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岚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11
作者单位:046012长冶市山西省长冶市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
赵岚:女,本科,主管护师
前瞻记忆是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或计划的记忆,是记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有研究表明[1],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状况与不同类型的前瞻记忆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前瞻记忆能力强的患者更能够按时服药。通过间隔回忆、认知训练和工具训练,能提高患者的前瞻记忆能力,改进服药依从状况。现将国外前瞻记忆与服药依从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1服药依从的影响因素
患者能否遵医嘱按时服药,即服药依从对一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很大,也是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已有研究表明[2],服药依从的状况在不同人群中存在着规律性差异。首先,这种差异可能与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有关。如一项研究发现,在服用斯达汀的冠心病高风险人群中,年轻人和女性的服用情况较差;而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在住院期后服用一种血管扩张药物时,老年人更容易忘记服药[3]。其次,服药依从性的差异与日常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者[4]在连续8 d的时间内,每天让年轻被试者(18~20岁)和老年被试者(60~89岁)完成一系列认知测试,以及一些涉及自己日常生活状况和以往服药情况的问卷。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日常认知水平对所有被试的服药存在正向预测作用,但“日常事务”因素对老年和年轻被试的影响存在差异,即在日常事务较忙碌时,年轻被试者更能记得服药,而老年被试者则相反。
虽然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年龄、性别、日常活动、认知神经特点等会对服药依从产生影响,但有研究者认为,这些影响因素或多或少地都通过患者的“前瞻记忆”发挥作用[5]。
2前瞻记忆的基本概念
前瞻记忆是将来要完成的活动或计划在头脑中的保持与执行。如记住“明天14∶00去医院”这一计划并实施,就是一个典型的前瞻记忆的例子。因为从今天开始,头脑中就有了关于此事的计划和“意向”,随着时间的临近,这一计划和意向会越来越清晰,直至成功执行(按时去了医院)。可见,前瞻记忆的最大特点是,记忆中的计划是在将来实施的,即存在着长短不一的时间“延时”。与前瞻记忆相对的是另一类不包括计划或将来事件的记忆,如对曾经看过的一场电影情节的记忆、对英语单词的记忆等,相对于前瞻记忆而言,这类记忆被称为“回溯记忆”。
近二十多年来,研究者们除开展实验室中的前瞻记忆研究,探讨前瞻记忆的发生、发展与执行的心理机制外,还积极关注了日常生活中的前瞻记忆。研究表明,前瞻记忆是一种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记忆种类,人类记忆的一半以上都可归为前瞻记忆,而日常生活中50%~70%的记忆失败都发生在前瞻记忆中[6],前瞻记忆的失败,如忘记赴约、错过开会等,有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是重大的损失。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认知功能,前瞻记忆与某些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关系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发现,一些精神和身体疾病、药物和酒精成瘾、脑损伤以及老年化等往往都伴随着前瞻记忆的衰退,前瞻记忆水平可作为某些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水平重要指标的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7]。
根据上述前瞻记忆的操作定义,服药依从也是一种依赖前瞻记忆支持的行为。因为对于患者来说,每次按时服药都是一种将来要执行的计划中的任务,具体地说,是一种对有规律的计划执行的“习惯性”前瞻记忆。
3服药依从与前瞻记忆的关系
3.1服药依从与实验室情境前瞻记忆的关系实验室情境的前瞻记忆,即在实验室中的个人电脑上完成一个当前任务(如记忆词表)的同时,还完成一个置入其中的前瞻记忆任务(如遇到词表中特定的单词时按下指定按键)。Vedhara等[8]以48例Ⅱ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为被试对象,对服药依从与实验室情境前瞻记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被试对象需完成的当前任务为对屏幕上的单词分类,前瞻任务为在实验开始30 s后的任一时间按一次空格键,并使用不同的线索对被试完成前瞻记忆任务进行提示。而被试服药依从的情况由电子监视装置记录。结果表明,实验室前瞻记忆任务正确率高的被试,在服药中遗漏较少。
3.2服药依从与模拟情境前瞻记忆的关系HIV感染者的病情具有潜伏期长、发展缓慢的特点,坚持正确的治疗能有效降低体内病毒含量,增强患者免疫力,推迟发病时间。因此,服药依从对HIV感染者来说就显得很重要。一些研究者使用前瞻记忆筛选测验确定HIV感染者的前瞻记忆水平,对前瞻记忆与服药依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前瞻记忆筛选测验由8个模拟真实生活情境的前瞻记忆任务构成,且涵盖了不同的任务类别。如其中一个基于事件的、15 min延时并以动作反应的前瞻记忆任务为主试交给被测者一张明信片时,被测者应记得将自己的地址写在上面。
