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精”品文“巧”练笔

  • 投稿菩提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00次
  • 评分4
  • 11
  • 0

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225000) 刘昌理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作品就是情感!”课文中鲜活的字词、精妙的语句、感人的段落就是一块块起跳石。教师在语文课堂应以此引导学生领略文字的无穷魅力,感悟作者的独特情感。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嘴会说,手怕写”的尴尬现象不时出现。如何破解这样的尴尬?

一、营造氛围,绘练笔之底色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细细咀嚼叶先生的至理名言,觉得这短短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奥的道理。“凭这个例子”其实就是驾驭语文课堂,开展有效的教学。具体而言,就是要以课文为抓手,让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体会感情、领悟写法、形成技能。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感人、励志的课文。通过教学,意在让学生领悟霍金的精神,受到心灵的洗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得让学生愿意走进课文,全身心融入那一大段一大段无声的文字!于是,课前我布置学生去收集有关霍金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收集有关霍金的名言,制作以“霍金”为主题的学习小报,精选有关霍金的视频、图片;最后,组织孩子们课前交流、展示成果。

二、精读细品,寻练笔之时机

如今的语文课堂,活跃着各种教学理念。其实,甭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而“精”品文 、“巧”练笔,就是非常适合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这是建立在教师适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下面以《轮椅上的霍金》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巧妙地进行课堂练笔的指导。

1.从插图入手。导入新课时,投影出霍金标志性形象的图片。虽然有了课前的预习,可是当看到霍金“龇牙咧嘴”的样子,学生仍有种想笑的感觉。此时,如果直接让学生朗读描写霍金标志性形象的文字,自然读不出什么味儿。于是,我便独辟蹊径,试着从霍金取得的成就入手,有意识地让学生心里产生矛盾:高度残疾的身躯为什么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接着,话锋一转,抓住“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这个中心句,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这个问题。随着讨论的深入,我明显地感受到学生们情感的变化。当再次出现霍金形象的图片时,学生们心底涌起的更多是对霍金深深的同情与钦佩!朗读相关语句时,学生饱含深情,情真意切。这时,稍加引导,课堂练笔就可以水到渠成:在命运如此的残酷折磨下,霍金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干些什么,学生心有所系、情有所泻。于是,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2.从词句入手。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个比喻句:“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的逐页阅读。”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课堂练笔切入口。在这里不仅是为了渲染命运对霍金折磨之残酷,同时也是表现霍金面对折磨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指导学生精心品读的基础上,我这样点拨:蚕吃桑叶是一点一点地移动,一点一点地啃,霍金在学习时,特别是“读活页文献”时,不也像蚕这样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霍金阅读时的情景,用手中的笔细细地描绘一个感人的瞬间。这种练笔要求是建立在前期铺垫的基础上,因此学生愿意写也会写。

3.从特别的情节入手。在一次学术报告行将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这样提问:“ 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这是一个有些唐突和尖锐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练笔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女记者其实是想说什么?”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女记者是说霍金失去了许多!”接着,我又问:“霍金到底失去了什么?”将问题抛给学生后,我没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用课件出示四幅画:一群足球运动员在绿草如茵的球场上尽情驰骋 ,几个朋友一起快乐地爬山,合唱队在音乐厅尽情地唱歌 ,小学生在阅览室快乐的阅读。最后,我提出课堂练笔的要求:按句式的要求将句子写完整。

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____________……

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的功能,他____________……

命运让霍金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

学生们随即进入练笔的状态,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教室里沙沙的书写声汇成了一首对霍金的赞歌。

三、不拘一格,还练笔以自由

课堂练笔应成为语文课堂一个和谐的音符,绝不能为练笔而练笔,设立条条框框,让其成为学生的负担。我所追求的课堂练笔最佳状态是:在与文本相协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引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精读细品,感受语言的美及内蕴的绵长。当学生心灵的火花被点燃、渴望一吐为快之时,以练笔的形式让他们直抒胸臆、倾情挥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求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总而言之,“精”品文,“巧”练笔,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创造美的重要手段。只要不落窠臼,持之以恒,一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创造的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