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进行研究,指出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42-0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医学院校就业体制的不断深化,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一、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面对就业压力,就业思想准备比较充分
大多数医学院校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状况不好,考虑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就业观念更加务实、稳定与理性化;毕业生迫于就业市场的压力,考虑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情况,许多学生在大学时期开始考虑个人职业发展问题,选择继续深造,参加技能培训班、参加资格考试等,积极从医疗事业单位、科研单位、报考公务员、自谋职业等多种行业领域进行就业选择,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意识加强,普遍对薪酬期望较高,更愿意选择大中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就业。
2.就业普遍存在等待现象
大多数医学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等待的心理,希望能够找到对口的、适合自己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较大、薪资水平高的职业及岗位,个人对就业的期望较高,没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宁愿等到有合适的单位和满足自己需要的岗位出现,再去选择就业,不能先就业再择业,时有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
3.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期望较高
医学院校毕业生对于就业指导工作期望较高,因此,建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十分必要,就业指导工作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水平,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仍然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
4.就业心理健康存在问题
二、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
而医学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着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理论不强、缺乏专业性;就业指导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创新性对策性分析及探讨,以便卓有成效的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现在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是90后,有着自我独立的个性,自尊心较强、判断是非能力较弱,对学校、家人、朋友、同学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听惯了鼓励的话语而不能接受批评与教育,利己主义倾向较重,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不惜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
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对策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时代”,创新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高等院校作为学生和社会就业联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必须全力以赴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的、长效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必由之路。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
(1)建立健全、长效的运行机制,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和配套改革政策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指南》、《毕业生就业工作流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规章管理制度。
(2)细化和规范就业指导工作的流程,健全、鼓励和约束机制,保障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地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毕业生全方位的了解有关政策和法规,更方便的办理就业相关手续。
2.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建立系统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1)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创业政策与求职流程,为学生提供求职、就业准备、创业准备和就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为必修课或必选课,将这两门课程列入医学院校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置相应的学分,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室”和“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全面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建立系统化、一体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时间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择业、就业的整个过程中;内容上,建设理论教育、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学习、技能提高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机制;形式上,在教学手册中具体设置要求,不仅包含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还增加有各类技能竞赛、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志愿者帮扶等社会实践类活动,发挥学校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桥梁和指引作用,为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提供保证。
3.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卫生机构的持续改革,医学院校应该鼓励毕业生从基层做起,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医学本身,逐步转变就业观念,将就业的重心向下偏移,选择到中小城市、社区乡镇、中西部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医学专业人才的地区就业。面向基层就业指导主要措施有:
(1)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基层就业市场调研工作,开拓基层就业市场,寻找更多的就业资源与信息服务,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根据医学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建立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合作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形式,签订《校院合作实习就业协议》,建设“校院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定期安排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大学生下基层锻炼。
(2)大力推进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实施“面向基层一村一社区一名医学生”计划,为每名研究所和每个本科班级对口一个基层的医疗合作帮扶单位、合作医疗点,按周、月、季度定期输送毕业生到合作单位下岗锻炼。
(3)实施顶岗实习、就业见习、就业培训制度,与基层医疗合作单位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见习培训期一般为3个月,最长不能超过1年,对顶岗实习、见习工作、培训的内容进行及时的确认和跟踪,实时反馈合作医疗单位的需求信息。
(4)实施医学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志愿服务农村计划,安排毕业生到艰苦地区的乡镇以下机构从事医疗、卫生、扶贫、心理健康教育等志愿工作,医学生“进村卫生所、进社区医院、进乡镇卫生院”作为合作单位的专业咨询医生,进行专科疾病的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疾病预防、治疗等宣传活动,增强基层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意识,减少疾病的恐惧感,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和自信心。
4.积极开展就业全程指导和服务,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
(1)进一步完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机构设置,分级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包含有: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办公室、就业负责老师,做到每个环节都能找到就业负责机构和责任人,积极开展就业前、就业中、就业后的全程指导和服务,为毕业生提供集中指导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调查服务、跟踪服务等多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内容。
(2)利用多种渠道为毕业生构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毕业生就业网站、就业公告栏、qq群、微信、短信、Email等形式发布就业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有关就业政策,认清就业形势,同时,与基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省、市及地区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人才招聘、企业咨询机构合作,与社会用人单位沟通,形成医学生毕业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并跟踪毕业生的供需情况。
(3)与人才市场、社会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校友资源、任课教师资源,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定期举办以就业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报告会,加强就业宣传和教育,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5.引入心理教育指导就业,多渠道促进就业
(1)学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就业办公室”、“心理咨询室”或“心理指导机构”等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毕业生就业心理测试及职业倾向测评,为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职业困惑和顾虑提供就业心理指导服务,针对就业情况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承受能力。
(2)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择业情况跟踪调查和分析,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动态和就业倾向;并为积极创业的学生,提供学校就业政策倾斜和实践指导,以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契机,积极推广就业经验和成功做法,培养学生提高创业意识。
四、结论
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目前医学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黄立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