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7-07
  • 阅读量40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联合应用硝普钠与多巴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5月至20187月我院收治的94AHF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应用硝普钠治疗,观察组应用硝普钠+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胸比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结论 联合应用硝普钠与多巴胺治疗AHF患者可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 硝普钠 多巴胺 心功能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肌受到急性严重损害或负荷突然加重,使得处于代偿期的心脏迅速发生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发生急剧恶化的情况[1]AHF主要包括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右心衰竭(可诱发急性大块肺栓塞及右心室梗死)、非心源性急性心力衰竭(可诱发严重肾脏疾病、肺动脉高压及高心排血量综合征等)[2]。在临床上,AHF的发生率较高,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此外,在发病前,不少患者会存在心血管器质性病变,一旦未能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3-4]。本研究旨在观察AHF患者联合应用硝普钠与多巴胺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5月至20187月我院收治的94A H F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017;年龄在3675岁,平均(52.34±6.07)岁;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10例为Ⅱ级,28例Ⅲ级,9例Ⅳ级;发病诱因:6例心源性休克,8例高血压心脏病,29例冠心病,其他4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3215;年龄在3577岁,平均(52.48±6.12)岁;NYHA心功能分级:9例为Ⅱ级,28例Ⅲ级,10例Ⅳ级;发病诱因:5例心源性休克,9例高血压心脏病,30例冠心病,其他3例。所有患者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符合AHF的诊断标准,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存在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精神异常以及对试验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其展开吸氧、强心、扩张血管、利尿等常规治疗,并对其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嘱患者坚持低脂低盐的饮食原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硝普钠(湖南科伦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33674)治疗,50 m L浓度为0.05 g/m L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2.5 mg的硝普钠混匀,用微量泵以6.0μg/min的速度泵入,然后以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情况为依据,对泵入的速度进行实时调整,最高不可超过150μg/min。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硝普钠与多巴胺(江苏亚邦强生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66)进行治疗。在200 m L浓度为0.05 g/m L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20 mg多巴胺混匀,以75100μg/min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随后以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情况为依据,对静脉滴注的速度进行实时调整,最高不可超过500μg/min。所有患者每日用药1次,接受为期1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的心悸、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均完全消失,尿量增多,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尿量增多,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尿量及心功能未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则为无效。(2)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31例、14例、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对照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22例、16例、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85%(38/47)(χ2=5.632,P<0.05)。

2.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胸比、LVDLVEFLVFS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胸比及LV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LVFS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3 讨论

AHF是因心脏发生急性病变,使得心排血量骤然下降,进而引起急性淤血及组织灌注不足的一类综合征。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情绪激动、输液过快或过多等都有可能引起AHF的发生[5]。对于AHF患者而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还有可能发生肺源性休克,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心力衰竭的一项重要病因即为高血压。心收缩力与心脏排血量、循环血容量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周围血管阻力则受阻力小动脉的口径、血液黏稠度及顺应性等因素的影响,影响机体血液循环动脉压的两大因素是心收缩力与周围血管阻力。由此可见,有效治疗AHF患者的关键在于对其血压进行有效控制[7]

硝普钠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降压药,能够有效扩张血管,对静脉以及小动脉血管平滑肌可产生良好的松弛作用,在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可有效减轻其心脏及心肌受到的负荷,促进心排血量的增加,最终实现心功能的改善。在用药后,硝普钠会进入到患者的血液循环中,与氧合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对钙离子向细胞移动也可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进而提高平滑肌摄取量,在扩张血管的基础上,发挥理想的降压效果[8]。当血管扩张及血压降低后,患者的心脏前后负荷能得到有效减轻,其心排血量以及心力衰竭症状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但硝普钠的使用剂量比较大时,有可能会引起硫氰酸中毒,且单独使用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作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可直接与α受体、β受体以及多巴胺受体等产生作用。小剂量应用多巴胺可促进β受体兴奋,在促进患者心肌供血改善的同时,可有效扩张内脏血管,促进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流量增加,获得良好的利尿效果;中等剂量的多巴胺则可促进多巴胺受体及β受体兴奋,有效增加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以及心率,并且还可增加心肌耗氧量,促进皮肤及血管的收缩,在维持外周阻力不变的同时进一步增加血流量。分析心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发现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9]。作为一种交感神经递质,儿茶酚胺类激素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对控制血压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过量应用多巴胺时,可造成细胞凋亡,同时引起血管收缩,最终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及高血压。多巴胺能够与多巴胺受体结合,从而发挥调节血压的作用。多巴胺受体主要包括D1D2D3D4D5 5种亚型,缺失任1种亚型都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通过将交感神经节节前纤维多巴胺的D1D2类受体激活,能够减少神经末梢,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另外,多巴胺对肾酶的活性、分泌及合成还可起到调控作用,从而对交感神经活性产生负性调节作用[10]

对于AHF患者,联合应用硝普钠与多巴胺进行治疗,可促进其心肌血供的增加与LVD的降低,并且还可抵消药物的不良反应。硝普钠能够将多巴胺引起的心肌收缩加强或心肌耗氧量有效减轻,而多巴胺能够纠正硝普钠因前负荷减少而导致心排出量的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胸比及LV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LVFS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硝普钠与多巴胺治疗AHF患者可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参考文献

[1]鄢利,郑炜.心力衰竭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2):106-108.

[2]米红.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1):4475-4476.

[3]闫会敏.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0):1569-1571.

[4]寇培军,秦现彩.硝普钠和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20,18(15):1073-1076.

[5]黄绍雄.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4):1-2,22.

[6]黄志辉.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4):57.

[7]宋军.硝普钠与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2):164.

[8]陈柏桦.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0):1-3.

[9]张晓颖.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9):71-72.

[10]景丽丽.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9):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