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ICU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 投稿薪人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25次
  • 评分4
  • 56
  • 0

俞慧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ICU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抢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部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给予伏立康唑进行抢先治疗)和对照组35例(采取特异性抗真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28 d时,病死率40.00% (14/35),对照组为45.71%(16/35),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7 d和28 d时,观察组 APACHEⅡ分值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 时,观察组MODS 发生率为28.57% (10/35) ,对照组为48.57% (17/35),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老年患者接受肺部真菌抗感染抢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实际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抢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73-02

临床上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尤其是常常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而极其容易引发真菌感染。而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中,老年患者往往要长期接受各种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并伴有侵袭性治疗措施,由此更是加剧了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 PulmonaryFfungal Infection,PFI)的发病率,严重者甚至直接危及到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探讨ICU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抢先治疗方法及效果,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部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资料共计70例,均为该院接受治疗的肺部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给予伏立康唑进行抢先治疗)和对照组35例(采取特异性抗真菌治疗)。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66~83岁,平均年龄(72.8±6.3)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64~84岁,平均年龄(73.4±6.5)岁;两组患者都伴随相关基础疾病,主要包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意外、严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休克、严重外伤等。

1.2 诊断标准

该组研究所有患者的诊断,根据重症患者 PFI 诊断与治疗判定其为该病患者的原则,至少应符合一项危险因素,具备可能感染部位的一项主要的临床特征或是二项次要的临床特征,此外,需要提取到患者的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等)分泌物进行真菌的微生物培养,并经检测结果呈阳性。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由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提供的、批号为国药准字H20051082的伏立康唑为主的抢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于确诊第1天肌注伏立康唑,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控制在6 mg/kg,第2天之后将剂量下调至4 mg/kg。连续给药7~10 d后,给药方式改为口服,其他保持不变,直至临床诊断表明患者症状缓解并经CT检查病变消失。对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方法是根据每天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致病菌进行特异性的抗真菌治疗。

1.4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治疗结果及转归等情况,记录对照组病原菌的检出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7 d后和治疗28 d后的APACHEⅡ分值,同时计算患者在接受治疗28 d后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发生率及病死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28 d时病死率对比

观察组35例治疗28 d时,病死率40.00% (14/35)。对照组35例治疗28 d时,病死率45.71%(16/35),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5)。

2.2 两组APACHEⅡ分值对比

治疗后 7 d和28 d时,观察组 APACHEⅡ分值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MODS 发生率对比

治疗28 d 后,观察组MODS 发生率为28.57% (10/35) ,对照组为48.57% (17/35),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中老年群体因其自身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较易遭受真菌感染,尤其是ICU患者,更是易发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但是真菌感染由于致病菌多样,临床症状相对不典型,而极易被误诊、漏诊,并且病菌顽固,容易复发,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严重的甚至可导致ICU患者死亡[3]。赵粉莲在研究中提出,老年ICU患者在早期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尤其是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上存在较大的难度,由于很多老年患者都是继发性感染症状,临床上无显著性的病症表现,不过通常在原发病感染的诊断中,患者则明显出现发热症状,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值得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4]。曲晶晶等在文献中指出:该疾病的一些典型诊断症状包括:经过抗菌素治疗表现无效或疗效不明显并复发咳嗽、痰多、发烧、咳血、胸部闷痛等症状者;临床经X光片检查发现肺部出现小片斑状阴影、甚至可见空洞;有长期激素服用或接受广谱抗菌素治疗病史者,针对以上应综合既往病史、患者临床诊断、医学影像检查和实验室阳性实验等及早做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5]。另外,石晓峰等在研究中表明,由于ICU老年患者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也易导致PFI;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可抑制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的吞噬功能,从而导致机体对致病菌抵抗力下降;特别是针对较多同时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了讨论,高血糖能够强烈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也客观上增加了各种并发症感染的风险[6]。

该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治疗28d时,病死率40.00% (14/35),对照组为45.71%(16/35),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7 d和28d时,观察组 APACHEⅡ分值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 时,观察组MODS 发生率为28.57% (10/35),对照组为48.57% (17/35),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文细毛等指出,真菌通常会寄生在人体皮肤和载膜中,属于一类正常菌群,患者通过持续大量服用广谱抗生素,能够造成体内的这部分菌群出现失调现象,进一步促进了真菌的繁殖。而使用激素和免疫制剂等相关药物之后,将会对人体炎性反应造成一定的抑制,降低了吞噬细胞的功能,使得人体内的抗体生成逐渐减少,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出现下降问题[6]。该资料研究显示,ICU老年患者均接受了1周以上的广谱类抗菌药物的治疗,其不良反应是严重抑制了正常菌落的生长,从而更易引发真菌大量滋生,尤其是在ICU治疗时,往往伴有侵入性操作,加之老年患者本身自身免疫力低下,从而为真菌蔓延进入内部组织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增加了PFI的发病率,这与文献报道[7]一致。

针对以上特殊情况,该研究通过实验证实,对ICU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尤其注意以下事项:①由于该疾病具有发病急、发病快的特点,极易引发危险,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应随时保持监测,密切观测患者是否出现症状加重或呼吸困难等情况,尤其配合肺部造影或在痰中检测到真菌菌丝时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可及时给予抢先治疗;②注意合理使用光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类药物;③针对需要对患者进行侵入性的操作事项,应进行保守性的、综合性的评估,尽量减少机体损伤和体内置管;④尽量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在治疗ICU老年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掌握患者真菌感染的确切类型,合理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该病的治愈率,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一方面,应采取措施控制原发病,对伴随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进行积极干预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还要合理的配合使用抗菌药物,以此来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8]。由此可见,ICU老年患者接受肺部真菌抗感染抢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实际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向红,孙仁华,洪军.ICU 院内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826-3829.

[2] 李洪利,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陶凤蓉,等.老年患者真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32-133.

[3] 朱彩兰.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4.

[4] 赵粉莲. ICU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714-1715.

[5] 屈晶晶,胡成平,顾其华,等.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症监护杂志,2012,11(6):545-549.

[6] 石晓峰,尚颜.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措施[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7):527-529.

[7] 文细毛,任南,徐秀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41-244.

[8] 陈东科,许宏涛,陶凤容,等.深部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785-786.

(收稿日期: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