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翻译与高中英语学习

  • 投稿狗子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346次
  • 评分4
  • 24
  • 0

文/王明东

【摘 要】翻译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培养学习者英语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却处于较为尴尬的位置。面对高考,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法、阅读等方面,对于翻译教学很少涉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翻译;高中英语;策略

赛林克(Selinker)的过渡语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翻译教学,学生已有的母语系统可以帮助他们比较母语和外语的异同,加深对外语的理解和感受,从而顺利地从过渡语(interlanguage)转移到外语。可见,翻译教学符合外语学习规律,对外语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

一、利于掌握语言规律,发挥母语正迁移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充分的语言氛围,很容易用中文的思维去理解英语,殊不知汉英两种语言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比如:(原文)热烈欢迎各国游客来南京游玩

(译文)Tourist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are warmly welcome to visit Nanjing.

这个例子就反映了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区别。尽管中英文在篇章中都具备粘连性(cohesion)与连贯性(coherence),但在主述位结构上却有差别,汉语属主题显著(topic-prominent)语言,英语属主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语言。原文反映了汉语重主题而非主语的语言特点,而译文中突出英语重主语特点。

再如,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we be ready for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life.

译A: 只有努力工作,我们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才会有充分的准备。

译B: 生活中,挑战和机遇并存,惟有努力,我们才能随时应对。

本句的翻译反映了两种语言通过不同语序表情达意的思维模式。译A在语序与结构等方面,都与英文原句基本一致。译B虽然在语序、结构等方面做了调整,与英文原句很不一样,但是比较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为汉语多以短句为主。

再比如:The stranger dragged me by the arm.

译文:那个陌生人拉我的手臂。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英、汉的主语与动词谓语是一致的,而动词谓语后边的部分就不同了。英语是宾语(宾格人称代词)+ 状语(介宾结构),汉语是一个偏正结构作宾语。按汉语的意念译成英语,本来应该是my arm,但是这与英语的意念和结构都不符。通过对比便可更容易理解英语的这个句型结构了。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通过适当对比翻译,可以让学生更清楚了解汉英语言之间的不同,一方面可促进其语法知识的牢固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使学生逐渐养成英语的行文习惯,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自然地将不同的语言规律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中英语言异同,同时促进学生对两种语言学习的热情,从而发挥汉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正迁移的作用。

二、促进语篇意识的培养

现在的高中生在阅读英语篇章的时候一直存在着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即往往只重视某一个词语、某一句话所传达出的意思,而无法结合整篇文章去理解、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从而在阅读理解这项练习中失分较多,这就需要培养语篇意识。

所谓的语篇意识(textual consciousness)就是要求读者将视野从词、句扩展到句群,进而扩展到篇章,重视语篇分析和语用意义(原作者通过语言所传达的意图、思想感情等)。培养语篇意识,就必须有真实感受英语篇章的过程,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字典上的意义,而应联系其生成的语境(context),结合作者所传达出的感情色彩,准确理解文章的真实意图。笔者认为翻译是培养语篇意识的最好方式和最佳途径之一,因为翻译并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原语文字、词义、句型、篇章组织等进行深刻的剖析,对译语反反复复斟酌,才能准确地传达信息。

下面是某网站为英语翻译爱好者提供的一段原文:

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 since the things he cares for will continue. And if, with the decay of vitality, weariness increases, the thought of rest will be not unwelcome. 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 knowing that others will carry on what I can no longer do.

笔者注意到网友对划线部分的翻译主要为:“同时,如果精力衰竭了,疲乏增加了,休息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如果只看到划线的这一句话,译文似乎没什么可挑剔。但是,如果考虑一下上下文,从篇章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译文与前后文都不相呼应。因为动手翻译前,我们必须清楚整篇文字所表达的主题。通过阅读原文第一句“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与最后一句“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可以看出整篇的主题是死亡问题,但划线部分的译文都与“死亡”无太大关联,因此这里的“rest”的含义是“长眠”而非“休息”。显然,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不顾文章的整体性,孤立地“理解”部分语句,忽略了篇章整体信息的参与。划线部分的合理译文应该是:

而且,如果随着精力的衰竭,疲倦之感日渐增加,长眠并非是不可接受的念头。

由此可见,在做翻译的时候,必须从语篇的角度深入理解原文,通篇考虑,掌握篇章结构。这样的翻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篇意识很有意义。

三、翻译教学与文化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今在《文学翻译原理》一书中对翻译创作做过精辟的论述:“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可见,翻译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产物,文化传达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提出要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文化交际能力,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是实现语言之间转化的重要途径。在翻译过程中,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是一种互动关系,语言能力是基础,文化知识是关键。如果只考虑语言技能而不加以文化的理解,就会造成语用失误,形成文化障碍,影响语义信息及文化信息的获得。

比如英语谚语:In the kingdom of blind men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如果直译为“在盲人的王国里,独眼人就是王。”就显得很是生硬,同时也无法传递出谚语所特有的韵味。结合中文的文化,可以译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或者“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借用中文的谚语,生动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又如“济公劫富济贫,深受穷苦人民的爱戴”译文:Jigong, Robin Hood in china, 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 (刘明东,2001),因为Robin Hood在英语国家几乎是家喻户晓,故译文将济公与Robin Hood 相联系,便可以更好让人理解原文的实质。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之一,是语言间文化传输与移植的过程。翻译是文化交际的桥梁,没有文化的输入,就没有准确的翻译,因此翻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不同文化、探索文化差异的兴趣。同时翻译及早地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英语的文化内涵加深理解,从而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具备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翻译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但翻译教学与传统的翻译法是不尽相同的。翻译法简单地强调用母语教授外语。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翻译法教学的教师,不必有流畅的外语口语,一般只要按照课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讲解,用母语解释清楚所学语言的准确意思即可。过分强调用翻译法进行教学,容易养成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翻译教学则是巧妙地利用翻译所能提供的便利帮助更好地理解英语,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语篇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灵活的交流方式,促进学生对翻译的认知,激发学生探索语言奥秘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