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多模式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析

  • 投稿叶草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15次
  • 评分4
  • 31
  • 0

于勇勤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式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将46例颈源性头痛的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颈2/3、3/4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和多模式治疗的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A组)12例、射频热凝治疗组(B组)15例、综合治疗组(C组)19例,并通过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和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对照两种方法的疗效,讨论分析多模式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优缺点。 结果 比较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VAS评分,其中,术前A、B、C组分别为(6.9±0.4)、(7.2±0.3)、(7.3±0.4),术后1个月分别为(2.8±0.4)、(2.9±0.2)、(2.1±0.3),比较3组术前与术后的ROM评分,其中术前A、B、C组分别为(2.7±0.2)、(3.0±0.4)、(3.2±0.3),3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的ROM和NRS均获得下降,以多模式治疗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例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 多模式治疗颈源性头痛是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选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射频热凝治疗;多模式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068-02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由Sjaastad等1983年首次提出[1],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颈部的过伸、过曲或旋转对寰椎和寰枢关节之间的C1和C2神经根都可产生压迫或牵拉造成头痛[2]。可是在临床活动中很少能被广大患者或医师认识并诊断,常被误诊为椎基底供血不足、偏头痛或脑血管硬化等疾病。该研究通过回顾该院自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颈源性头痛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3组,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共计4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32例,年龄在37~71岁,平均年龄58.3岁。

病例纳入标准:①症状有头痛、偏头痛或头枕部疼痛,伴有颈项部僵硬不适感;②查体有枕后隆突下压痛,或击顶试验阳性,或颈项部压痛;③X线显示寰枕间隙狭窄伴有颈椎骨质增生,或CT检查头部未见异常,颈2/3、3/4椎间盘突出,或经颅多普勒检查伴有单侧或双侧椎基底供血不足。病例排除标准: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②丛集性头痛、慢性偏头痛,耳源性头痛、眼源性头痛;③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等。

1.2 治疗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3组:保守治疗组(A组)12例,每日口服尼莫地平片(国药准字H61022173,规格:20 mg)20 mg,2次/d,美洛昔康片(国药准字H20061231,规格:7.5 mg)7.5 mg/d,阿米替林片(国药准字H32023764,规格:25 mg)每晚10 mg,静脉点滴0.9%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3541,规格:500 mL:4.5 g)100 mL+神经妥乐平7.2 IU,0.9%氯化钠液250 mL+曲可芦丁20 mg共10 d。

射频热凝治疗组(B组)15例,给予经前路颈2/3、3/4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术后静滴0.9%氯化钠液250 mL+克林霉素磷酸酯针(国药准字H20057525,规格:2 mL:0.3 g)0.75 g共3 d,同时给予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23080,规格:250 mL:甘露醇37.5 g,葡萄糖12.5 g与氯化钠1.125 g)250 mL1次/d静滴5 d,配合A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组(C组)19例,采用A组和B组的治疗方案同时配合小针刀松解寰枕筋膜和颈项部筋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各组病例的模拟视觉评分(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评分(range of the motion,ROM)[3],进行分组统计并对照分析。颈椎活动度评分(ROM):1分为日常生活无影响,活动自如;2分为有一定影响,活动程度、范围受限;3分为影响很大,活动时僵硬、费力;4分为基本不能活动。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术前与术后各指标比较

术前,A组与C组比较t=2.324,P<0.05,B组和C组比较较,t=2.643,P<0.05;术后1个月,A组与C组比较,t=1.496,P<0.05,B组和C组比较,t=1.478,P<0.05。见表1。

术前,A组与C组比较,t=1.947,P<0.05,B组和C组比较较,t=1.984,P<0.05;术后一个月,A组与C组比较,t=1.132,P<0.05,B组和C组比较较,t=1.012,P<0.05。

2.2 疗效情况

各组治疗效果均较为明显,治疗后VAS评分与ROM评分均有较大幅度降低,以多模式治疗组最为明显。仅1例出现晕针情况,1例出现短暂性枕部麻木症状,均给予对症处理缓解。

