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班主任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减甜式惩罚——读万玮《向美国学教育》之一

  • 投稿鹿壹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36次
  • 评分4
  • 32
  • 0

王晓春

出版社赠我一本书:《向美国学教育》。作者万玮,就是写《班主任兵法》的那位老师,他供职于上海平和双语学校。2012年3月中旬至7月上旬,学校派遣万老师去美国波士顿学习考察了近四个月。第一个月在语言学校学习英语,第二个月访问中小学,后两个月在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作者依据白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了这本书。我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遍,觉得有必要写点读书笔记。因为这本书提供的情况是最新的,而且作者的观察比较深入,不是浮光掠影,另外,作者是学理科的,教数学的,文风朴实,该说什么事说什么事,不像那些文人,来不来就要抒情,云山雾罩,也不像某些理论家,尽弄一些术语吓唬人。

美国家庭中的惩罚教育

万老师在美国期间,大部分时间住在波士顿的一对犹太老夫妇布鲁斯和萨利家中。他们家里有八个孩子,布鲁斯和萨利的四个,还有布鲁斯弟弟的孩子四个。萨利给作者讲了其中一个孩子阿莱的故事。阿莱是布鲁斯弟弟的孩子。

阿莱是这个家里最大的麻烦。因为他母亲离开家时他还小,没有充分享受到母爱,也因为他最聪明,且特别敏感,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叛逆。

阿莱七年级时,整天踢球,功课很差。萨利有一天正告他说,放学之后直接回家做功课,不许去踢球!

你没有权利这么做!我就是要踢球!

你今天要是还去踢球的话,下周三汤姆的生日聚会你就别想去了!

你阻止不了我的!

阿莱当天照样去踢球了。

好的,你等着瞧。萨利对阿莱说。

萨利打电话给汤姆妈,告诉她事情经过。汤姆妈是明理之人,说,没问题,放心好了,我会告诉汤姆以及他的朋友,不会让阿莱参加的。

阿莱到汤姆家门口的时候,汤姆妈出来说,你妈打电话来关照过了,我们不能让你参加生日聚会,你回去吧。对不起噢。

阿莱气疯了,但是无可奈何。因为萨利告诉过他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萨利说到做到,有利有理有节。

阿莱十一年级时,有一天晚上十点多还没回家。萨利的教育是开明的,孩子们独立性很强,她也总是把孩子放到外面去锻炼。

十点钟是萨利给孩子们限定的最晚回家时间,可是阿莱还不见踪影。那时移动电话没有普及,萨利只能等待。

大约在接近十二点的时候,萨利听见门外有响声,从二楼窗户望去,两个大个警察夹着阿莱走到门口,阿莱烂醉如泥。

原来,阿莱参加同学彼得的聚会,彼得偷偷拿出爸爸妈妈的几瓶藏酒,混在一起喝。阿莱喝醉了,睡在公园的长凳上,被巡逻的警察发现。

那天之后一直到学期末,阿莱的生活轨迹成为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其他地方哪儿也不许去。连学校里每到十一年级举行的舞会也不能参加。

阿莱争辩说,舞会是学校举办的。

不能参加,萨利坚定地摇头说。

阿莱读了大学之后,开始新的生涯。

大学有一个勤工俭学项目,称为宿舍助理,一个楼层两名,负责这个楼层住宿学生的一切问题。工作十分繁琐,十分累人。阿莱申请了这个职位,最终成为一幢学生宿舍楼的八名宿舍助理之一。有一次他还打电话给萨利,请教如何处理学生宿舍发生的一起意外事件,是否要叫911。

成为宿舍助理的好处是,不但可以免费住宿,还可以额外得到报酬。对于萨利来说,她更为看重的是,宿舍助理是一个很好的课程,阿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教育。

阿莱毕业之后去了加州,现在成为一位社会工作者,在一家机构工作,对象是无家可归的孩子,阿菜帮他们安排愿意领养他们的家庭,并定期去看望他们。

(万玮《向美国学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2-4页)

萨利女士的家庭教育值得学习。她基本上是让孩子自己成长,只在关键的地方帮一下,她管得很少,然而一旦出手,就非常坚决,不动摇。这正是多数优秀家长的特点,我国优秀的家长也是这样。相比之下,那些每天唠唠叨叨瞎管,到关键时刻却又管不住的家长,就是没水平了。

萨利的惩罚也值得注意,这就是我解读美国优秀教师雷夫老师的经验时说的,这是一种“减甜”式的惩罚,就是取消你参加某些喜爱的活动的权利,让你难受。而我们通常见到的惩罚多是“加苦”式的,给你增加一些新的痛苦来惩罚你,比如你敢喝酒,罚你做题100道。我觉得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减甜”式的惩罚,不要只用“加苦”式的惩罚。

你会发现,对阿莱教育作用最大的,可能是他上大学做宿舍助理的经历。这是真实生活的教育,是体验式的教育。这对于迷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家长和教师们,也会有些启发。我们很多家长教师总想用“嘴”把孩子教育好,这是不懂教育的一种表现。有更多的家长和教师以为孩子是大人教育好的,这也是不懂教育的表现。其实孩子是自己逐渐成长起来的,是他们自己把自己教育好的,家长和教师,不过起了“提供平台,给予指导,加以帮助”的作用而已。想代替孩子成长,差矣。

班级管理中的“减甜”与“加苦”

有老师在“班主任之友论坛”的“王晓春专栏”提问:

“减甜”式惩罚确实会比“加苦”式效率要高,如果把这个“减甜”式惩罚放之于班级管理,是否行得通?尤其是新接班,对同学不熟悉,如何实施“减甜”式惩罚?这对老师来说是否较难?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要在开学前好好研究下。愿得到王老师的指点。(余墨老师)

