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某院手足口病标本病毒检测结果探讨

  • 投稿石欣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518次
  • 评分4
  • 47
  • 0

谭斌,杨晓琴,杨文才,余丽娅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 目的 探讨该院手足口病标本病毒检测结果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7月在该院治疗的30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咽拭子标本和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所有患者中,肠道病毒(EV)检出率为90.67%,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占62.13%,柯萨奇病毒A16(CA16)占16.18%,其他EV亚型占21.69%;粪便标本EV71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发病主要集中在1~3岁,达76%,尤以1岁内发病率最高,达48.67%。 结论 手足口病由感染EV引起,以EV71和CA16最为高发,粪便标本的检出率更高,加强EV71和CA16的检测有助于提高手足口病的防范和控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手足口病;标本病毒检测;结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028-02

[作者简介] 谭斌(1971.1-),男,四川宜宾人,本科,副主任检验师,研究方向:基因诊断。

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皮疹、疱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以儿童最为多见[1]。该病多数病情较轻微,预后良好,也有少部分患者病情险恶,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导致死亡[2]。该病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流行,因此,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流行特征等对于控制其传播,阻止病情进展,减少危重病例有积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4年4—7月手足口病标本病毒检测,旨在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4—7月在该院治疗的30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7例,女143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3.4+1.6)岁,病程1~7 d;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临床可见手、足、口、臀部皮疹或疱疹,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其中,轻型220例,重型80例。

1.2 样本检测方法

采集300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和粪便标本;标本检测采用荧PCR-荧光探针法,试剂采用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A16、EV71及通用型EV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包分析所有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毒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中,肠道病毒(EV)检出272例(90.67%),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占169例(62.13%),柯萨奇病毒A16(CA16)占44例(16.18%),其他EV亚型占59例(21.69%)。

2.2 行病学特征

男、女患者的检出率为141例(89.81%)、131例(92.25%),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5,P>0.05)。轻型检出率为195例(88.64%),重型检出率为77例(9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发病主要集中在1~3岁,占228例(76%),尤以1岁内发病率最高,占146例(48.67%)。有明确接触史233例(77.67%),有明显的幼儿园及学校、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血常规显示,WBC增高185例(61.67%),PLT增高139例(46.33%),GLU增高165例(55%)。

2.3 临床表现分析

体温正常63例(21%),低热87例(29%),中热103例(34.33%),高热47例(15.67%);皮疹分布中,手29例(9.67%),足26例(8.67%),口46例(15.33%),手、足42例(14%),手、口48例(16%),手、足、口71例(23.67%),手、足、口、臀38例(12.67%)。

2.4 咽拭子标本和粪便标本病毒检测率比较

粪便标本EV71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5)。见表1。

3 讨论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广泛,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后病毒主要寄生于呼吸道和肠道进行增殖,然后随血液侵犯机体其他组织[5]。临床可检测出病毒的组织较多,常见的有血清、脑脊液、咽拭子、粪便、疱疹液等均可检测出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核酸。但临床中以咽拭子和粪便标本采集为主,为了增强临床的检出率,该研究采用两种标本同时检验的方法。咽拭子具有及时性,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理论上讲咽部是手足口病相关病毒最早感染繁殖的部分,能够最早采集到病毒,成为临床最佳的检测手段[6-7]。而粪便检测并不十分方便,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小儿粪便中肠道病毒带毒率较高[8]。该研究显示,粪便标本EV71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粪便标本的检出效果更好,这是由于粪便的排毒时间更长,且受药物影响小。

该研究中,采用两种标本联合检测的EV检出率为90.67%,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占62.13%,柯萨奇病毒A16(CA16)占16.18%,其他EV亚型占21.69%。说明EV71、CA16是最常见的发病病毒,通过多部位联合采样,可以提高病毒检出率,在临床的日常工作中,应尽可能加大联合检测的力度,以避免误诊漏诊。对该病的流行特点分析,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但轻型的检出率明显低于重型,说明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检出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病毒的毒性越高,检出率越高。在传染源方面,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研究中有明确接触史的有77.67%,最好的切断感染的方法就是隔离患者,避免与健康人群接触。该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伴可不伴发热,发病部位在手、足、口、臀均可发生,以手、足、口同时发病最为多见。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的发病与多种肠道病毒有关,以EV71、CA16最为常见,临床应加强各标本的联合检测,以提高检出率,为防治做好准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凤仁,刘渠,李刚,等.2010 -2012年龙岗区手足口病标本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3):359-361.

[2] 王宏宇,张小爱,许红梅,等.手足口病患者不同标本中肠道病毒检测结果比较[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6):501-503.

[3] 邓东佳.200例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D].大理:大理学院,2014.

[4] 符宗玲,夏晓玲,赵琳,等.2011年昆明市手足口病病原检测及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1):48-51.

[5] 蔡韵.上海地区儿童手足口病流行与病原特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6] 岳美娜,吴亦栋,周俊,等.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2):3262-3264.

[7] 陈亮,李仪.2012-2013年杭州市萧山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及临床特征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4):3401-3402.

[8] 吴亦栋,尚世强,陈志敏,等.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35-539.

(收稿日期:201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