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柳正明
人类的恒牙列共有32颗,智齿是最后萌出的最靠近喉咙的4颗第三磨牙,上下颌各2颗。智齿大多数人应该都有,一般会在18~25岁之间长出来,所以有智能齿之称,简称智齿。不过,什么时候长、长几颗会因人而异。有的人20岁就有症状,有的到四五十岁才出现症状,还有人终生不长。由于人类的进化及食物精细化,人类的颌骨因为不再需要强大的咀嚼力而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在这变小的颌骨上如要容纳跟以往相同数目及大小的牙齿,则牙跟牙之间往往会有空间不足的问题,于是拥挤、长倒、长弯,或长不出来的情形便会发生,这就是阻生。这些长不出来的情形最常发生在智齿,所以习惯上常称这种长不出来的智齿为阻生智齿。
很多人都曾遭受过智齿的罪,那种坐立不安的疼痛,让你在急性发作时恨不得立马拔掉所有的牙;而一旦缓解,又陷入到底该不该拔掉它的纠结中。
阻生智齿,隐患多
智齿阻生时可呈垂直、前倾、水平、横向、倒置等不同方向萌出。空间不足时其牙胚可能会吸收前方第二大磨牙的牙根使强度减低,影响其功能。异位或萌出不全的智齿往往会对正常咬合造成干扰,牵动下颌骨的肌肉必须常常作出异常收缩来避开这一干扰,从而使得肌肉及关节容易有发炎疼痛的现象。
由于智齿不能完整地萌出在正常位置,容易有食物残渣、细菌等滞留于智齿与其前面相邻牙齿之间的间隙中。残留的食物残渣就容易被细菌所利用来侵害人体。如细菌造成的慢性感染会使牙龈发炎,容易流血,骨吸收,龋齿及牙痛,最后因牙周病的牙齿松动或牙髓坏死而拔牙。这时隔壁有用的第二大磨牙往往也会受到波及而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拔牙,这也是最可惜的地方。阻生智齿的牙冠与牙龈间常会形成一个牙龈袋,当深度超过2~3毫米时,就会导致病理变化。由于此袋内易于食物残渣潜藏和细菌的繁殖,当龈袋处遇有创伤或身体抵抗力下降时,阻生智齿牙冠周围的软组织会发生肿胀疼痛,导致张口、进食、语言及吞咽困难,严重者出现周身不适、头痛、发烧、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并发颌周蜂窝织炎、下颌骨骨髓炎,甚至还可能发生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此外,智齿若长不出来,残余的牙胚有可能会变性而形成口腔肿瘤;阻生和错位智齿的牙龈和颊黏膜,可因牙冠边缘的长期机械刺激或反复咬伤,而使黏膜发生溃疡、糜烂、组织异常增生及白斑等病理损害。如此长期的创伤一修复一再创伤的过程会影响口腔黏膜上皮的正常角化而发生癌前病损,进而诱发口腔黏膜癌变。
哪些智齿要拔除
虽说智齿长不出来有可能带来以上种种问题,但它最早通常都是以牙冠周围发炎、疼痛的症状被发现。此时不要害怕,应该痛下决心,听从牙科医师的嘱咐,按时服药,忍痛刷牙,务必清洁干净以利复原,一旦牙冠周围炎的症状解除,应立刻安排拔牙,才可永除后患。
很多人常问:我有智齿,但没有发炎等症状,该不该拔掉呢?通常,下列几点情况,牙科医师会建议你拔掉智齿:
1.龋患:如果智齿已有龋患,除了很简单的咬合面不深的龋患可以修补之外,那些邻接面龋患,需要很好的技术,以及龋患很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疗的,我们一律建议拔除,杜绝后患。
2.侵犯邻牙:通常患者不自知,而由牙医以X光诊断得知。通常智齿萌发的空间不足,而会倒在第二大臼齿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齿清洁不易,甚至是牙齿部分吸收的现象,造成患者不舒适或牙疼。
3.空间不足:智齿在人类的演化史上,是属于消逝状态。因此牙弓也越来越小,空间不足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所以萌发的时候最能感觉到肿胀、疼痛。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忍受这种疼痛感,而决定拔掉智齿。
4.清洁不易:由于空间不足的关系,智齿常长得歪七扭八,因此常造成清洁牙齿的困难,以致发生龋患现象。
5.没有对咬牙:前面提过,不是每个人4个智齿都会长齐的。所以,智齿的对面,如果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
说完了该拔除智齿的情况之后,或许你还有疑问:如果都没有症状,是不是就不需要拔呢?如果是站在医生的立场,他通常会建议你拔掉,以避免产生后患,所以是忍受一次痛,可终生免患。不过,如果你觉得智齿没有妨碍你,那么,你可以自己决定,到底要不要拔掉它。什么样的智齿值得保留呢:位置比较正,预计能正常萌出者;智齿冠周软组织没有发炎和疼痛史,智齿没有龋坏者;有对咬牙的智齿。
拔智齿需知
如果要拔掉智齿,一定要找专业牙医。拔牙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通常拔的时间越久,肿胀的时间也会比较久,尤其是阻生齿。
2.拔牙后要咬住压在伤口上的消毒棉球或纱布,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半小时以后才能吐掉消毒棉球或纱布。一小时内,所有的血水、口水都要吞下。不可漱口,以帮助血液凝结、伤口复原。不要用舌头舔伤口或用力吸吮伤口,否则会引起伤口感染,或使伤口上的血凝块脱落,影响凝血的过程,从而造成不断地出血。
3.回家以后,先冰袋敷1小时,48小时之后若有不适,则可用热敷。拔牙2小时后可以进食,但应注意吃些流质类食物,不可喝热开水或进食过烫、过硬的食物。
4.如果有发烧现象,第二天可请病假休息。
(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