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观察手术室中应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的效果。方法:严格监测95次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的效果,并将其与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进行灭菌效果、灭菌周期、物品损耗和废气排放情况的比较。结果:结果显示,95次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循环系统生物检测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所有化学指示卡和指示胶带检测合格,且灭菌周期短,灭菌效果良好,等离子灭菌方式的一次性灭菌成功率明显高于戊二醛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应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 手术室;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灭菌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2-02
在医疗技术逐渐发展进步的同时,采用手术治疗的病例逐渐增加,术中应用的各种器械也逐渐增加。许多手术治疗器械因不能够耐受高温蒸汽灭菌,采用低温灭菌方式又不能有效解决耐热器械的灭菌,故如何有效做好手术室治疗器械的灭菌备受关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具有快速、干燥、低温、无毒等特点,在手术器械灭菌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其灭菌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至6月期间本院各科室腔镜手术共190例,根据器械灭菌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分别采用戊二醛浸泡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采用戊二醛浸泡灭菌为A组,63例;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为B组,64例;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为C组63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完成95锅次,142个循环,共3550件内窥镜手术器械,进行手术器械灭菌前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1]进行各件器械的清洗和干燥处理,并将可拆卸的零部件全部拆卸,经专用包装物品包装完好后装在灭菌仓,并启动灭菌程序。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系统进行95锅次(1525件手术器械)灭菌处理,灭菌前根据严格的器械清洗规范进行手术器械的清洗、干燥和拆卸,随后经包装处理,装载灭菌仓并启用灭菌程序。采用戊二醛浸泡灭菌处理95次(共有手术器械2010件),经严格的器械清洗处理、干燥和拆卸包装后,放置于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为10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种灭菌方式下的灭菌处理时间、效果、物品损耗、废气排放、温度等指标。并分别在三种不同的灭菌措施下进行95锅次的灭菌循环,记录每种方式下一次性成功灭菌的次数及成功率。95锅次灭菌中,一次灭菌成功就记录为一次性成功灭菌,一次性灭菌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灭菌次数/95锅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采用三种灭菌方式进行灭菌处理的手术器械进行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胶带和残留物等的检测和比较,等离子灭菌方式的一次性灭菌成功率明显高于戊二醛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微创外科的广泛开展,具有精密性的仪器也逐步踏入手术室,低温离子灭菌技术的出现,为器械灭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对微创仪器的管理和灭菌,不仅有利于器械的日常保养,还能有效的合理运用资源,符合当前快速发展趋势。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是依照压力和电磁波两者间的共同相互作用,在相对低温的状态下制造离子,带电离子对微生物细胞产生作用,与核酸、酵素进行有机结合,最终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完成有效的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的最终产物是水以及氢气,相对而言,完全没有有害物质残留,所以整个过程极具安全性,医护工作者及患者无需担心,而且其对于环境也没有任何影响,不仅效果好,且安全系数高,正是此特性在医学上有广泛应用前景[2]。虽然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技术拥有较多的优势,但同样也存在局限,如其作为一种氧化剂,其对物体的损伤性不能确定;其穿透性相对较弱,不能应用于吸收性材料上;其设备价格较高,消耗巨大等。为了更好的突破其局限,体现其价值,需要进一步对其相关应用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合理的方法,使其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最大的效益。
环氧乙烷是光谱灭菌剂中的一种,能够在常温条件下将结核杆菌、芽孢、真菌、病毒、细菌等各种微生物杀灭,其能够与蛋白质中的羟基、硫氢基、氨基等发生烷基化作用,进而使蛋白质丧失反应基因,对正常蛋白质的化学反应、新陈代谢具有阻碍作用,最终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在灭菌中对不耐高温、潮湿的器械较为适用,但是这种灭菌方式的灭菌时间较长,且能产生一些无色无味的致癌物质,颇具危险性[3]。此外,氟利昂作为环氧乙烷的稀释物对臭氧层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不符合环境保护的理念,且灭菌后需要经过通风后才可应用于临床。
醛基是戊二醛杀灭微生物的根本,其对菌体蛋白的氨基、羟基等存在烷基化作用,进而导致蛋白质凝固和微生物的最终死亡。但是,其对皮肤、粘膜以及眼睛具有较强的刺激,一旦吸入会导致支气管、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在使用中的常用浓度为2%,并与5%的亚硝酸钠同用。
过氧化氢是强氧化剂中的一种,其中含有反应活性较高的羟自由基攻击微生物膜脂、DNA以及其他的重要细胞结构,故可有效地将微生物杀死。在等离子阶段结束后,羟自由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合成不具备毒素的氧分子和水分子[4]。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不存在化学残留和废弃排放,并且其在灭菌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不长,灭菌效果良好,灭菌结束后即可立即使用,对于非金属和金属类的手术器械均有良好的灭菌效果,尤其对于畏湿、畏热的引流管、腔镜切刀、电钻、旋转器、电锯、显微器械等精密仪器更为适用,但对于长度>400mm或内径<1mm的不锈钢管状器械、一次性器械、吸湿材料、不完全干燥物品、粉末、液体、存在盲腔的空腔器械等不适用。
参考文献
[1]王红云,王凌,范瑜,等.精密器械应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的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416-1417.
[2]陈幼琼,方茜,罗梅梅,等.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74-275.
[3]王丽,薛涛.手术室应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734-1736.
[4]黄丽,王岸冰,陈丽燕,等.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