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43例临床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5-05
  • 阅读量48次
  • 评分0

【摘要】目的:分析在胆囊疾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3例施行胆囊疾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1例采取传统胆囊切除术式干预,观察组22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用时、抗生素应用时间、镇痛药物用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以上项目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疾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干预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施行时间,对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情况均具有改善效果,应用适宜且科学性较强。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疾病 临床指标并发症


在胆囊疾病(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治疗中胆囊切除术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1],但传统开腹术式手术应用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患者需求[2],因此探察适宜治疗方式十分必要。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3例施行胆囊疾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传统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3例施行胆囊疾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9.0±6.4)岁。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9.3±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MRCP、B超检查及医师诊断确诊为胆囊疾病(胆囊炎症、胆囊结石、胆囊息肉);②对本研究持认可态度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胆囊占位、肝胆管结石等情况者;②无法施行研究内术式者。

1.2 方法

本研究选取对象均于手术前行检查引导及针对处理,待身心情况适宜后予以术式干预。

1.2.1 对照组:施行传统胆囊切除术式。指导患者行体位调整,取仰卧位,待其心态平稳后予以麻醉干预。于患者右部肋骨下缘作切口,分离腹直肌与上腹膜(胆囊三角区),暴露胆囊管与胆总管。夹闭患者胆囊管、动脉,并在距胆总管适宜长度处切断,摘除胆囊。结扎胆囊管残端并予以引流止血,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指导患者行体位调整,取平卧位,待其心态平稳后予以全麻干预。依据患者情况施行双孔操作法,于患者脐部上缘作切口并建立气腹,于腹腔内置腹腔镜,探察术区,了解术区情况,后应用无损伤抓钳牵拉胆囊,由其引导分离患者上腹膜(胆囊三角区),暴露胆囊管与胆总管。夹闭患者胆囊管、动脉并在距胆总管适宜长度处切断,剥离与切除胆囊。结扎胆囊管残端并予以引流止血,逐层缝合切口,术式结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用时、抗生素应用时间、镇痛药物用量与患者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体包括腹腔出血,胆漏,肺部、泌尿系统、腹腔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镇痛药物用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以上项目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腹腔出血 胆漏 感染 总发生

对照组 21 1(4.76) 1(4.76) 4(19.05) 6(28.57)

观察组 22 0(0) 0(0) 1(4.55) 1(4.55)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胆囊切除术由传统开腹式发展至腹腔镜微创术式[3]。后者相比于前者具有创口小、恢复迅速、预后情况好等优势[4],对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均有积极影响,本文基于此开展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明显改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情况有所改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较快,疼痛程度有明显下降,出院时间较早。由此可见,在胆囊疾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恢复确有积极影响,应用效果较为确切。其原因或许在于腹腔镜干预手段作为微创技术可有效缩短术中切口长度,改善患者出血情况,减轻对患者产生的创伤[5],从而达到促进患者恢复的目的。同时其应用可对患者术区有明确的观测与掌握,有效提升术野清晰度[6],让医师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病症情况从而予以针对性且适宜的处理,有效避免或减轻周围组织损伤,在提升术式应用性的同时对患者安全有所保障。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情况较好,腹腔出血、胆漏、感染情况均有所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表明腹腔镜干预对患者预后情况存在积极影响,证实其应用具较高安全性。但通过数据观察发现,依然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情况,虽经处理后恢复,但还需加以注意。研究发现,术前引导患者行肝肾、心血管等检查可提升医师对患者信息的全面掌握,便于制订手术方案。术中加强术式流程及操作规范性可有效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在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第一时间调整手术方案对其治疗也具有积极影响。除上述注意事项外,医师及协助手术人员均需经专项培训及学习,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予以及时处理[7]。如视野受限可先行减压或取石,操作后仍术野模糊可加以清洗,患者出血量较大时可在清理后予以相应处理。当术中发现患者病情异变时需予以针对操作,如粘连水肿者加以钝性分离,减轻局部组织损伤,避免严重出血情况发生。在此范畴人员研讨数据中,传统开腹与腹腔镜术式下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9.12±2.64)d与(4.56±2.37)d[7],相比于文内数据其数值均较低,其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其一为患者个体存在差异性,其二在于外界环境影响。不过通过两组数据观察依然可表明,腹腔镜手术应用下患者出院时间较早。

综上所述,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干预在胆囊疾病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用时,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降低合并性症状发生率,应用科学且具有较强适宜性,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巴雅尔,李钢,高洪强,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2):155-157.

[2] 李艳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6):11-13.

[3] 张纪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5):56-57.

[4] 陈宗良,马跃磊,沈毅,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6):26-27.

[5] 曾华东,徐继威,李舒凡,等.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吉林医学,2016,37(8):1918-1920.

[6] 刘勇.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119-121.

[7] 杨保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