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自拟平压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疗效研究

  • 投稿ones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405次
  • 评分4
  • 35
  • 0

徐可夫

浙江永嘉瓯北城市新区医院 浙江省永嘉县 325102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自拟平压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0 例患有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静滴硝普钠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中药治疗,疗程为4d。着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及其综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恶心、呕吐、炫目等等并发症上的改善程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自拟平压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疗效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轻由于高血压急症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运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自拟平压方;西药;高血压急症;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的100 例患有高血压急症患者中,男性60 例,女性40 例,年龄为45~77 岁,平均年龄为56.24 岁,高血压急症病程为3~21 年,平均病程12.12年。100 例患者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00mmHg 以及舒张压大于130mmHg[1]。除了急性左心衰、主动脉夹层等等明显诱因之外,还伴随着高血压症状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静滴硝普钠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中药治疗,疗程为4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等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后期临床观察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静滴硝普钠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中药治疗,疗程为4d。其中,静滴硝普钠需要加入适当浓度的葡萄糖,每日静滴次数为一次[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中药治疗,主要采用了中药自拟平压方,药用有野菊花、石决明、双钩藤、丹参、龙胆草、黄芩、杜仲、川芎、夏枯草、地龙、牡丹皮、黄连、牡丹皮、黄连等等[3],用药量随着患者症状的程度进行加减。服用方式为水煎2 次,一天一剂,分早晚服用。

1.3 观察方法

本文研究探讨自拟平压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疗效观察内容上主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分为:有效降压(血压在24h 内降低20~26%)、降压平稳(48h 内不低于160/100mmHg)以及疗效持久(72h 内血压不高于200/120mmHg)。另外,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标准为恶心、呕吐、炫目、头晕、烦躁、意识模糊、胸闷等等并发症明显好转、患者心、脑、肾、肝等并发症明显减轻等五个方面。基于此,患者如果上述五个方面均得到了落实,则判定为显效,如果出现了两个以上就为有效,而无效的标准为上述五个方面均没有达到要求。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探讨自拟平压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疗效观察数据处理上,采用的是spss20.0 数据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同时引入t 统计量以及卡方统计量进行检查,以P<0.05来判定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恶心、呕吐、炫目等等并发症上的改善程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比较大,达到血压稳定所需时间较长。同时前期并发症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

3 讨论

高血压急症具有发病时间快、后果非常严重的特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治疗的目标是有效的控制好血压,最大程度防止脑血管意外、心衰、急性冠脉功能性不全等等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依靠降低血压至安全水平的原则进行治疗。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自拟平压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疗效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轻由于高血压急症引发的各类并发症,降低患者血压波动,缩短血压稳定所需时间。单纯依靠西药进行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可能出现不必要的负面作用,提升高血压急症患者的并发症。总而言之,自拟平压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疗效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提升在高血压急症治疗中的重视程度,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强化临床治疗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2004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实用本)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2] 吴钉红, 杨立伟, 苏薇薇. 野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4,27(02):142-144.

[3] 宋纯清, 樊懿. 钩藤中不同成分降压作用的差异[J]. 中草药,2000,31(10):76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