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丽
河北省沧州市中医院河北省沧州市062450
【摘 要】社区护士必须运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实施健康教育。加大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组织开展进社区入户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注重社区护士沟通的能力培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认识社区健康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持之以恒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健康教育;社区;宣传;沟通;持之以恒;提高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是把保持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作为目标,而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其内容涉及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而完成每一项服务内容都离不开健康教育。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区护士要根据不同个体和群体的特点而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决定着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社区护士必须将护理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下面浅谈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1社区护士必须运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实施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更多侧重在疾病的康复、预防、和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体现一定的普遍性。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不仅要把知识和技术交给病人或家庭,更重要的是要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护士运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实施教育。健康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一样要从5个步骤进行:评估阶段,不仅要评估整个社区需求,而且要评估每个参与者的学习需要。诊断阶段,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与学习的准备度,然后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作出诊断。计划阶段,对将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安排,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形式进行教育,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应鼓励学习者参与制定教学计划,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以顺利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实施阶段,是将计划中的各项健康教育措施落实的过程,要灵活机动地施教,因人、因时和和因事制宜,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评价阶段,以预期学习目标为标准,对学习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多因素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决定教育程序是否终止。
2加大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社区护理教育更是十分欠缺,在健康教育平培训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社区护士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而采用的方法较简单,停留在一般的卫生宣传上,且内容泛化,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必须加大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对正在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或培训,一是对已经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二是建立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制度,使其逐步掌握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比较全面的医学知识,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三是把健康教育作为培养护士的一项基本要求,尽快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社区健康教育及其相关课程,学习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组织开展进社区入户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3注重社区护士沟通的能力培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区护士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耐心的解释和真诚的关心能融洽相互间的人际关系,让沟通更加流畅,并从交谈中了解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达到预期目标。首次交谈要从对方关心、有兴趣的健康话题开始,建立一种互信的基础,根据具体情况控制交谈时间,不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疲劳和不耐烦。学会倾听与引导交谈是有效沟通的保证,始终保持和蔼可亲、聚精会神、姿态自然的形象能让交谈者受到鼓励和得到尊重。引导性格内向、心情郁闷的服务对象将压抑在内心的痛苦、冲突和心理矛盾倾吐出来,使其产生轻松感,最后通过疏导让对方得到安慰和心情舒畅。
4充分认识社区健康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持之以恒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改变并逐步实现行为改变。但要彻底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已定型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不容易,即使是对健康不利或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要做出极小改变也是困难的。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人的行为改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开展持之以恒的健康教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范震,胥春.患者心理变化与心理护理[J].广东牙病防治,2002(03).
[2]孙洁.运用循证护理指导疗养院护理培训[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03).
[3]钱保侠.循证护理在国内实施中面临的问题[J].淮海医药,2006(06).
[4]李爱夏.5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并发伤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06).
[5]李天雅,徐萍,张莉,周勇.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认识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12).
[6]李红.循证护理的发展与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11).
[7]何克芝.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程序[J].护理学杂志,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