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透析科),辽宁沈阳 110101
[摘要] 目的 了解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利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血尿酸四项指标变化。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尿酸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四项指标分别为(82.56±4.19)μmol/L、(219.94±5.02)μmol/L、(11.31±3.12)mL/min、(346.14±14.27)mL/min,对照组分别为(66.91±4.18)μmol/L、(439.34±10.17)μmol/L、(26.21±3.53)mL/min、(466.87±10.29)mL/min,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采用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免疫抑制剂;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21-02
[作者简介] 杨梅(1976-),女,辽宁沈阳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常见肾内科疾病的常规治疗,擅长各种原因终末期肾脏病及各种药物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
急性间质性肾炎,即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复杂,起病相对较急,最为显著的临床特点是滤过功能下降以及肾小管功能衰竭,一般会引起多种病变:①肾小球与肾血管发生轻度病变;②急性肾功能障碍;③肾间质水肿;④炎性细胞浸润[1]。为了提高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要强化对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现对该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8例,年龄为32~63岁,平均年龄在(40.1±3.24)岁之间,女42例,年龄为31~64岁,平均年龄(41.2±3.07)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在诊断标准上,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出现药物过敏以及感染;②在实验室检查过程中患者尿液出现异常;③均无肾脏病史;④肾功能障碍;⑤均经肾活病理检查证实。实验组50例患者中药物过敏性45例,感染相关性3例,其他原因所致患者2例;对照组药物过敏性43例,感染相关性4例,其他原因所致3例。
1.2 一般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0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均给予原发病治疗,进行血清以及尿常规检查。对于药物过敏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而言,要立即停用引起患者其他疾病的相关药物;就感染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来讲,要积极预防患者发生感染,尽可能地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在给予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平衡患者机体内酸碱紊乱状况,予以营养支持,疗程为8周左右。实验组予以患者泼尼松(国药准字H41021039)。于轻症肾炎来看,要积极防控感染,进行对症处理,每天给予患者泼尼松20 mg,口服,待患者病情逐渐缓解后,要相应减少泼尼松的用量,疗程为8周左右。而重症患者要加大泼尼松剂量,每天予以予20 mg,当持续治疗28 d后,要相应减少用量,每天予以5 mg泼尼松进行持续治疗,疗程在8周左右。8周后,所有患者均行肾功能复查,检测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
1.2.2 分析指标 在治疗前期与后期,10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观察的肾功能指标有四项:①血肌酐,即SCr;②血尿酸,即SUA;③血尿素氮,简称BUN;④内生肌酐清除率,称Ccr。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该组选取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共100例,在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在10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肌酐为(219.94±5.02) μmol/L,血尿素氮为(11.31±3.12)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为(82.56±4.19)μmol/L,血尿酸为(346.14±14.27)mL/min;对照组患者血肌酐为(439.34±10.17) μmol/L,血尿素氮为(26.21±3.53)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为(66.91±4.18)μmol/L,血尿酸为(466.87±10.29)mL/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简称急性小管间质肾炎,发病机理主要是免疫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细胞免疫;②体液免疫。从本质上来讲,在患者机体内起关键作用的是细胞免疫。在肾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的核心在于淋巴细胞,极其容易引起患者机体内发生超敏反应,更有甚者,将抗体作为媒介,杀死细胞,产生细胞毒[2-3]。在临床上,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病原因诸多且复杂,最为普遍的有三类:一是药物,二是感染,三是全身性疾病。根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抗生素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前,导致出现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而药物是关键的诱导因素,因药物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已经呈逐年上升趋势[4-5]。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进行治疗中,核心突破点是辨别治病药物,并及时停用。当临床诊断及时,同时结合合理治疗后,能够改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
在临床上,急性间质性肾炎病理特征主要突出在3个方面,即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受损以及间质水肿,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该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尿酸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利用免疫抑制剂,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在现阶段,对于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来讲,免疫抑制剂主要是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控制巨噬细胞吞噬抗原的能力,致使淋巴细胞的识别能力得到稳定,增值组织免疫活性细胞,抑制免疫反应,促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6-7]。在该研究中,血尿酸浓度由原先的(769.24±14.24)mL降低为(466.87±10.29)mL,最大限度地降低原发免疫反应扩展能力,致使患者机体内免疫球蛋白浓度得到相应的减少,这是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以及免疫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机体内组织对炎症发生反应,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白介素的释放与合成,避免产生细胞毒作用,发生过敏反应,减少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细胞数量。在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要注意剂量的变化,观察患者的适应证,避免药物使用不当而引起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具体而言,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变化,即剂量与疗程,轻度与中度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要进行对症处理,当患者肾功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时,要利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8]。
综上所述,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对于重症患者而言,要及时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轻度患者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许瑞凌,吴国贤.阿莫西林-舒巴坦致老年患者急性间质性肾炎2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6):149-150.
[2] 陈秀强,刘思良.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36例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广西医学,2011(7):838-839.
[3] 刘红,方艺,许迅辉,等.2444例肾活检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4):535-539.
[4] 王琳娜.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6):41-42
[5] 赵春梅.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J]. 中国保健营养,2013(25):546-546.
[6] 刘海霞,郭明好.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治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3):382-384.
[7] 叶楠,张燕,程虹,等.成人心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评分预警系统创建[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4):396-401.
[8] 谌贻璞.急性心力衰竭所致急性肾损伤的肾内科治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6):135-136.
(收稿日期: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