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 杨云红
【摘要】特色学校虽然是个性化的,但在创建过程中却有规律可循。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优化选择与自我完善原则,将科学育人、整体优化与培养目标和社会特定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特色学校;创建;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52-01
新课改模式下,只有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改善学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保证学校有独特的个性,还要凸显教育特色,不断创新和完善学校教学模式。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
1.要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地理位置不同,其发展情况也是不同的。随着学校位置及环境的变化,学校的教育模式也必须得到创新和完善。在长期的文化积淀基础上,优化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条件。对于校长来说,必须确定最适合的教学理念,才能创建特色学校,凸显学校个性,最终实现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
2.要满足学校发展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模式也必须不断完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潜力无法被激发出来,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仅仅把升学当做办学目标是错误的,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所以,必须创办出独特的学校,必须制定出极具个性化的办学制度。
3.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要创办特色学校,必须不断加强教育研究,探寻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发展规律办学。对于学校来说,必须进行有效的科研课题研究及规划,采取有效的实施对策,优化办学策略。
4.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教师是核心主体,因而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学实效。
5.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校教育生成性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改变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在教育不断生成的同时,学生的自我需求被逐渐满足,个性也得到完善。
二、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索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探索出创建特色学校的一些措施和经验:在校园文化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社会责任(实践);在特色项目上,主要以各种社团活动来适应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特长;在师生的综合素质与特质方面,坚持“追求卓越”的理念,以每个教师自定并实施个人中长期专业发展计划入手,加大学习、培训、反思、激励力度,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博学、善思”的特质。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袋,进行职业预想与人生规划,使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表现出“大气、大为”的特质;在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以围棋、舞蹈、器乐等优势项目引路,积极培养、提炼、发扬“自强不惜,追求卓越”的精神,并以此辐射、带动全校各项工作的提升。
1.校长是特色学校的领路人。校长应具备创新性的教育思想。例如,洋思中学校长提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主体,学生是被教育者的核心人员,只有保证学习到位,才能保证引导到位,而只有不断引导,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推广特色教学理念。只有加强宣传教育,才能使得教学点、闪光点被学校工作人员接受和认可。通过宣传,可以得到学校全体成员的理解,促进后期工作的开展。
2.教师是特色学校的支撑力。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才能产生实际效果。所以,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色来自个性。当代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卓越的教育才能、过硬的政治素质,而且要有真诚的爱心、责任心、事业心,更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创新意识和人格魅力,为创办特色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但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秀的一面。而每个学生优秀的那一面,或许就是其自信和兴趣所在,或许就是教师转化他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其次,要让每个教师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我校要求教师从学生成长的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树立学习信心”这三个方面做起。
3.学生参与是特色学校的关键。作家陆星儿曾写过一篇题为《建平的魅力》的文章,“建平的魅力在于始终把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尊重学生合理需求放在首位;建平的魅力在于学生在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建设过程中,确实成为了校园生活的主人。”完全的教育,就是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的工作。孩子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情感、意志、信仰、交往、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参与学校特色的创建是由学生成长的可能性与主动性决定的,学生成长的可能性是一切教育活动得以存在发展的基本前提。教师的工作就在于不断认识其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创设机制,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学校发展中来,真正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体、管理与活动的主人,使学校变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此外,还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例如,以节假日为抓手的“感恩教育”系列(每月一个活动),以走出校门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的“实践活动”系列(分年级进行),以培养兴趣特长为目标的“社团活动”(分成四个类别14项31个学生社团),以学科展示为目标的“六大节”(百灵鸟歌唱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实践、提升,享受快乐。
四、反思
1.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特色学校的提法已经多年,但其理论还不成熟,专家学者为此不断议论、讨论乃至争论,虽未成完整体系,但基本达成共识。因此,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不做表面文章,特色学校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
2.需要有持续发展的观念。真正的特色学校,是在长期的管理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方法模式和特有的校园文化,这可能需要数任校长甚至数代人的努力和不断传承、发扬。今后,我校仍然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位置、发展趋势和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
3.需要更多的创新意识。在学校特色创建工作中,创新是最为实质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办学理念要创新、思想要创新,教育方法、管理模式、评价方法都要不断创新,这样的特色才会持久,才会为社会所肯定。
教育学生的方式很多,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健康的社会人是教育永恒的出发点和归宿。创建特色学校,永葆学生个性,是教育对社会最有力的支撑,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手、教育成长的火炬手、个人成长的攀岩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郭继东.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辨析——学校创建特色研究中概念界定的再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0,2(19):123-125.
[2]许小军,黄树生.长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研究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0,4(14):233-235.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