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辛芳薛梅苓王全华吴爽爽郭建芳
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药剂科,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 目的 探讨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控制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6月收治的289例行I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非干预组,另选2012—2014年上半年收治的行I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分析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情况。结果 非干预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99.3%,干预组1,2,3的使用率分别为79.5%,69.4%,56.5%。干预前一代头孢菌素在I类切口中的预防使用率为22.6%;干预组1,2,3分别为43.1%, 55.4%, 65.8%;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该院预防用药的选药、用药指征、给药时机、使用剂量与用法、术中追加情况、预防用药疗程等各方面的合理率都有所提高。结论 该院实施的干预措施对规范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I类切口;预防用药;抗菌药物;干预
[中图分类号] R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012-03
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存在,细菌耐药与耐药菌变迁问题日益显著。规范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成为各级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1],依据抗菌药物使用相关规定[2-4],结合该院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与行政干预整合,目前逐步趋于规范。为综合评价该院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研究2011年1—6月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8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为非干预组,选取2012年1—6月283例,2013年1—6月281例、2014年1—6月285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为干预组1、干预组2、干预组3。所抽取病例均为预防用药。将所抽取的病例逐项填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评价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1.2干预措施
1.2.1培训与宣教该院药学人员定期安排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培训,对抗菌药物的预防和治疗使用原则进行宣传,向临床介绍了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的概念和注意事项。每季度由临床药学室人员编写《药讯》,涵盖当前药界的最新信息,该院各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该院临床药学人员还定期参与查房,在临床科室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宣教,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反馈给医生,与医务人员共同规范我院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
1.2.2制定相关制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11年的《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精神,该院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与使用权限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制度;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核及奖惩制度;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等。
1.2.3评价与反馈每月由临床药师抽取I类切口病例40~50例,填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评价表》,为专业技术干预的主要部分。
1.2.4强化行政监督管理临床药师参与外科的查房,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管理,重点是对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2012—2013年为干预初期,针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情况,临床药师与医师进行沟通,主要从合理用药相关知识方面进行技术干预,同时进行相关法规的宣传和解读。2014年为干预成熟期,对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进行责任落实和惩罚;对合理应用者进行奖励。
1.3评价指标
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中关于I类切口预防用药的相关管理规定,我院抗菌药物评价指标主要有:①预防用药使用率;②抗菌药物使用例次和构成比;③用药情况合理率。
1.4统计方法
利用Excel2007软件对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
2.1干预前后预防用药率比较
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将干预前(2011年1—6月)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干预后(2012—2014年的1—6月)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通过干预,该院I类切口预防用药例数和使用率均有所降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得到规范。
2.2干预前后抗菌药使用的例次和构成比
将干预前(2011年1—6月)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类别和干预后(2012—2014年的1—6月)抗菌药物的使用类别的进行分析比较,见表2。
结果表明,通过干预,该院I类切口预防用药病例中,一代头孢选用率呈上升趋势,比例有所增加,说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药更加规范。
2.3干预前后用药情况合理率
将干预前(2011年1—6月)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具体情况和干预后(2012—2014年的1—6月)的情况的进行分析比较,见表3。
结果表明,通过干预,该院I类切口预防用药具体情况得到改善,预防用药的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给药时机、使用剂量与用法、术中追加情况、预防用药疗程等各项指标的合理率都有所提高。
3讨论
3.1预防用药使用率
I类切口手术一般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高危因素的可预防用药。通过该院临床药师的干预,I类切口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降低,从非干预组的99.3%到干预后的79.5%(干预组1)、69.4%(干预组2)、56.5%(干预组3)。由于内固定术具有异物植入,有预防用药指征,该院I类切口中骨科切开内固定术所占比例较大,使得该院I类切口预防用药使用率相对较高。
3.2预防用药选药情况
I类切口预防术后感染主要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阳性菌选药,宜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5]。该院干预前一代头孢使用率为22.6%,干预后分别为43.1%(干预组1)、55.4%(干预组2)、65.8%(干预组3)。由此可见,临床药师的干预促进了I类切口预防用药的选药规范性。
3.3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
一般来说,I类切口需要在术前0.5~2 h内给药,主要目的在于使手术切口暴露时患者体内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已经能够杀灭入侵的细菌,否则无论是术前过早还是术后给药均无法达到预防的目的。该调查中,非干预组给药时机合理率为32.8%,通过干预,99.7%医生在术前下医嘱时,拟定给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但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统计可见,干预组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55.1%(干预组1)、69.2%(干预组2)、76.4%(干预组3)。分析原因,该院给药时机不合理主要是护士未按医嘱执行。各医院术前给药执行者不同,有为麻醉师、手术室护士或科室护士。该院目前是科室护士执行医嘱,与手术室的沟通和协调存在一定的问题,该问题通过进一步行政干预确定合适的术前给药的执行者。关于I类切口预防用药疗程,该院干预前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为22.0%(非干预组),干预组1,2,3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分别为52.0%,75.9%,84.5%,由此表明干预有显著的成效。
3.4规定病种用药情况分析
疝修补术、甲状腺手术和乳腺手术3种为规定病种,无用药指征,非干预组预防用药使用率分别为97.4%,96.0%,100%;干预组1,2的使用率逐步降低,干预组3未预防用药。干预前后均未发生术后感染病例,证实了规定病种I类切口一般无需使用抗菌药物的正确性。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使用率一直为100%,与文献报道不一致[6-7]。关于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干预。
通过2012—2014年的综合持续干预[8],一代头孢的选用率持续上升,预防用药选药合理率得到提高。预防用药的用药指征、给药时机、使用剂量与用法、术中追加情况、预防用药疗程等各指标的合理率都有所提高。虽然合理地预防用抗菌药物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几率,但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在于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器具敷料的消毒灭菌、手术中预防微生物接触切口等,而不能过分依赖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该院I类切口预防用药日趋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步减少,对减少和延缓细菌耐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用药时间和费用。统计分析证明,临床药师通过技术干预联合行政干预I类切口预防用药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32(4):94-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释义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教材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2009.
[4]卫医发[2004]285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
[5]张士勇,叶云,程军,等.预防I类切口感染用药的干预对比研究[J].淮海医药,2013,31(2):95-96.
[6]郑玲利,蒋婷,辛竞,等.临床药师对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干预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12):2154-2156.
[7]黄国舜,赵春阳,李永雄.减少白内障术后全身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9):24-25.
[8]张萍,付辛芳.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1(31):27.
(收稿日期:201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