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对于DWI和ADC值在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以及常规MRI平扫对所选120例脑梗死患者开展检查,120例脑梗死患者中包含超急性期患者40例,超急性期指的是起病到检查之前时间低于6 h;急性期患者40例,急性期指的是发病到检查之前时间7~72 h;亚急性期患者40例,亚急性期指的是发病到检查之前时间3~10 d。利用ADC图测量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ADC平均值,观察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ADC值改变情况。结果 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以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在DWI上呈现高信号,ADC值和对侧比较显著降低,由于时间的延长ADC值从低到高,由此可见ADC值和时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脑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血小板产生聚集,属于导致脑梗死疾病出现的主要因素,因为患者过多摄入高脂肪以及高蛋白质食物,身体长时间处在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高血压状态,导致患者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流动速度下降,加快血栓形成,损伤到脑动脉血管,从而产生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与狭窄,血小板大量聚集到粥样斑块病变位置,倘若血管壁硬化斑块出现脱落,那么会和血栓共同阻塞动脉血管,引发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脑组织产生缺氧与缺血表现,加快脑组织细胞坏死速度,患者神经系统出现损伤,从而产生脑梗死,脑梗死患者的病灶ADC值存在特征性演变规律,临床中根据DWI检查,ADC图能够对脑梗死疾病开展分期诊断,同时能够动态观察疾病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 DWI ADC值 应用价值
脑梗死疾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中脑梗死疾病非常多见,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病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相对比较高的疾病,临床中是否可以及早诊断并且治疗脑梗死疾病,和患者预后效果密切相关[1]。现在临床中通常采取CT以及常规MRI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疾病,但是针对发病时间低于24 h的患者无法进行准确的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定位以及发现脑梗死疾病中存在重要的应用价值,DWI属于最近几年以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现在唯一可以在活体组织中对分子弥散运动进行检测的一类无创磁共振成像技术[2]。DWI成像所需时间非常短,在急诊需要接受快速检查的脑梗死患者中非常适用,能够超早期显示脑梗死患者脑缺血位置和损害范围,DWI能够明确常规MRI检查高信号病灶中是否属于超急性期或是急性期脑梗死疾病,同时针对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不但能够准确检出脑梗死病灶,还可以良好的区分病灶新鲜程度,为临床后续溶栓治疗以及神经保护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3]。本文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于DWI和ADC值在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以及常规MRI平扫对所选120例脑梗死患者开展检查,120例脑梗死患者中包含超急性期患者40例,超急性期指的是起病到检查之前时间低于6 h;急性期患者40例,急性期指的是发病到检查之前时间7~72 h;亚急性期患者40例,亚急性期指的是发病到检查之前时间3~10 d。所选120例脑梗死患者依照临床表现症状以及体征检查,通过我院神经内科医师诊断疑似脑卒中,随后开展CT检查以及常规MRI检查获得明确诊断属于脑梗死,同时120例脑梗死患者全部排除脑出血;120例脑梗死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88岁,平均(59.61±4.30)岁,所有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0例脑梗死患者全部接受MRI检查:选取GE3.0扫描仪,为脑梗死患者开展不低于1次的头部常规MR平扫,调整层厚5 mm,进行不间断横断面T1、T2加权像扫描,开展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序列,利用脑功能成像软件获得ADC图,测量并且分析病灶区域和对侧区域ADC值[4-5]。ADC值测量:120例脑梗死患者通过脑功能成像软件对DWI图像制作ADC图,根据ADC图测量脑梗死病灶ADC平均值,与此同时测量对侧区域ADC值,在进行ADC测量期间,需要注意避开患者的脑室以及脑沟位置,防止影响脑脊液部分容积效应[6]。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ADC图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三组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病灶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结果通过spss 16.0软件加以处理,各项计量资料全部利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统计处理分别通过t与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在T2WI上不存在异常信号,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在T2WI上全部呈现高信号,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以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在DWI上呈现高信号,ADC值和对侧比较显著降低,由于时间的延长ADC值从低到高,由此可见ADC值和时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表1 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病灶平均ADC值对比
3 讨论
DWI通常依照D值分布成像,其中D值代表扩散系数,DWI对于顺着开展扩散梯度方向中的全部生理组织中微小运动具有敏感性,因此时常用来表观扩散系数描述活体扩散成像中所显像的表观作用,ADC值能够表现出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能力,倘若水分子扩散运动能力增强,那么ADC值会随之加大,活体组织ADC值会受到细胞内外水比例、黏滞度、膜通透性和温度的干扰[7]。针对脑缺血早期扩散下降的相关生物学机制,现在具有如下学说,如细胞毒性水肿、膜通透性、细胞酸中毒、温度以及微循环障碍,大部分临床试验结果认可细胞毒性水肿学说[8]。脑缺血早期阶段,脑细胞缺氧产生能量代谢障碍,对于质膜中的钠钾ATP酶活性产生抑制,钾离子快速流失,钙离子、钠离子以及氯离子快速流向并且聚集到细胞中,产生细胞内高渗症状,大量水分子进入到细胞中,导致细胞毒性水肿,因为细胞外部大量水分子来到细胞中,引发细胞外部间隙下降,同时受到细胞肿胀影响,所以细胞外部间隙曲度产生增加,细胞内部水分子因为遭受细胞器以及细胞膜阻碍,与细胞外部比较扩散程度下降,细胞外侧水分子来到细胞内部,细胞外侧水分子降低,细胞外侧间隙出现下降,因此缺血脑组织整体扩散程度下降,ADC值随之下降,DWI中呈现高信号[9]。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类老年心血管疾病,医学界中能够将其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关于脑梗死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引发脑部缺氧和缺血,造成局部脑组织软化和缺血性坏死,临床中对于脑梗死疾病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关于脑梗死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国家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10-11]。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脑梗死包含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以及脑栓塞,脑卒中患者中大概属于脑梗死疾病的有80%,与脑梗死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包含风湿性心脏病、肥胖、糖尿病、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具有言语障碍、半身不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以及智力障碍等,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12]。有文献资料中显示,对于脑梗死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为患者发病之后1~6 h,因此关于脑梗死疾病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属于保证手术治疗是否可以成功的基础条件,并且属于进行溶栓治疗的必备条件。通过本文的研究资料可见,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以及常规MRI平扫对所选120例脑梗死患者开展检查,利用ADC图测量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ADC平均值,观察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ADC值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以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在DWI上呈现高信号,ADC值和对侧比较显著降低,由于时间的延长ADC值从低到高,由此可见ADC值和时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由此可见,仅依靠DWI信号高低无法精准判断脑梗死病灶出现时间,DWI联合ADC图可以准确判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以及亚急性期脑梗死,为疾病后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数据支持[13-14]。
综上所述,临床中良好的结合DWI、T2WI以及ADC图,可以准确判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以及亚急性期脑梗死,能够成为脑梗死疾病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