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一 赵亚冰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河南永城 476600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作用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8月该院收治直肠脱垂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评价。 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1.57±3.5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1.61 ± 6.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过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花销,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的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直肠脱垂;联合术式;临床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063-02
[作者简介] 王伟一(1976.3-),男,河南永城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肛肠外科。
直肠脱垂是肛管和直肠以及乙状结肠下端位置向下移而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是肛肠科难治病之一[1]。直肠脱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大多老年人的肌肉松驰,女性生育过多或者分娩时出现会阴撕裂,幼儿的发育不全导致肛提肌和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使直肠异位。此外长期便秘、慢性腹泻以及前列腺肥大导致的排尿困难等均可导致直肠脱垂[2-3]。该研究就该院2014年1—8月该院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与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评价联合术式的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回顾性分析该院肛肠科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抽取10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为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联合术式治疗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1~65岁,平均年龄(50.2±15.7)岁;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1~68岁,平均年龄(51.1±1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用来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麻醉方式:全麻;手术在骶骨水平开始,打开腹膜,游离直肠在尾骨尖的位置,注意不切断侧韧带。提起直肠固定直肠后壁于骶骨的前筋膜,在骶骨中部开始缝第一针,向上缝两针,骶骨下缝最后一针。之后将其前方覆盖于膀胱的腹膜,中线剪开使腹膜处于较高的位置,后进行直肠侧腹膜封闭。最后进行折叠缝合,术毕。嘱患者流质饮食,控制排便4~5 d,卧床2 周,且3 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1.2.2 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联合术:麻醉方式: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取下腹部正中位置入腹, 牵拉直肠, 剪开直肠两侧,游离直肠的前间隙,间断缝合两侧肛提肌。向上牵拉直肠, 从上向下缝合直肠前壁以及侧壁。通过间断缝合将直肠后壁固定于骶前筋膜上,剪除过多的Douglas 陷凹腹膜, 抬高盆底, 关腹。后行肛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患者取截石位,操作者取组织钳以钳夹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行贯穿缝扎, 进而形成3 条黏膜柱。再行肛门紧缩术,即于距肛缘2~3 cm 位置处切半环形切口,潜行游离外侧皮瓣, 间断缝合肛门后三角区, 修剪皮缘以及止血处理, 纵向缝合皮肤切口, 术毕。
上述两组患者术后:嘱流质饮食,控制排便4~5 d,卧床2 周,且3 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1.3 观察指标
在该次研究中,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1 临床效果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直肠指诊及排粪造影均显示患者的直肠黏膜及肛门功能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经直肠指诊与排粪造影后显示患者的直肠黏膜及肛门功能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直肠指诊排粪造影及肛门功能后显示无明显变化。该次研究以治愈患者数计算临床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对于两组的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并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情况出现,如表1所示,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6,P<0.05)。
2.2 患者住院天数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1.57±3.5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1.61±6.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表2所示,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过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5,P<0.05)。
3 讨论
由于直肠脱垂的病因尚未清楚,因其病理特征、解剖及功能异常等情况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无统一的标准,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分析确定[4]。该次研究提出的两种手术方法:开腹直肠脱垂固定术以及经腹、肛门联合术式。开腹直肠脱垂固定术方法治疗是目前较为传统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其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的复发率也较低,但因手术过程复杂,易引起感染,极易损伤患者的神经及输尿管等邻近组织,引起术后并发症增加。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可有效避免单一经肛门手术方法的弊端,根据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原则,即尽可能同时矫正发生脱垂的解剖异常,合理设计经腹、肛门联合治疗术,可有效提高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且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该手术方法要求术中的精细操作,但目前来说,该方法应用不够广泛,还有待深入观察[5-7]。
直肠脱垂患者的手术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病情包括病因及病理改变不同,可有很多术式可供选择,该次研究探讨两种: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与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联合术式,如表1所示,使用经腹、肛门联合术式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94.1%),且与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效果(8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还发现经腹、肛门联合术式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天数为[(11.57±3.54)d比(21.61±6.23)d],进而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花销,这对提高医疗质量服务具有正面意义,这与刘进中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且该次研究还发现,经腹、肛门联合术式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7%比33.3%),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而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东臣,俞林,纪烈辰,等.两种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疗效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4):217-221.
[2] 朱建富,谷凯,陈刚,等.消痔灵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159-160.
[3] 杨静.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脱垂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2,25(12):381-382.
[4] 汤国辉,伍洲颂,邓秋林,等.经肛三联手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06-3707.
[5] 吴盟,焦敬美.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三度直肠脱垂临床观察[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4,3(2):135-137.
[6] 赵仕修,王晓飞,卢茜茜,等.四联疗法治疗直肠脱垂20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3):219.
[7] 贺平,杨超.三联手术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临床疗效观察(附25例报告)[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1):30-31.
[8] 刘进中,闫山英,刘晓丹,等.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治疗成人直肠脱垂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9):50-52.
(收稿日期: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