下文摘自拙著《第56号教室的玄机》。可供余墨老师及读者们参考

惩罚的两种类型

有一位中国教师问雷夫:您对学生进行惩罚吗?惩罚的原则是什么?雷夫老师这样回答:

在我这里,只有一种惩罚:如果孩子在活动中捣乱,那么他就得退出这个活动。如果我们正在打棒球,你却在球场上发脾气,那你就不能打棒球了。如果我们正在上科学实验课,你没有按规定使用材料,那你就得到教室后面去,只能看着大家做实验。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课程变得有趣,以致不能上课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惩罚。

(《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以下简称《故事》。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47页)

关于惩罚问题,我国教育界讨论很多,但争论的多是“要不要惩罚,教师有没有权利惩罚”之类的问题。有一种新潮的主张是“无惩罚教育”,相当于神话故事,遭到了教师的普遍反对。雷夫老师的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忽悠。你或许能在一段时间内或某个局部环境中不用惩罚,但就教育的全局和全过程来看,完全取消惩罚是不可能的。没有无惩罚的社会,也不会有无惩罚的教育。但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如何惩罚,怎样使惩罚确实起到教育作用,这才应该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雷夫老师的惩罚观和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大启发。

雷夫老师的惩罚,其特点是“取消你参加某个活动的权利”,减少你的一些乐趣。我把他这种惩罚思路叫做“减甜”式惩罚,这和我们通常见到的惩罚方式不同。我们通常见到的惩罚往往是“加苦”式的。比如学生本来就不爱写作业,写作业对他已经是痛苦了,教师发现他没有写对或者写得不好,罚他抄写十遍(这还是少的),这是“苦上加苦”,这种惩罚可以称之为“加苦”式惩罚。

“减甜”式惩罚与“加苦”式惩罚差别很大。我们先说对于学生的差别。在“减甜”式惩罚中,学生的主要感觉应该是“遗憾”,我失去了一些快乐,只能看着别人快乐,但我若改正错误,就能“得到快乐”,改正错误是通往快乐之道。而在“加苦”式的惩罚中,学生的感觉主要是“雪上加霜,苦上加苦”,失去的不是快乐,而是“另一个痛苦”。我见过很多学生被赶出教室后欢天喜地,为什么?因为坐在教室里对于他是更大的痛苦,他乐得用一个“小痛苦”(被赶出教室丢面子)换来一个“快乐”(离开了可恶的学习)。这种学生如果改正了错误,他能得到什么?往好了说,只能减轻一点痛苦,往坏了说,得到的反而是更大的痛苦。比如他烦透了课堂,如果不犯错误,不被赶出教室,会更痛苦,还不如被赶出去,呼吸一点自由的空气。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有些学生会明知故犯屡教不改了,他的账算得很清楚,在他看来,正因为屡教不改,他才得大于失。“减甜”式的惩罚显然更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因为改了他能得到好处, “加苦”式的惩罚则不然,受到这种惩罚的学生改正错误的动力要小得多,因为改了我也没有多大甜头。没奈何,教师只好用大道理教训他,用更严厉的惩罚吓唬他,这正是我们学校里常见的“风景”。

“减甜”式惩罚与“加苦”式惩罚给教师的感觉,差别就更大了。要知道, “减甜”的前提是“有甜”,如果学校生活对学生本来就没有多少“甜度”,你有什么可“减”的?可见,要实行“减甜”式的惩罚,教师必须首先帮学生“减苦”,尽量把教室变成快乐的地方,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而这是非常困难的。做不到这一点,又不想放弃惩罚,只好“加苦”了,你别无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如果想实行“减甜”式的惩罚,他一定会用主要的精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把教学艺术化,弄得学生欲罢不能;而经常实行“加苦”式惩罚的教师,则会把更多精力用来和学生较劲。前者对自己的要求高,后者对学生的要求高。优秀教师对自己永不满足,不优秀的教师正相反,他们对学生永不满意,还美其名日“追求完美”。

我相信,即使在美国,能做到雷夫老师这样以“减甜”式惩罚为唯一惩罚方式的教师也不会是多数,要达到这种境界,太难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雷夫老师那里学到点什么。你想办法增加点课堂生活的“甜度”,总可以吧?你在某个活动中采用“减甜”的方式惩罚学生,总可以吧?然后你尽可能逐步增加“减甜”式惩罚的比例,减少“加苦”式惩罚的比例,总可以吧?走上这条路,你就不会每天抱怨学生不懂事,抱怨学校不给你惩罚的权力了。

雷夫老师在回答另一位教师提问的时候说:

我们美国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性格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的媒体,他们经过宣扬一些令人恶心的人,让孩子们以为流行歌星很伟大;另一个问题在于美国学校,它们没有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几年前,我班里有个学生用匕首捅了同学一刀,而他受到的惩罚仅仅是被校长叫去谈了一小时话,然后又回到教室……我认为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受到惩罚,让他们知道坏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故事》25页)

可以看出,雷夫老师不但肯定了惩罚对于教育的必要性,而且事实上他也承认惩罚不可能总是“减甜”式的,对于学生的严重错误,雷夫老师主张用严厉的惩罚,让学生承担后果。我相信, “减甜”式的惩罚只可能在局部,在某段时间,在某个教师那里成为“唯一”的惩罚方式,要使教育惩罚整体上都变成“减甜”式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国有些人正在打着“爱”的旗号宣扬无原则的宽容,鉴于美国学校的教训,我们对此要有所警惕。

上一篇: 心理学,真的有用
下一篇: 与自己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