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141例临床分析

  • 投稿转身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354次
  • 评分4
  • 16
  • 0

张昆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心电检查室,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 目的 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 000 ms进行临床分析,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鉴别和诊断的方法,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该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显示长RR间期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长RR间期的病因和心电图变化。结果 长RR间期的总发生率为7.05%(141/2000)。其中病因为高血压65例,冠心病43例,心肌梗死13例,糖尿病10例,心肌疾病4例,慢性肺源性疾病6例。导致患者发生长RR间期变化的相关原因为:窦性心动过缓伴心率不齐、房性早搏未下传、高度房室阻滞等。其中房性早搏未下传、二度 I 型房室阻滞、二度I伴II型窦房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等的发生率均在10%以上。交界性早搏、窦性停搏和三度房室阻滞等的发生率低于1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及时探查长RR间期的相关病因,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有效减少临床意外的发生。对于长RR间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临床鉴别和诊断长间期的病因等,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c)-0181-02

[作者简介] 张昆(1976.5-),女,河北沧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用于动态、长程记录心电图的技术,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心血管监测手段。动态心电图又称为Holter监测心电图仪[1]。可以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大量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诊断,并在15~30 min内分析患者24 h的心电图情况,给出相应诊断并打印诊断报告。和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以在1 d之内连续记录大约10万次以上的心电信号[2]。有效提高了对心律失常和短暂性心肌缺血的检测率,提高了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动态心电图在24 h内对生理状态全方位的检测中,捕获异常心电的机会比普通心电监护设备大很多,对长RR间期的监测也更加具有时效性。同时动态心电图可以确定患者的头晕、心悸等症状是否和心律失常有关,是临床上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3]。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显示长RR间期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发病原因和心电图诊断等所占的比例,探讨其发病机制、良恶性质和鉴别诊断方法等,以此提高长RR间期的诊断和鉴别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2000例,选择监测显示伴有长RR间期患者141例,总发生率为7.05%;其中男86例,女5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65.2±5.1)岁,45岁以上患者103例(73.05%)。所有患者心电图监测显示长RR间期均≥2 000 ms。临床资料使用均经过患者本人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使用我国深圳市旭天科技生产的ECG-D32A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患者的心电图情况进行连续24 h的密切监测,观察记录患者是否有明显的头晕、胸闷等身体不适。通过计算机自动检测分析软件,人工筛选并删除干扰,对≥2 000 ms的长间期(RR间期)发生时间、频度及24 h总心室率进行统计,诊断结果交由至少2名专业医生审核。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长RR间期的发生率、发生次数和时间分布状况等,分别记录心电图改变多于一种的具体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5.0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χ2检验,统计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主要临床表现

其中病因为高血压65例,冠心病43例,心肌梗死13例,糖尿病10例,心肌疾病4例,慢性肺源性疾病6例。

2.2 发生长RR间期的相关原因分析

发生长RR间期变化的相关原因很多,并且这些原因有一定的相关性。对141例患者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中各项心电图诊断发生次数、发生时间分布、发生率等的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一。从表1可知,其中引起长RR间期发生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房早搏未下传26.95%、二度 I 型房室阻滞15.60%、二度I伴II型窦房阻滞14.89%、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和阵发性心房扑动或房颤 12.76%等,交界性早搏、窦性停搏和三度房室阻滞等的发生率低于10%。其中房性早搏未下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相关因素,三度房室阻滞在心电图监测全程都可能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率很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4]。动态心电图可以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大量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诊断,并在15~30 min内分析患者24 h的心电图情况,给出相应诊断并打印诊断报告。可以确定患者的头晕、心悸等症状是否和心律失常有关,也是临床上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和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捕捉信息的量更大[5]。在24 h之内可以连续记录大约10万次以上的心电信号,大大提高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动态心电图对长 RR 间期的检出率约为3.2%[6]。大部分检测到的长 RR 间期患者为中老年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器官的病变增加,长 RR 间期对患者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对长 RR 间期的发病原因进行正确分析,并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诊断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7]。动态心电图可以持续监测长 RR 间期的心电图变化,并对起搏器等临床治疗过程提供一定的评价指导。长 RR 间期的发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的较多,主要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发生率更高。发病期间患者可能有头晕、胸闷等症状,如果发病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8]。有学者认为心室长RR间期是二度房室阻滞的表现,还制定了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条件。而另外一些学者[9]认为这不是二度房室阻滞的结果,而是由于迷走神经的影响以及隐匿性房室传导导致的。因此,采用动态心电图对长 RR 间期患者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9]。

研究中如果以长RR 间期≥1 500 ms为标准,则标准的阳性率会明显下降,如果以≥3 000 ms为标准可以明显提高阳性率,但<3 000 ms的患者也有发生长RR 间期的可能。因此采用≥2 000 ms为最佳,如果有遗漏可以在最慢心率和最快心率之间进行人工检测。该组研究表明,房早搏未下传是动态心电图长 RR 间期发生的最大影响因素。房性早搏的提前一般比较早,例如房室传导、某些药物作用和侧支应激功能减退等都可能导致房性早搏未下传。同时房性早搏未下传在夜间的发生率很高,可能和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等因素有关[10]。此外二度 I 型房室阻滞、二度I伴II型窦房阻滞和窦性心动缓慢伴不齐的发生率也很高。房室阻滞可以是持续性的过程,也可以出现反复、过性的间断状态,窦房阻滞和房室的传导等功能密切相关。二度 I 型房室阻滞和房室缺氧、缺血纤维化等本身功能和传导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都有关系。窦性心动缓慢伴不齐一般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所致,部分也和窦房结缺血、病变、坏死等因素有关。三度房室阻滞可以发生在长 RR 间期监测的全过程,可能有先天性的因素,但先天性概率比较低。可以是心肌梗死的过性心电图变化,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最早表现,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并可能导致心跳骤停,需要引起临床急诊的高度重视。该次研究中二度 II 型房室阻滞的发生率不是很高,大部分是由于器质性器官病变所致,阻滞位置一般较低。窦性停搏和高度窦房阻滞主要由病窦综合征引起,可能伴有风湿结构病变,如有需要应运用起搏器治疗。

综上所述,对长RR间期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临床鉴别和诊断长RR间期的病因等,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爱萍.315例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1(19):75-76.

[2] 边越.动态心电图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1,25(2):56-57.

[3] 葛学敏,张良洁.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的动态心电图及临床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0(6):98-99.

[4] 卢喜烈,王晋丽,马一鸣,等.心室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9(2):58-59.

[5] 陈宇清,徐曙东.动态心电图和cTnI联用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1(8):45-46.

[6] 李学斌.编后语:大剂量镇静药物治疗交感风暴需慎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2(1):36-37.

[7] 李星,陈德芳,蔡丹,等.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10,15(4):62-63.

[8] 刘争建,王立志,邓军将,等.高原地区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1,13(1):42-44.

[9] 庞志茹.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3(12):56-57.

[10] 杨静,程立顺,施有为,等.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0,16(12):67-68.

[11] 卢军利,朱海燕,朱爱华,等.心率震荡对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0,9(4):101-102.

(收稿日期: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