Woods等[9-10]先后进行了两项较类似的研究,即以药瓶上的电子装置精确监视HIV感染者被试的服药依从情况,并以此将被试分为服药依从组和非依从组,再以前瞻记忆筛选测验确定两者的前瞻记忆水平。结果表明,相对于服药依从组,非依从组的前瞻记忆更差,特别是长时延时的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更是如此。Contardo等[11-12]学者也使用前瞻记忆筛选测验,确定HIV感染者服药依从与前瞻记忆的关系,同样得出了前瞻记忆测试表现好的患者服药依从高的结论。
3.3服药依从与自陈前瞻记忆的关系前瞻和回溯记忆问卷是一个让受测者自我评价日常生活中回溯记忆和前瞻记忆的自陈问卷。问卷包括16个项目,其中涉及前瞻记忆的有8个项目,让被试回答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忘记要做某事”等一般性的问题。
Woods等的两项研究中,研究者还使用了前瞻和回溯记忆问卷让HIV感染者被试评价自己的日常前瞻记忆水平,但两项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一项研究发现,服药依从性差的被试对自己日常前瞻记忆的能力评价也较低[9];但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对自己日常生活中前瞻记忆的评价与服药依从性没有关系[10]。这种矛盾的结果可能与前瞻记忆自评的客观性不强有一定关系。
从上述服药依从与前瞻记忆关系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论是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情境中还是自我评定的结果,患者的前瞻记忆表现都与服药依从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提升患者的前瞻记忆水平,是促进服药依从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
4通过提升患者前瞻记忆促进服药依从
目前的临床实践中,主要使用人工手段或工具辅助手段直接提醒患者服药的方法来保证服药依从性。但这两种手段各有缺陷:人工手段需专人承担,成本高且不能排除遗漏或错误;而使用手机短信、闹钟或专门装置等工具辅助手段虽然简单有效,但也存在着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无法正确使用电子装置、闹钟等工具只能提醒服药时间,不能明示服药品种数量等问题。
根据上述服药依从与前瞻记忆关系的研究结论,提升患者的前瞻记忆能力,能有效促进服药依从的状况。并且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记忆,前瞻记忆能力的提高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的改善和康复。有研究者探讨了对一些疾病患者前瞻记忆进行训练提升的方法和效果,具体如下:
4.1使用间隔提取训练的方法间隔提取是对记忆障碍进行干预的一种技术,它的基本程序是,让受训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忆所记忆项目,并且相隔的时间逐渐延长,最后达到记忆巩固的目标[13]。由于间隔回忆技术操作简单且行之有效,已被广泛应用在包括前瞻记忆在内的各种记忆和认知功能缺陷者的训练中。如在Camp等[14]的一项使用间隔提取技术改进早期老年痴呆患者前瞻记忆的研究中,研究者的训练目标是让患者能记得每天查看日程表,以确定并完成计划中的任务,即前瞻记忆任务。在第一阶段,训练者布置“记得每天查看日程表”的任务,20 s后提问:“你怎样才能记得每天要做的事?”如果患者正确回答,则下次提问增加延时20 s,直到2次提问之间的间隔达到4 min且受训者仍能正确回答,即结束第一阶段训练。第二阶段为真实任务,即每天查看日程表并完成所列任务。结果表明,原本不能完成上述任务的23名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中,87%能通过第一阶段训练,而其中75%能完成第二阶段任务。另外,有人同样使用间隔提取技术,对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使用了“1周后将物品交给主试”前瞻记忆任务进行训练,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此外,在对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记忆提升训练中,间隔提取技术也被证明效果显著[13]。
4.2使用认知促进的训练方法认知促进的训练,是指通过策略掌握、反复练习等促进患者前瞻记忆。如Fleming等[16]制定一个历时8周的训练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自我了解训练、选择合适的提醒工具、组织策略、概括等。通过实施这一计划,3名外伤性脑损伤被试的前瞻记忆测试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另一项促进项目则反复训练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在将来指定时间完成指定行为(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能力,结果使1名患者的前瞻记忆时长范围从1 min延长到5 min,另1名则从2 min延长到了10 min[17]。
4.3使用电子装置训练前瞻记忆在一项研究中,Oriani等[18]将电子提醒设备作为提升患者前瞻记忆的训练工具,以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在设备里设定好前瞻任务的执行时间和执行事项,在使用时,这一电子设备会在设定好的时间点自动发出提示音,使用者听到提示音后按键,这时电子设备会语音报告需要执行任务的内容。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使用自由回忆和记事本的方式对前瞻记忆并无改善,但电子提醒设备则展现出了很好的训练价值。
5小结
综上所述,前瞻记忆能力的训练能改善患者记忆功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国内应借鉴国外相关前瞻记忆能力的培训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和理论研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亚.精神分裂症谱系的前瞻记忆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8.
