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程度、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3 d、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显著降低患者骨窗压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
颅脑损伤是指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力作用下造成的颅脑伤害,如颅骨骨折、头部软组织损伤等[1]。重型颅脑损伤伴有恶性颅内高压、脑水肿、重型脑挫裂伤等,是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若患者昏迷超过6 h,即可判定为重型颅脑损伤[2]。现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但因为开窗比较小,血肿难以被彻底清除,加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使得疗效并不理想,临床应用争议比较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48.65±3.84)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0 min至8 h,受伤至入院平均时间(3.34±1.03)h。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48.29±3.7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5 min至8 h,受伤至入院平均时间(3.29±1.0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且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2)伤后24 h内入院接受治疗。(3)无手术禁忌证。(4)无凝血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1)伴有脑动脉瘤、脑梗死等脑部疾病。(2)伴有自身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3)合并肿瘤。(4)伴有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异常。(5)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适当垫高头部,保持受伤一侧朝上,进行全身麻醉,之后将头部向健侧旋转30~45°,依据CT检查确定的病灶位置进行开颅减压操作,骨窗大小为8 cm×10 cm。清除血肿之后,常规止血,放置引流管,实施内外减压术,最后缝合。
观察组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适当垫高头部,保持受伤一侧朝上,进行全身麻醉,之后将头部向健侧旋转30~45°,依据CT、MRI检查确定的病灶位置进行骨瓣开颅操作,以翼点为切口入路,以无血管区域为穿刺部位进行穿刺,确定血肿部位,分离血肿部位与脑组织。在入路时,注意保护血管密集部位的血管,以免再次发生出血事件。暴露额颞部,咬除蝶骨嵴,充分减压。骨瓣开窗大小为10 cm×12 cm~12 cm×15 cm,切开硬脑膜。止血、缝合等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程度。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7 d的病情程度,分值范围为3~15分,3~8分为重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13~15分为轻度昏迷。(2)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予以评定,满分为45分,0~15分为轻度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3)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4)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积水、迟发性血肿、急性脑膨出、癫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3 d、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1 d、3 d、7 d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伤情较为严重的外伤,具有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3]。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如果给予保守治疗,非常容易延误病情,造成永久性损伤,甚至死亡;给予开颅术清除血肿,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降低颅内压,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标准方法[4]。但有关研究报道显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单纯的血肿清除术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所以,积极探索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十分重要。
大量调查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原因多是脑水肿、脑肿胀等导致的颅内压急剧升高[6]。此外,脑挫伤经常会诱发血管痉挛,导致血管闭塞,从而影响脑部供血与供氧,造成脑循环出现障碍,增加了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致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7]。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3 d、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文献[8]的报道结果非常接近。由此说明,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骨窗压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究其原因可能为:常规骨瓣开颅术主要根据血肿部位予以开骨窗,清除血肿,但骨窗尺寸比较小,无法根治出血状况、清除坏死组织,疗效有限[9];在缝合伤口之后,依然会对脑组织产生一定的压迫,引起血肿、出血等,使得脑组织向外膨出。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扩大骨窗尺寸,进而彻底清除坏死组织,达到止血效果;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内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液、氧气供应,加快患者术后病情康复[10]。除此之外,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11,12]的研究结果十分相似,由此证实,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显著降低患者骨窗压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