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提高初中学生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能力

  • 投稿Aaro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40次
  • 评分4
  • 56
  • 0

◎冯 欣

一、前言

作为语文水平的一大重要考查对象,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不管是应试还是实用,写作能力都不容忽视,尤其是初中阶段,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熟悉多种表达方式,对于解决各种作文命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半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命题形式。即命题人仅仅给写作者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目,也就是去掉完整题目的一部分,让考生来填补所缺的部分。这种作文命题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无论是在选材上,还是在立意上,都会有更多的选择性自由,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较少。

二、半命题作文常见的审题误区

(一)雷同

在半命题作文中,出现填题雷同的概率非常之高。比如半命题作文“ 的味道”,大部分学生都会填补成“爱的味道”“父爱的味道”“母爱的味道”这就出现了填题方面的雷同。再比如半命题作文“一路与 同行”,该题目大部分学生都会补题目为:一路与父爱同行,一路与老师同行,一路与月亮同行。再看2014年江苏省的中考作文半命题题目“不错过 ”,这个题目很多学生会想到用类似于“机会”这样的词语去补充,也是容易发生雷同的。而黄石市的作文题是二选一,其中就有一个半命题形式的作文题目,即“又到一年 时”,学生可以填的题目非常之多,“又到一年花开时,又到一年毕业时,又到一年中考时,又到一年端午时……”雷同题目也不少。

(二)过大

半命题作文不像命题作文,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泛泛而谈,首先表现在补题上是填题过大。以上面所举的例子为例,半命题作文“一路与 同行”,如果学生填题为:一路与大自然同行,一路与爱同行,一路与青春同行……那么题目就显得非常之大,导致泛泛而谈,缺乏真情实感。这种填题方式没有新意,范围大,很容易导致内容空洞无物,不能打动人。就以今年黄石市的选题之一的半命题作文来看,如果填题为“又到一年花开时”,则显得大了一些,当然这只是从题目来看,如果学生的写作功底深厚,还是可以化大为小的。但是作为中学生,普遍涉世尚浅,无论是对于生活感悟还是对于情感把握都还不够深刻独到,并且作为中考考场作文,既受到时间的限制,还受到字数版面的限制,是很难写出深刻、透彻的文章的。

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探讨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以上两种审题误区而导致的填题雷同或是过大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审题以及填题方法。

(一)填题的虚实探析

有的学生面对一个较为抽象的题目无从下笔,而有的学生却能利用这种抽象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来。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学生掌握这样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化虚为实,一种是化实为虚。通常情况下,要采取化虚为实的方法来审题、填题。而第二种化实为虚则需要写作功底较厚的学生来充分发挥其作用。所谓化虚为实,就是要求学生擅长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这种写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出真情感,能够以情取胜。比如2014年湖北省黄石市的中考题,若填题为“又到一年花开时”,这个题目本身是大而虚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化虚为实的审题方法,就可以将“花开时”进行实化,细节化,比如花开时节发生的某件感人之事,让人难忘的事等等,这样就能成功转化到自己的擅长上来。所以擅长散文化语言的学生不妨使用这种审题法,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半命题作为“不错过 ”,如果要化实为虚,就可以填成“不错过那一米阳光”“不错过那美好春光”等等,学生就可以肆意挥洒自己的诗化语言,写出动人的文章。

(二)以小见大填题法

点滴之水折射七彩阳光。笔者认为以小见大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在审题过程中做到内容要熟悉、立意要新颖。在审题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个小的切入点,以不断缩小定作范围。比如某地中考半命题作文“我与 的亲密接触”,如果填题为“我与真善美的亲密接触”,是个这么宽泛的题目。不过即便是拟了一个这样的题目,在写作过程中,也还可以将其缩小为一件可以体现出真善美的事。另外拟题时,一定要避生就熟,无论是哪一个题目,都必须能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联系起来,否则难以下笔。比如某地的中考半命题作文“ 在其中”,就可以从自己熟悉的题材来定题目,紧紧扣住“爱、真情”之类的关键词来填题,学生就可以避生就熟,做到胸有成竹。

四、小结

总之,在半命题的作文审题中,拟题填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想提高学生半命题作文审题能力,就需要在平时多多训练审题拟题方法,在不断的训练中,让学生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在考场中。

参考文献

[1]吴平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J].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2009,(04).

[2]周雪桂.半命题作文审题拟题技巧训练之“变形记”[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7).

(冯 欣 湖北黄石阳新县白杨中学 4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