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学教育论文范文,医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民族院校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7-08
  • 阅读量15次
  • 评分0

摘要:从生药学教学现状着手,结合民族院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对生药学实验进行了改革探索,使学生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生药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药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1]。生药学实验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在前修课程药用植物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熟悉各类药材的鉴别特征,加强学生对生药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为学生走出校园,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准确识别与鉴定生药、制定质量标准、开发可利用资源及新药应用研究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现今科技不断发展变化,无论是生药种类、品质的变化,还是相关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生药学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和扩大。而传统的生药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药材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定为主,教学形式与内容已无法满足习惯在网络普及、巨大信息量包围下自主学习的学生的要求,所以针对目前实验课教学的不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尝试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探索,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生药学人才[2]。


一、生药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生药学实验课程学习模式多数是实验老师准备好相关的试剂、工具、仪器以及药材、饮片、粉末,课堂上教师讲授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内容方法、完成实验报告,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教学,投影屏幕上会展示部分药材与饮片图片、切面简图与显微图片等。学生徒手切片、显微制片(横切、纵切、粉末),参照书本图示或者请教老师,显微观察辨识显微特征,进行显微绘图。实验报告内容差别不大,以显微特征图为主,无法避免学生的抄袭行为,不能真正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课堂形式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药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涵盖生药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而其中显微鉴定占60%以上的时间。性状鉴定实验多为通过生药材的饮片认识生药材,而关于原植物的形态几乎没有涉及,缺乏对生药基源植物形态的直观认识和鉴别能力的培养[3]。显微鉴定课时安排较多,理化鉴定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简单的显色反应和薄层鉴别,对新技术如指纹图谱、DNA分子遗传标记等技术运用较少,这些内容单调、枯燥,学习方式简单被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多重要的理论要点在实验中未能得以验证和深化,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内容零散不成系统,缺乏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达不到教学效果[4]。因此,结合生药学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现有的资源、实验条件,提出生药学实验改革的一些建议,力求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使之与我校创新性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5]。


二、现有条件下进行生药学实验改革探索


1.重视预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开放设计性综合实验。我校的生药学实验课通常在生药学理论课进行一半后才开始,在上了几节理论课后,学生对生药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简单介绍生药学实验,布置学生预习,给出一定的范围和生药常识、几点建议,让学生写出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如生活中常见的人参、枸杞都有哪些品种、质量优劣、鉴别方法、发展趋势和思考等;药材真伪也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真伪天麻、真伪肉桂、真伪大黄、真伪桃仁、优劣熟地、真伪陈皮、地骨皮与香加皮等多种不同真假优劣药材,供学生选择。实验采用分组形式进行,每组需根据不同的实验对象,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成员间互相讨论分析,写出设计方案,教师对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后,各组根据最终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设计性综合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兴趣带动实践,促进学生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把静态的知识点与实验中的动态过程串联起来,使学习变得鲜活有趣。有些方案甚至可以持续整个实验课程,后期假期或者周末继续进行,甚至培育出大学生创新项目或教师科研项目,实现教学相长。


2.利用校园植物、民族医药标本馆促进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的学习。我校的校园植物多种多样,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主要植物有300余种,毗邻武汉纺织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植物,就近观察实地药用植物,追踪四季,全面辨识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如早春短命植物点地梅季节性强,观察时期短;银杏四季变化明显,需长期关注。自然界种类纷繁的物种使它们在形态学特征上具有种种共性与差异,大量的形态解剖学等方面的术语、概念和知识信息在实物面前也变得生动起来。源植物鉴别简单准确、实用性强,同学们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或研究打下基础。具体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突出民族药学特色。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现有56个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近60%。中南民族大学长期致力于民族药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且建立了民族医药标本馆。针对民族院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等地,这些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极具特色的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彝族等医学,民族医学在用药上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多年来,各地的学生带来了他们当地特色的民族药材以及成药,这些展品对学生来说是了解生药材、了解地方民族药物的一个窗口,利用民族医药标本馆结合教学,同学们用感官(眼、鼻)与触摸、折断等方法,以药材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为依据,对生药进行性状鉴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药材兴趣,也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6-7],让学生更加热爱这门课程,而且对家乡的事物多一分了解,对道地药材有更深入的认识,区分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了解地方习用品、新伪品鉴别等内容,丰富了课堂。这些传统经验的鉴别往往简便、有效,在工作、生活中常用。


