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积累·体验·训练

  • 投稿李成
  • 更新时间2016-05-16
  • 阅读量229次
  • 评分4
  • 10
  • 0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觉得作文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从下笔。怎样应对学生习作的这三大难题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最好办法。”因此,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走进自然、走向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寻找亮点,从而有序地推进积累、体验、训练这一培养农村学生习作素养的过程。 
  一、收集信息,拓展习作空间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信息、收集信息、运用信息,通过拓展习作空间丰富习作内容,使学生拥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 
  (一)体验生活,感受信息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要求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注意观察,积累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二)关注新闻,获取信息 
  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为学生提供了直观、便捷的信息资源。教师平时应注意让学生阅读书报、查找资料、收听广播、观看电视,并作随手笔记,归类整理,丰富写作材料。 
  2003年10月16日凌晨,航天英雄杨利伟经过21个小时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航行后返回地面。这一伟大壮举,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对这一喜讯,学生非常激动,通过电视、报纸进行了解,并用作文记录下这震憾的历史瞬间。因而,学生的习作大多具有真情实感,题目也富有创意。 
  二、体验情感,学习语言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但农村学生往往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习作内容枯燥无味,表达虚情假意,让人读后兴味索然。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在习作教学中必须着力于情感的培养。因为只有兴奋的情绪、丰富的感受,才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作文时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心里要装着许多事物,胸中要存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否则,一到写作,总有一种“眼前有景吟不得”的感觉。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课内外阅读中吸收表达情感的语言。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动力,找出语言文字与情理的结合点,领学生披文入情,以情激情,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有效地感受和吸收课文的语言。如教学《峨眉道上》时要抓住“背竹篓的人”“铺路人”“无名英雄”这一人物称呼的变化;《可爱的草塘》对北大荒的“腻——喜欢——依依不舍”;《倔强的小红军》中小红军与陈赓同志的四次对话,牵引这些动情线索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细腻的情感,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力量,形成情感记忆,贮存于大脑中,可随时检索提取,引发言语内化和语感渗透。 
  此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如仅靠课内阅读来积累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读书破万卷,在博览群书中感悟写法,逐步走向“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三、借鉴仿写,训练片段表述 
  借鉴仿写,训练片段描写,是解决农村学生无法下笔的重要途径。“从文中来,到文中去,在阅读中走一个来回。”教师应指导学生将阅读中吸取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鲁迅说:“自己的作文就是多读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多练习,让他们用笔说话,这种内化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此才能形成能力。 
  如《高大的皂荚树》一文,作者把皂荚树看成一个有感情、懂感情的人,通过“皂荚树啊皂荚树”这一深情的呼唤,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真意切。这种方法值得借鉴,学生写道:“妈妈啊妈妈,当我学习遇到难题时,您耐心地辅导我;当我遇到挫折时,您热情地鼓励我;当我生病时,您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是您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实践证明,这样将内化课文语言与学习抒情写法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片段练习的效果,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只有在收集信息、培养情感、借鉴仿写上下工夫,架起积累习作素材的桥梁,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