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外科学论文范文,外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院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控制

  • 投稿小明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69次
  • 评分4
  • 31
  • 0

李芳桂 庞 斌 陈丽丽 陈会玲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韶关 512600

[摘要] 目的 探讨我院对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控制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1~9月收治的3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12年10月—2013年6月采取干预控制措施后收治的3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对照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100%(300例),观察组21.3%(64例)(P<0.05);对照组 0.5~2 h 用药的患者比例为54.3%,观察组则为85.9%,术前>2 h 给药对照组为29.7%,观察组为14.1%(P<0.05)。结论 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控制措施后,我院对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控制工作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控制;合理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88-02

随着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的日益增多,临床细菌耐药与耐药菌变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强化围手术期各类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应用成为当前各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1]。为了探索出对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有效干预控制措施,促进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2012年7月我院采取了行政干预联合技术干预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9月收治的3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3例,女性127例,甲状腺手术106例,乳腺手术69例,腹 0外疝手术125例;年龄15~75岁,平均(46.7±5.9)岁。另选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32例,甲状腺手术105例,乳腺手术70例,腹外疝手术125例;年龄11~73岁,平均(45.7±6.1)岁。均排除术前已有感染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干预方法

1.2.1制定相关法规制度 根据卫生部2004年制定并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11年《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3]精神,我院于2011年7月至今,不断成立相关小组,如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成立处方点评专家组、处方点评小组等,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及处罚规定等,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2.2强化监督管理 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查房,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医院药事委员会定期讨论本院抗菌药物的品种,以疗效可靠、安全性好、规格适宜、价格相对经济等作为标准进行选择,对临床易产生耐药或无效的药物予以淘汰或暂停,对抗菌药物进行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药物治疗委员会定期对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实施干预,提出干预措施。每个科室设置一个联络员,由各科质控医生担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在检查的初始时期,一旦检查出不合理用药情况,要求监督小组应和医师沟通进行有效的沟通,主要是从合理用药的相关专业知识上来实施技术干预。在检查后期,需要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进,一旦发现不合理用药的医疗行为未得到改正,则需要对相关责任人扣罚一定的质控分数。

1.2.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重视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每年由医务科及药剂科牵关对医务人员进行2~3次的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培训;每月印发《临床药学简报》,简报由临床药学室人员根据每月全院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编写,指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合理用药宣传;我院多次开展了围术期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专题讲座,向全院医生、护士详细介绍了围术期合理用药概念、手段和注意事项,讲明了外科药学查房和药师干预明细。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预防用药使用率;②两组第1代头孢、第2代头孢、第3代头孢喹诺酮类等各类抗菌药使用的例次和构成比;③预防用药时机和使用疗程。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预防用药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对照组总使用率100%(300例),观察组总使用率为21.3%(64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2.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各类抗菌药使用的例次和构成比

如表2所示,对照组300例患者开始时全部给予了静脉滴注一代头孢,之后有21例患者改用口服的三代头孢或者口服喹诺酮类抗菌的方式给药,其中15例患者在静脉滴注五水头孢唑啉钠后改用口服头孢克肟胶囊的,6例患者在静脉滴注头孢硫脒后采用口服头孢呋辛酯片的方式给药。观察组预防使用抗菌素的64例患者中,均给予第1代头孢,由于存在无依据更换药物,所以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预防用药时机和使用疗程情况

如表3所示,对照组 0.5~2 h 用药的患者比例为54.3%,观察组则为85.9%,术前>2 h 给药对照组为29.7%,观察组为14.1%,对照组术后1 d的比例为33.7%,观察组为85.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干预后给药时机得到很好改善。

3 讨论

3.1预防用药情况

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中,明确指出,如果患者Ⅰ类切口手术期没有出现污染,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采用预防用抗菌药物。通常Ⅰ类清洁切口处理时,应当在严格无菌技术和细致的手术操作下而进行的,多数都不要应用抗菌药物,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建议采用预防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显示,对照组300例三类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均使用了预防性抗菌药物,总使用率高达100%。原因可能在于医师担心由于手术室卫生、设备、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会给患者带来手术感染风险,同时复杂的医疗环境也使得不少临床医生害怕如果不采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出现了感染,极易带来医疗纠纷,因而选择了习惯性预防用药[4]。而通过开展干预讲座,明确了预防用药使用情况、不需要使用情况后,我院对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到了21.3%,使用率明显减少,合理性增加。

3.2 各类抗菌药使用种类选择

临床医生在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及其更换药品时除了要考虑患者有无易感因素外,还需要注意分析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以及切口类别等,一般来说应当使相对广谱,效果确切肯定、经济实用、副作用轻微的抗菌药物。而当前来看,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所说条件的。对照组患者300例开始时全部使用一代头孢,但是之后有21例病例改用,使用的是三代头孢或者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并且存在无依据更换药品问题,弊端在于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细菌耐药或者不良反应。特别是三代头孢对人体内的革兰阴性菌作用强,一般来说在Ⅰ类切口手术致病菌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同时价格高昂,一般不建议作为手术的推荐用药。观察组手术预防用药均选用了一代头孢,同时没有发生无依据更换药品的问题。

3.3 预防用药时机和使用疗程

一般来说,接受清洁手术者,需要在术前0.5~2 h内给药,也可以在麻醉开始时给药,主要目的在于使手术切口暴露时患者体内局部组织中已经能够杀灭术中入侵患者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否则的话,无论是术前过早还是术后给药均无法达到预防的目的。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术前0.5~2 h用药为54.3%,而观察组则为85.9%,改善效果明显,在术前>2 h 给药以及术1 d给药情况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实施干预后患者的给药时机得到很好改善。

综上所述,开展行政干预联合技术干预的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对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控制工作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不仅对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发挥出较为良好的社会效应,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可以大力推广应用。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控制是一项长期任务,因而医院管理部门在取得当前成效的同时,还必须继续加强检查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应用抗菌药物的专业技能水平,树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以确保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工作更加趋于合理化、规范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32(4):94-96.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285号.

[3] 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Z].卫办医政发[2011]56 号.

[4] 陈英,陈晓宇.广西地区10 家三级甲等医院3 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2):114-116.

(收稿日期:201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