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憬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质疑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一、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经常、最重要的学习手段、阅读训练的方式,也是学生初步了解、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教学法理论中有着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文章的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之外;文章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剖析,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生命:文章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还能使人感受;文章的讲解使人觉得枯燥、乏味,朗读使人愉悦、奋发。”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只有反复地玩味朗读才能深人领会文章的精髓,朗读是“吃饭的口”,是“消化的道”,在教学中适时地朗读显得尤为重要。朗读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一篇美文能激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火花。因此,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和思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灿烂的人类文明,悠悠数千载,虽大浪淘沙,但仍存有恒河沙数般的文学精品,古老中华的优秀文化一脉相承,至今仍熠熠生辉。而一篇篇美文则是一件件文质兼美的精品向人们昭示着人性之美、人文之美,只有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才能感悟出其内容之美,品出其语言之美,悟出其思想之美,才能与书中的人物同悲同乐,用心灵去感悟作者的情怀,才能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才能产生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进而积淀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学离不开想象
鲁迅先生曾赞叹: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中最宝贵的品质,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学习中更离不开想象。
(一)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中,激发学生想象的例子比比皆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一句,蕴涵着多少思乡、凄苦之情!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恣情地描摹这种“断肠”之感受。而仿照句子“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可以鼓励学生联系例句,对比、品位、大胆想出许多关于书的比喻句,学生想象奇特而迥异,灵感随之而飞扬。
(二)在课文的学习与阅读中,激发学生想象的例子也有很多。《李凭箜篌引》中的箜篌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也能给人以多彩的情感体验,同时对生命和力量的歌颂,又给人以莫大的震撼和鼓舞,让人去感受它蕴涵的铿锵激越、气势的恢弘,使想象飞扬。《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有这样一段描写“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对这一段内容,可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的有关描写,想象描述祥林嫂的外貌。通过这样的想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了解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凄然死去的悲惨命运。《边城》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给读者留下悬念,也即所说的文本空白,留下阅读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这一句话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个人”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以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在说话与写作中,更离不开想象。例如:河滩上一个小小的鹅卵石说:你相信吗?我原本是高山之巅的一块巨石,后来……(要求展开想象,补充完整)这个片段训练,离不开学生丰富的想象,也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想方设法,时时处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语文教师的职责。
三、语文教学离不开质疑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开启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攀登知识宝塔的阶梯,是遨游知识海洋的船只,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催化剂。没有质疑,就不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质疑,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就只能人云亦云;没有质疑,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消极被动的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中有“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一句,其中“以戏弄臣”到底如何断句,作何解释,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通过质疑,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确了蔺相如不卑不亢的态度。《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作者把写好文章而养气与谒见韩太尉交错在一起,说明养气是终生之志,拜见太尉也是终生之志,表明求见太尉的热忱和养气的重要。文章议论风生,酣畅而有奇气,构思巧妙。而有的学生则提出疑问:作者来京城参加考试,“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回家等待朝廷的选拔?为什么更加研究文章之道,同时也打算学习政事?难道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种虚假之意有怎能算得上他对韩太尉的真诚敬仰?这样的独特想法,老师予以肯定,并由此引导大家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强求一致,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以激发起创造潜能,锻炼其创新能力。
(张 憬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语文组 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