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实验小学 刘亚亚
摘要:文章分析了造成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五条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计算教学;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07-02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学生数学成绩达到优秀的比率非常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探寻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形成原因以及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剖析
1.技能方面的原因。一是概念不清导致对数学理解不清或张冠李戴,使计算出现错误。如:2600÷600=4…2,在余数除法中,虽然运用了商不变的原则,但是却忽略了余数的位置,即将余数的处理与直接运算的方式相混淆了,致使运算错误;二是基本口算不熟导致计算缓慢,所有口算中只要有一个错误,计算结果必然错误;三是法则记错或记不准。有时学生算错,反复检查也不能发现,甚至告知他已经错了,让他重做,他仍沿用错误的方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选错了法则且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丢落某些步骤,很大可能也是因为法则记忆不准确。如:412÷4=13这是因为对计算法则中“哪一位不够除就商0补足数位”没有记准。
2.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小学生计算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一是感知错误,经常出现抄错数、抄错运算符号等错误。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例如,做填空题:5+54( )5+45,有些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率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二是小学生情感不稳定,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杂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三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抄错,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四是习惯不好,包括学生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做,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书写潦草,经常误看、误写,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五是过分依赖计算器。
3.教师因素不可忽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的现象,学生连基本算理都未理解,就急着做大量解决问题的题目。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把时间花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计算。
4.训练不科学。如果一下子做几十道题目,学生做得天昏地暗,错误很多,也体现不出学生计算水平的高低,做到后来往往是草草完成。而学生做得少,认真做正确率高,改正的也就少了。因此,每次计算8~10题就够了,如果用“拔苗助长”式的练习,不仅错误多,学生也不愿意接受,思想上就会产生排斥,计算错误也就多了。
二、几点建议
1.教师要从培养兴趣入手,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课堂练习要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做到时间充足,并随时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首先,要精选练习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练习要有层次,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应适合学生。练习形式多样,注意趣味性,同样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
2.从口算入手提高计算速度。低年级主要做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整数运算,练好基本功为重点,其次,加强乘加、乘减、连乘、连除的口算练习。中年级则可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这样的效果较好。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了算理的推导,致使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因此,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使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对于中年级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具体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再说出结果。坚持说出算理的口算训练能提高计算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3.重视估算和验算,保证计算准确率。在二三年级的乘法练习中,我们都要求学生先对题目进行估算,然后通过估算的结果来初步检查自己计算的答案。估算也是检验计算正确与否的一个好方法,如632除以8得多少?632÷8应等于79。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结果,首先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判断,632接近640,用640÷8等于80,632小于640,商小于80是正确的,从而逐渐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严格要求,并提高准确度。
4.重视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一是以比赛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合理利用他们的好胜心组织一些有趣的竞赛,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二要规范书写习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三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习惯要从低年级抓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此外,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回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长期这样坚持训练,定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5.在合作交流中明确算理、提炼算法。例如,在笔算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如教学两位数乘法“24×12”时,可以创设有效情境,借助口算的算理理解笔算的算理。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通过直观图看到,就是求12乘24是多少,要算2个24是多少和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在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位对齐的原则,用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2个24得48所以积的个位上的8要和“2”对齐写在个位上。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明白算理、掌握适合自己的算法。例如,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通过各种途径,师生可能探究出用数的分解、组成、数数、摆图等多种方法。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也不要用一种方法去统一,更不能“算法自由化”,可以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了解各种算法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算法,感悟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地思考、探索。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使之掌握算理,加强口算。教师还要优化教学过程,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梅.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