3.通过智能手机、数码互动实验室丰富实验教学。生药学实验课学生显微观察和鉴别药材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前教师采取巡视的方式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可观察学生装片技术正确与否,但学生是否看懂药材显微鉴别特征,则无法当场确定。有些学生遇到问题会及时举手示意教师帮助,有些学生则根据讲义或他人之说主观判断鉴别特征。教师经常处于忙碌状态,学生在等待老师指导的同时无所事事,实验学时利用率降低[8]。近几年,大学生几乎都拥有智能手机。虽然性能、价格有差异,但手机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延伸到了课堂。利用手机拍照和摄制视频,辅助显微镜观察实验及教学有很多优势。如测茯苓菌丝长度的实验,不同长度、分枝形态的菌丝,都可以先拍成照片,再用软件处理后集中在一起,这样观察起来直观形象,做出来的实验结果更好。在显微镜下鉴定草麻黄粉末的特征方晶(嵌晶纤维)比较困难,先找到的同学拍成照片,其他同学可以传看,再对照着自己找。由于是相同的实验条件,同学们学习的信心增强。偶尔遇到老师忙碌,自己结合教材仍不能识别其鉴别特征,对目标组织觉得模糊犹豫的,可以同时拍多张照片,再集中请教老师,这样既解决了疑问,也没有耽误实验进度。显微制片有时候不易重复,遇到好的制片要及时拍照留存,无疑手机是方便实用的。如麦冬和山麦冬可以通过横切面数韧皮纤维束的数量来鉴定,学生做好的制片可以与教材上的图相媲美,还更形象生动、直观,视觉效果好。这些照片的留存,都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我校2015年筹建了数码互动实验室,数码互动由显微镜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及投影系统等组成。学生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都可随时传输到计算机上,教师机可同时查看整个教室显微镜的观察图像,并可通过投影系统反映在屏幕上,这样教师可针对反映在屏幕上的真实图像进行讲解,讲授效果客观、形象,便于学生掌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点评单个同学,实验指导实时有效[9]。拍摄的数字图片比墨线图更真实、更清晰,能直观地反映出药材的显微构造,避免因理解不同或绘图误差造成的失真。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显微鉴定的难度和工作量(主要是显微绘图),加快了鉴定的速度[10]。我们多个学期不断累积,收集药材、饮片、显微、理化鉴定等图片,制作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学生可直观地看到真实、丰富多彩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内部组织细胞构造图像,可以极大地改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细胞后含物时,我们将马铃薯、半夏、浙贝中的淀粉粒,大黄、黄柏、半夏、地骨皮、射干中的结晶,都用照片展示出来,学生理解起来清晰明了,简单直观。因此,生药学实验过程中合理利用智能手机、数码互动实验室,可以更有效地教学,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考核方式改革,多种形式全面考查。以前的生药学实验考核基本上按照实验报告、考勤等平时成绩占70%、实验考试占30%的比例计算成绩。现在由于实验内容和方式进行了调整,各部分所占比例也有所改变。每学期开设1—2个综合性实验,占总实验成绩的30%,评分时特别要参考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表现;平时实验报告和考勤占40%;期末实验考试占30%。其中实验考试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掌握重点生药的辨识技能,一般随机选择10—20味生药进行识别;(2)对各类代表性生药显微切片或生药粉末制片的组织观察;(3)未知生药切片或粉末制片,通过观察回答有何种显微结构。鼓励学生多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将课外活动成果纳入课程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随着学科的发展,生药学的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生药学的教学不能一成不变。探索生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本科生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现有的教学资源实验条件下,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厚基础,重开拓,实现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少青.生药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夏金鑫,丁启龙.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研究,2015,34(1):53-54.


[3]张春平,钱徐萍,陈悦桐,等.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6):123-124.


[4]陈立娜,高艳坤,范君婷.生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5):371-373.


[5]帕丽达·阿不力孜,丛媛媛,米仁沙·牙库甫,等.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生药学实验教改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5):125-126.


[6]赵志敏,杨得坡,唐贵华.生药学实验多样性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药学教育,2017,33(2):70-72.


[7]艾洪莲,万定荣,李正辉,等.提高民族院校“药用植物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6,(12):45-47.


[8]石冬梅,李鹏,李志军.虚拟实验在生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17(4):40-43.


[9]王海燕,袁艺.数码互动多媒体系统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53-54.


[10]孙志双,朱彩凤,金春梅,等.智能手机在药用植物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7,(8):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