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问题研究综述

  • 投稿玛丽
  • 更新时间2015-10-19
  • 阅读量457次
  • 评分4
  • 54
  • 0

杨子舟 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是当前管理学与社会学学界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在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农民工的城镇化问题、农民工回流问题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其研究的逻辑,进而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区域流动 人力资本

一、研究的意义

1.前瞻意义。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未来,其跨区域流动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企业管理问题、文化心理学问题,是一个既宏观、又具体的社会问题。

2.理论意义。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例,新生代农民工跨区域流动,涉及教育、“干中学”、医疗保健、迁移四环节都能生成新的人力资本,这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

3.实践价值。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用工企业和输入城市提供针对性的措施,也可以为输出和回流地区提供思路,这对于政府激发社会活力和制度活力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新生代农民工的跨区域流动问题,与沿海和内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城镇化等宏观背景密切相关,国内经济、社会、管理、文化等学界的关注,一些学者进行了探索型研究,现有成果包括以下方面:

1.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特征。韩长赋估算出该群体人数超过四千万,丁宏志判断该群体即将成为农民工主体。许叶萍等人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家庭、城市取向弱化了,而个人和发展取向比老一代强化了。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李海超等人认为该群体的工作适应水平、人际交往能力适中,刘传江测算出该群体市民化程度约50.23%,但生活水平低。

2.农民工跨区域流动。蔡昉研究了农民工流动的动力因素。周其仁等人发现,该群体一开始就已明确了外出打工只是临时性安排的信念,收入变动、经济社会环境变迁只起加速或减速作用。盛运来、赵树凯等人分析了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特征。蔡昉、盛运来等人还研究了农民工流动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3.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生成。王春光、周冰等认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生成包括基本教育、“做中干”、迁移、医疗保健四个途径。兰玉杰认为,频繁迁移和过多工种转换,使学习和适用中断从而会造成人力资本贬值。程德龙、韩雪等人认为,对立二元的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市场、城市封闭的社保体系从制度层面制约了农民工的发展。王傲蕾认为,关系资本、经济资本、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造成了个体层面的资本障碍。

4.农民工分层问题。随着跨区域流动,李培林认为,这一同质性很强的群体内部会产生二次分化,周运清、牛喜霞进行了类似的分层分类研究。黄江泉认为,人力资本充足的农民工率先融入城市社区,按人力资本将农民工分为三大类,提出了分层分类引导农民工融入各类城市的思路。墨菲认为,回流者中既包括“成功者”的特征,又包括“失败者”的特征。

5.农民工的城市化。学者普遍认为,城市化是解决农民区域流动相关问题的最终出路,刘小年通过深度访谈,得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三元诠释模型,开展农民工市民化素质工程。王迅提出了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投资的三角度建议。宋帅等人认为政府应承担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基础教育的主导责任,企业承担职业培训的受益者责任,农民工本人承担主体责任,而区域流动则可以增加人力资本生成的机会。

文献检索表明,国外学者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问题较缺乏研究。但他们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口迁移的推拉模型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是对人进行投资而形成的,是体现在人身上的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根据推拉模型,Dustmann提出的生命周期模型,在分析劳动力流动方面能达到利益最大化。Becker、Solinger先后进行了人口迁移的歧视和冲突研究

三、现有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1.现有研究不足。学术界提出了一些富有价值和启发意义的观点,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内容上集中于客观因素研究,或者围绕我国现行体制的弊病展开,或者围绕着人口因素展开,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心理学领域。二是视角上集中在宏观层次的考察,而在个体层面的具体分析较少。三是研究方法上缺乏追踪研究,只获取到横截面数据,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与人力资本的变动是一个较长时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2.未来研究方向。定量研究应将变量分为三类:人员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特征)、组织因素(用工企业特征)、环境因素(城市特征),运用纵向的、程序导向的视角,考察跨区域流动前、打工过程中、回流三个时段。

总之,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决策和行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突破以往宏观的、面上的、政府与社会视角的研究窠臼。通过对主观因素的研究和微观层面的探讨,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