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而想要提升他们的成绩就需要分析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并且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学困生课堂学习课后安排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010-01
初中数学学困生辅导教学模式是如今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非常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方案。
一、辅导教学模式的概念
(一)辅导教学模式
辅导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分班辅导、抽离辅导、课外辅导,也可以把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个教室,以全纳模式进行教学。
(二)全纳模式教学及辅导
全纳模式教学及辅导主要是:让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单一教材,让他们在同一个教室下学习。全纳模式教学辅导与其他三种教学模式不同,全纳模式教学辅导可以使学困生降低标签效应,也可以让他们融入主流学校。最好的全纳模式教学辅导是通过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辅导分析,设计出精密的学习策略和教学计划,组合全面的教学教具进行教学。
(三)复习巩固、练习延展
在学习过程中,复习巩固、练习延展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上课多么认真,课后不去复习巩固都是徒劳,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是完全不同的,小学我们只要课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初中数学我们课上不一定能完全听懂,所以课后要及时问老师或查资料,就算我们听懂了,也很快会忘记,所以课后我们需要及时去复习巩固,课本的内容是非常少的,但是考试内容有很多,我们也要大量练習延展。
二、数学学困生困境的来源
(一)缺乏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的缺乏主要是因为语文能力不行,所以导致很多数学名词读不懂,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知道题目要求是什么,在不懂题意的情况下就开始做题当然是错的,再加上自己的粗心大意,更不可能对了,所以提高理解能力是学困生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缺乏视觉与知觉能力
学生对辨识和阅读数字和数学符号就在于视觉能力和知觉能力,如果视觉和知觉能力不行,读不懂数学语言,那么就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做题的正确率也会降低。在几何学习中,不能正确读出空间形状的命名、配对、距离,那也就不理解题意、不能辨别图像和图形,同样不会做题。
(三)缺乏注意力
注意力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上课过程中如果不集中注意力,我们就连最基本的知识点和概念都不懂,更不用说做题了。注意力不集中常犯的问题有:粗心大意的计算过程,常常使我们犯不必要的错,丢不该丢的分。在做题过程中,不专心使我们写错很多数学符号或者写漏一些数字,也很可能会少了一些运算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多运用一些实例和教具,让学困生能够加强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学困生大部分是因为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所以成绩不能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运用一些实例,做些小实验或者小游戏,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寻找快乐与成就感。
三、引入生活实例,让课堂更加活跃
(一)引入生活实例
吸引力是课堂最重要的,相比较语文和英语,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的课,上课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教师只有用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不要只会一味地讲课,偶尔做个小实验也是很好的。教师不要一味地把教学当成任务,不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与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就要让学习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活跃气氛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活跃气氛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几何学习中,可以多运用一些图形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也可以偶尔讲个笑话什么的,让同学能够提高注意力,吸引同学的眼球,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同学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分组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分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年纪,要让自己主动去学习去做作业是非常困难的,也很容易分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少不了师生的互动和分组讨论,既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平时优秀的组进行相应的奖励,而不努力的组进行相应的惩罚。在这种“合作化”教学的方式下,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五、课后安排
课后安排对于数学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在教室的学习过后,回到家的学习是很关键的。数学成绩的提升是靠大量的做题来提升的,每天给自己安排相应的学习,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每天都要练题,不会的就问或者查资料。
六、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老师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提高自身能力,采取合适的方法去教学生。而学生就要配合老师的教学,积极上进,努力进取,想尽办法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使自己的学习成绩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欢.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分层教学模式探析[J].学周刊,2016(31):66-67
[2]蔺胜娟,刘俊山.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
作者:江小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