[2]Schulz JS,O′Donnell JC,McDonough KL,et al.Determinants of compliance with statin therapy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al goal attainment in a managed care population[J].Am J Manag Care,2005,11(5):306-312.
[3]Roe CM,Motheral BR,TeitelbaumF,et al.Compliance with and dosing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s before and after hospitalization[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0,57(2):139-145.
[4]Neupert SD,Patterson TR,Davis AA,et al.Age differences in daily predictors of forgetting to take medication: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and cognition[J].Exp Aging Res,2011,37(4):435-448.
[5]Zogg JB,Woods SP,Sauceda JA,et al.The role of prospective memory in medication adherence:a review of an emerging literature[J].J Behav Med,2012,35(1):47-62.
[6]Kvavilashvili L,Messer DJ,Ebdon P.Prospective memory in children:The effects of age and task interruption[J].Deve Psychol,2001,37(3):418-430.
[7]Shum D,Leung JP,Ungvari GS,et al.Schizophrenia and prospective memory:a new direction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Hong Kong J Psychiatry,2001,11(2):23-26.
[8]Vedhara K,Wadsworth E,Norman P,et al.Habitual prospective memor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implications for medication adherence[J].Psychology,Health & Medicine,2004,9(1):17-27.
[9]Woods SP,Moran LM,Carey CL,et al.Prospective memory in HIV infection:is "remembering to remember" a unique predictor of self-reported medication management[J].Arch Clin Neuropsychol,2008,23(3):257-270.
[10]Woods SP,Dawson MS,Weber E,et al.Timing is everything:Antiretroviral nonadherence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ment in 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J].J Int Neuropsychol Soc,2009,15(1):42-52.
[11]Contardo C,Black AC,Beauvais J,et al.Relationship of prospective memory to 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 and antiretroviral adherence[J].Arch Clin Neuropsychol,2009,24(6):547-554.
[12]Poquette AJ,Moore DJ,Gouaux B,et al.Prospective memory and antiretroviral medication non-adherence in HIV:an analysis of ongoing task delay length using the memory for intentions screening test[J].J Int Neuropsychol Soc,2013,19(2):155-161.
[13]谢家兴,张小年.间隔提取记忆训练在脑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15-216.
[14]Camp CJ,Foss JW,O′Hanlon AM,et al.Memory interventions for persons with dementia[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1996,10(3):193-210.
[15]乔文达.间隔提取法在阿尔茨海默病认识康复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2):1073-1075.
[16]Fleming JM,Shum D,Strong J,et al.Prospective memory rehabilitation for adul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compensatory training programme[J].Brain Injury,2005,19(1):1-10.
[17]Raskin SA,Sohlberg MM.The efficacy of prospective memory training in two adults with brain injury[J].Journal of Head Trauma Rehabilitation,1996,11(3):32-51.
[18]Oriani M,Moniz-Cook E,Binetti G,et al.An electronic memory aid to support prospective memory in patient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Alzheimer′s disease:A pilot study[J].Aging Ment Health,2003,7(1):22-27.
(收稿日期:2014-01-06)
(本文编辑 陈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