3 讨论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自提出已30余年,可是临床和患者对该病认识仍然不足。患者常辗转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疼痛科、中医理疗科等等,按照“头痛医头”的理念总也得不到良好效果。可见对于此病患者乃至临床医生大都缺乏明确的认识,所以在确诊和治疗颈源性头痛方面更加不确定。当遇到这样的诊断不清时,只有经过进一步检查颈椎X线、CT或MRI才能明确头痛的病因。需要明确的是,长时间保持颈部固定姿势有可能造成颈部软组织损伤和颈部肌肉痉挛,产生颈源性头痛[2]。试验研究发现颈源性头痛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人,且在颈源性头痛患者自然发作组和机械刺激诱发加重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此结论证实颈源性头痛与颈部软组织损伤和炎症相关。所以治疗方面我们设计了这样针对颈部神经、软组织、血管、精神等方面的治疗方案。

该组治疗采用了保守治疗、射频治疗和多模式治疗的方法,均取得了疗效。其中口服美洛昔康片为对症镇痛治疗,而尼莫地平片和曲可芦丁可以有效扩张椎基底血管,阿米替林改善疼痛所致的焦虑抑郁状态,同时改善睡眠,打破致痛的恶性循环。神经妥乐平是牛痘接种家兔皮肤炎症提取物,可以有效修复因炎症受损的神经鞘膜,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高位的颈椎间盘射频介入治疗,同时减轻了颈椎间盘对颈髓的压迫,给颈髓产生温热效应,有效降低了颈髓周围的炎性介质IL-1β和TNF-α。由以上结果可知,根据保守治疗、颈2/3、3/4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和多模式治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A组)、射频热凝治疗组(B组)、综合治疗组(C组),比较3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的VAS评分,其中,术前A、B、C组分别为(6.9±0.4)、(7.2±0.3)、(7.3±0.4),术后1个月分别为(2.8±0.4)、(2.9±0.2)、(2.1±0.3),比较3组术前与术后的ROM评分,其中术前A、B、C组分别为(2.7±0.2)、(3.0±0.4)、(3.2±0.3),3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的ROM和NRS均获得下降,以多模式治疗组最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与钟亚彬等[7]在关于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中所研究的数据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且颈椎间盘介入治疗后给予的克林霉素,经孙刚[5]和赵洪增[6]证实,其可在人体椎间盘内达到有效抑菌浓度,能够杀灭手术操作过程中进入椎间盘的细菌,达到预防及治疗椎间盘感染的目的。针刀对颈项部筋膜以及寰枕筋膜的松解很好的解决了由于颈部长时间固定姿势造成的局部软组织粘连和组织内高压,从而减轻了颈部僵硬不适感,改善了颈部血供。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从改善血供、神经减压修复、解决软组织粘连、减少炎性因子、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对症止痛等多方面,彻底解决了颈源性头痛的病症。

在治疗中需要向患者解释病情的复杂性,而且必须要得到患者配合,尤其针对恐惧针刺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后给予颈托保护,并指导功能锻炼和正确的姿势,必要时可间断进行药物口服或针刀松解治疗。该多模式的治疗方法安全高效,适合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萧力维.颈源性头痛颈部阳性反应点短刺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2] 蒋华忠.桂枝加天麻汤结合龙氏三维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4(12):88-91.

[3] 于战歌.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皮神经卡压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方案基础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4] 谢文霞,高明慧,廖文军,等.不同穴位组合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的临床疗效评估[C]//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Review of Four Decades and Expectation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2012.

[5] 战梅,周爽,尤艳利.针刀治疗颈源性头[C]//Proceedings of the 3rd National Minimally Invasive Accupotomy Annual Conference,2011.

[6] 孙立强,李霞.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中国针灸学会,2011.

[7] 钟亚彬,乔晋琳,程浩,等.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2(11):2282-2283.

[8] 陈伟,李蔚,陈安.头痛宁加牵引、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23-25.

(收稿日期:201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