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远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项目基金:本文是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mba教育提升管理者决策能力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GH13108。
摘要:针对MBA教育提升管理者决策能力的任务,通过决策能力的七个维度:抗结构化能力、社会规范认可能力、自信能力、运用决策规则能力、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抗沉没成本能力、路径独立能力,分析了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MBA 教学方法 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MBA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因此通过MBA教育提升学员的决策能力是MBA教育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在MBA的教育体系中,对于决策能力的培养广泛分布在各门课程中。对于教学内容,各门课程都有详细的教学大纲统一规定,但是对于决策能力培养而言,更多地需要从教学手段的创新上培养学员的决策能力,而不是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决策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工作技能的培养,各门课程的内容是决策技能培养的载体,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员在知识吸收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决策能力。
根据已有的决策能力研究成果,决策能力由七个维度构成,分别是抗结构化能力(Resistance to Framing)、社会规范认可能力(RecognizingSocial Norms)、自信能力(Under/overconfidence)、运用决策规则能力(Applying Decision Rules)、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Consistency inRisk Perception)、抗沉没成本能力(Resistance to Sunk Cost)、路径独立能力(Path Independence)。下面从这七个方面分别论述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一、提高抗结构化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抗结构化能力指的是当决策问题的表述方式从积极方式转换为消极方式,或从消极方式转换为积极方式时,决策者不受表述方式转换影响的能力。在管理工作中几乎任何决策问题都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述方式,表述方式不同意味着决策者的参照系不同,会给决策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如果管理者的抗结构化能力强,那就意味着在工作中能够客观分析决策问题,做出比较高质量的决策。
本着这一思路,在MBA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同的教学内容或作业题目转换为不同的表述方式,考察和训练学员多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使他们感受到表述方式对决策者的心理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员将同一教学内容或作业题目以不同的表述方式表达出来,使学员通过创造性的表述感受决策问题,提高他们客观分析决策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社会规范认可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决策能力强者对于社会规范的敏感程度和遵守程度都更高。对社会规范认可能力强的决策者更加为他人着想,自律能力更强,因此做出的决策更容易被员工与客户接受。
在MBA的课程体系中,除了企业伦理类课程明确传授社会规范在管理中的应用外,各类课程更多地以职业规范或行业规范体现社会规范。因此,每门课程的教师都可以从授课内容中提炼职业规范或行业规范的内容,在课堂上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感受这些规范在开展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员对这些规范的认可度,从而提升学员的社会规范认可能力。
三、提高自信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自信能力的提升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自信,二是过度自信。缺乏自信的决策者容易固步自封或墨守成规,不敢做出有创见的决定,决策质量不高。相反地,过度自信的决策者容易忽视决策风险,对于决策成功的概率或决策收益过度夸大,因而容易做出冒进式的决策。因此,将自信程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尤为重要。
在目前MBA课堂对于学员自信度的培养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通常年龄较大的学员由于工作年份长,见多识广,自认为工作经历丰富,因此自信度过高;年龄偏低的学员由于涉世不深,对于工作和社会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自信度过低。面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降低年龄偏大学员的自信度,努力提升年龄偏低学员的自信度。具体而言,针对年龄偏大的学员,在教学内容与作业题目的选择上尽量给他们跨行业的内容和作业,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只是对本行业熟悉,仍需学习其他行业先进的管理思路与方法。针对年龄偏低的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给他们机会扮演团队领袖的角色(例如案例讨论的小组长),使他们感觉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并不比年龄偏大的学员差,从而提升其自信程度。
四、提高运用决策规则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流程化决策在广大工业制造企业以及体系复杂的服务业企业十分常见,其特征是事先设定各种工作情景下的工作步骤和判断标准,也就是决策规则,而后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根据工作的具体进展自己做出判断。因此,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决策规则是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
MBA的课程体系通常是按照管理职能划分的课程类别,每一类管理职能都具有自身独具特点的决策规则。为了提高学员运用决策规则的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案例,请学员以组为单位从案例中提炼或设计决策规则,然后请其他学员按照这套决策规则重新模拟演练一遍案例中的过程,进而比较差异,体会决策规则的执行过程。也可以用学员的企业为样板设计完整的决策规则体系,将一个班的学生分组为企业各部门,模拟演练一个业务周期的运行。在这种模拟实战中学员对于决策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将快速上升。
五、提高风险感知稳定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对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指的是决策者对于未来风险发生概率预测的稳定性。如果风险感知稳定能力强,那么决策者就能够做出比较连贯一致的决策,从而保证决策的效果。但是如果风险感知稳定能力弱,那么决策者就可能经常更改决策,从而降低决策质量。
每一门MBA课程都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某个方面,而经营管理的每个方面都需要考虑在短期、中期、长期的时间跨度下的决策。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或作业题目时,可以考虑选择时间跨度长的案例或作业任务,从而训练学员在不同时期对于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历史比较久远的经典案例,将决策场景设定为案例起点,然后训练学员在不同时间跨度下的风险感知稳定能力。
六、提高抗沉没成本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沉没成本在决策过程中是一个负面因素,在决策中导致大量的非理性选择,因此抗沉没成本能力是决策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沉没成本有可能导致决策者面对正确的选择停止投入从而决策错误,也有可能导致决策者面对错误的选择追加投入从而决策错误。
由于时间、资金、精力都可能是沉没成本的载体,所以绝大部分MBA课程内容都会涉及沉没成本的分析与决策挑战。由于沉没成本影响决策质量的情况不仅在企业中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所以教师不仅可以使用企业案例帮助学生认识沉没成本对于决策的干扰作用,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使用生活中的情景模拟沉没成本决策,使学生感受更加具体。
七、提高路径独立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路径独立能力指的是决策者不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保持独立的判断能力是决策者很重要的基本素质,完成一项任务通常需要一系列的判断,因此在连续的判断中保持独立性就构成决策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维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案例改编为决策实战模拟演练。每次演练时一位学生扮演决策者,其他学员扮演各种干扰因素,通过会议、电话、短信等各种沟通形式试图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在轮流扮演决策者的过程中,学员将体验到影响因素的心理作用,以及保持独立判断的重要性。
八、小结
通过上述七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教学目的与方法的改革,提升MBA学员决策能力的教学过程将会全面渗透在每一门课程里,从而学员的决策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持续提升。
作者简介:
宋思远,1980—,男,汉族,河南开封人。工作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组织行为学博士进修生,西北大学管理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组织管理、高校管理、战略管理。已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大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企业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陕西日报》等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