作文中尺要做到技巧教学和情感教学两手抓,就能看到文风淳朴,情感真实的学生作文。

参考文献

[2]李胜利.李胜利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3]黄厚江.黄厚江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4]蔡伟潭.语文谭[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傅舟波 杭州浦沿中学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