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 投稿Lanc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04次
  • 评分4
  • 48
  • 0

冉彩娥

新疆阿克苏市第六中学843000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愁作文,不会写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经常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注重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激发学生表达美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十分肤浅,敬请各位同行指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发现美 表现美 创造美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课程目标明确提出了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的要求。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激发起来。"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同时又是班主任。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把写作文当成"吃苦药"、"过火海",感觉到非常畏难。因此,我在作文教学时,为能让学生从"要他写"变成"他要写",从"无米之炊"变成"有米之炊",千方百计为他们寻找"活水",我在作文教学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发现美

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发现美是作文知识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不仅要引导他们发现别人已表现出来的美,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亲身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参加到丰富多彩的实践中观察和调查,以增强自我发现美的能力。

1.1 在大自然中发现美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澈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大自然是"美育"的课堂,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所具有的教育影响。"郁达夫也曾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具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自然美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尤其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山光水色、处处奇观,这些自然景观,或柔美、或壮观、或崇高、或幽美,有的使人心生景仰,有的使人意气风发,有的使人志存高远,有的使人神清气爽,有的使人深远静穆……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美的广阔天地,引导学生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无限的情趣,倾听山泉和小溪的歌唱,领略大海的汹涌澎湃,也可陶醉在长满鲜花的春天里……它们对学生的熏陶,是任何一个天才的演说家的千言万语所不能取代的,从而锻炼美感能力,为表现美、创造美作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学生写好游记,亲自带领学生游览海拔1500米的龙山,在游览过程中,指导学生欣赏飞流直下的瀑布、观察山脉走势、植被的种类以及变换体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乐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生有色了。

1.2 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社会生活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还能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写作。目前,作文训练和社会生活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在作文教学中应疏通学生写作与社会生活的渠道,引导他们把眼光投向大千世界,从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美。真正的美育应当成为一种"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活于社会之中,就像鱼生活水中一样,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各种关系不仅像网一样构成了人的生活环境,而且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人,无处不在。社会美是直接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美广泛地存在着,如崇高的社会斗争,激烈的矛盾冲突,艰巨的生产劳动,创造性的科研活动,和谐的活动秩序,优雅的谈吐举止,悲欢离合的人间纠纷,令人愉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审美能力。这种活动的天地是广阔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组织学生访问老红军欢快的气氛,真诚而又有分寸的接待态度…… 都带有审美的性质。又如老年人和蔼可亲的慈祥美,少年活泼向上的天真美,姑娘花枝招展的青春美,小伙子血气方刚的活力美,学者们深思熟虑的智慧美,劳动者体魄健康的健壮美……这些都会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其品格,影响其心理,无不给他们以深刻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1.3 引导学生表现美

表现美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目的。我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第二课堂中发现美,想把这些"发现"告诉别人,让大家分享,这便是表现美。要表现美,就应引导学生的作文向表达优美的方向发展,即作文表现时,要有美的观点、美的探索和美的实践。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切实训练:

1.3.1 训练立意美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它是文章美的"灵魂"。一篇文章要有美的思想、美的内涵,起码的要求是:思想是正确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主题集中--"立意要纯,一篇贯摄",感情要健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感情,不能低级趣味。选材立意,能想别人之未曾想,写别人之未曾写,言别人之欲言而未言,达别人之欲达而未能达,从平凡的生活琐事中挖掘真谛,于普通的事务中洞察奥秘,像范仲淹那样,从岳阳楼宏观微观的描写中,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崇高情怀。立意美,不是故作高深或蓄意猎奇,而是从全新的角度探求表达的效果。

1.3.2 训练结构美

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形式和构造方式,是文章美的"骨架"。它是作者表意和审美目的对材料进行有机的组合编排,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在文章中的体现,反映了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它要求匀衡、对称、和谐、统一。结构和技法密切相关,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并对技法有相当的制约性。指导学生作文,应先求结构稳定,学会谋篇组材的一般方法,诸如时空转移、物人更替、伏笔照应等,再练线索贯穿、层次穿插、虚实相间、文势起伏、浓淡相辅、细节点染等技法。

1.3.3 训练质料美

质料是形成文章、构成文章的最活跃的最丰富的因素,涉及宇宙间、人世间的事和理,它是文章美的"血肉"。我时常要求学生或记事叙物,或写景抒情,或明理达意,或解说概念,但都把主观与客观融合表现。描景,绘制画面,敷采着色;写物,能以事明理,多方说明;写景,能思与境谐,借景抒情;阐述概念,能结合事实概括,使之有具体的内涵和外延。

1.3.4 训练语言美

语言是雕琢美感情绪的信息载体,它是文章美的"精髓"。这种语言不是一般口头语言的直录,而常常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提练出来的精华语言,这种语言应体现简洁美、流畅美、形象美等,但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个性鲜明的文体特点。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语言的特点,且以"传情达意"为训练目标,让客观事象主体地栩栩如生地展开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历其境、见其人、触其物、闻其声、染其情,从而获得亲身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地想象去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教学设计的美、教学双边活动的美、教学环境的美,而且还要有教学内容的美、学生创造的美……这些美都是我们教师要努力找寻和锐意创造的,但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的美,我们都要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把作文写作学习当成一种享受,求知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