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旭1 谭亚妮2
1.苏州市华夏口腔医院牙科,江苏苏州 215002;2.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江苏苏州 215001
[摘要] 目的 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患牙129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观察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槽骨吸收程度、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等。 结果 该组患者治疗后的GI值、PD值、CAL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Ⅰ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Ⅲ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吸收达根尖1/3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到根颈1/3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结论 联合应用牙周-正畸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可在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反应的同时,矫正前牙移位,排齐牙列,避免牙颌创伤,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具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牙周炎;牙周-正畸;前牙扇形移位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107-02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口腔疾病,其在临床牙科中十分常见,随着病情进展,在牙周组织的持续破坏、吸收下,牙槽骨严重吸收,就容易引起前牙散开、扭转、变形,造成牙颌错乱,发生前牙扇形移位[1]。前牙扇形移位的发生会使牙周炎病情加剧,更容易发生牙齿脱落,其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及面部外观造成严重影响。该院目前在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牙周-正畸联合疗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患牙129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31~62岁,平均(35.8±5.6)岁。所有患者均有患牙松动、移位、间隙变宽、间隙变宽等临床表现,排除合并全身性疾病者。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患牙均有程度不一的牙槽骨吸收现象。该组患者均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
1.2 方法
1.2.1 牙周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实施根面平整术及牙龈对症治疗。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牙周炎炎症反应,积极消除炎性因素,对于病情严重者,还需行牙周手术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口腔卫生在牙周炎预防、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姿势刷牙,正确使用牙线。向患者讲解实施正畸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效果,让患者对正畸治疗有所了解,以消除患者疑虑,积极配合治疗。
1.2.2 正畸治疗 该组患者在进行牙周治疗4个月后,牙周炎症得到一定控制,再进行正畸治疗。取研究模型,结合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矫治器选择要遵循实用性强、结构简单的原则,以磨牙颊面管替代带环,使用细铁丝结扎替代橡胶圈结扎。矫治器均选用直丝矫治器,矫正过程中,开始使用0.012 mm规格的细镍钛丝排齐上下牙,弓丝排齐牙列遵循“细丝轻力”的原则。采用滑动法,施加50~80 g的矫治力对上下前牙进行内收,根据患者反应、牙周组织情况增减矫治力。正畸治疗后,每4周进行1次复查,每3个月做1次牙周洁治。
1.2.3 后续治疗 后期复查显示前牙排列良好,咀嚼功能未受影响,且不影响美观时,可将矫治器拆除,但需持续接受牙周治疗,继续使用舌侧保持器或活动压膜保持器,每3个月进行1次复诊,需持续治疗12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GI)、临床附着水平(CAL)、松动度及牙槽骨吸收情况等。PD:应用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底部距离牙龈缘的长度;GI:应用Le-Silness法评估牙龈出血情况;CAL:牙周袋底部距离周牙骨质界的长度。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2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显示54例(121颗)患者的牙周溢脓、红肿现象消失,牙列整齐,上下牙列间隙关闭,未发生牙颌损伤,牙槽骨吸收停止,牙周袋深度均低于3 mm。另外6例(8颗)患者因不重视牙周维护、口腔维护,仍存在轻度的牙周炎症状,但前牙扇形移位基本矫正。
2.1 牙龈出血指数
该组患者治疗前的GI平均值为(2.47±1.20),治疗后的GI平均值为(1.49±0.61),治疗后的G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2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I值比较,详见表1。从表1可知,本组患者治疗后GI评分1分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4分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牙周袋深度
该组患者治疗前的PD平均值为(4.51±0.63)mm,治疗后的PD平均值为(1.64±0.24)mm,治疗后的PD值显著低于治疗前,t=32.98,P<0.05。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D值比较,详见表2。从表2可知,该组患者治疗后PD值为0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D值3~5 mm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牙齿松动
治疗前,该组患者的牙齿松动程度:Ⅰ度0例(0.0%),Ⅱ度53例(41.09%),Ⅲ度76例(58.91%);治疗后,Ⅰ度101例(78.29%),Ⅱ度28例(21.71%),Ⅲ度0例(0.0%)。该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松动程度显著改善,治疗后Ⅰ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χ2=128.65),Ⅲ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χ2=83.51),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临床附着水平
治疗前,该组患者的CAL平均值为(4.3±0.3)mm,治疗后的CAL平均值为(3.2±0.1)mm,治疗前后的CA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4,P<0.05)。
3.4 牙槽骨吸收
该组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吸收达根尖1/3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到根颈1/3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牙周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会对牙周支持组织造成破坏,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咀嚼无力、牙龈出血、牙齿移位。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3]。
传统的牙周手术、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方法治疗牙周炎可有效改善牙周炎性反应,治疗效果显著,但对于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扇形移位则无法纠正[4]。所以,对于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临床上首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积极治疗牙周炎,改善牙周炎症情况,然后再进行正畸治疗,以恢复患者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正畸治疗可将变形、散开、扭转的前牙向内收紧、排齐,通过正畸治疗还能实现牙槽骨和牙周膜组织的重建,有助于牙周炎的控制与治疗[5]。正畸治疗必须在牙周基础治疗后进行,是因为牙周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后,口腔环境改善,此时进行正畸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口腔组织的损伤[6-7]。另外,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时,对患者予以必要的口腔知识宣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效保障正畸治疗效果[8]。
在该研究中,该组病例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牙周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牙列整齐,GI值、PD值、CAL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均显著改善(P<0.05)。这表明,联合应用牙周和正畸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可在有效减轻牙周炎性反应的同时,矫正前牙移位,排齐牙列,避免牙颌创伤,该方法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具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万永明.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移位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1776-1777.
[2] 关焕英.正畸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8):820-821.
[3] 董素阁,于琼琼.前牙扇形移位的烤瓷修复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8):61-62.
[4] 黄青.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特点[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25(1):65-67.
[5] 薛京伟,卫琳,吕美娃,等.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4):6776-6777.
[6] 关焕英.正畸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5):820-821.
[7] 峥嵘,李云华.牙周病病人正畸治疗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4):401-402.
[8] 杜朝晖.正畸联合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伴有前牙移位11例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3):16-17.
(收稿日期: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