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多数是按学科设置,偏离医学工作实际需要,难以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优化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线,疾病为引导,系统模块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初步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确定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12个系统模块课程。学校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在参考国内外兄弟院校工作的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讲义并组织实施。该课程体系涵盖了目前基础医学各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既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叠,又做到核心内容与基本原理的全覆盖。
关键词:基础医学;系统模块;课程整合;
作者简介:陈志武,男,1963-08生,博士,教授.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医学院校要“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为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指导性意见。目前我国乃至国际上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多数是按学科设置[1-3],其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莱因的教学理论,后经前苏联凯洛夫等重新改造后进入我国。其核心是按学科设置课程,一个学科基本就是一门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安排基础医学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其优点能突出学科特点,体现医学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学习容易适应,能较快、有效地掌握较多的知识,学到的知识也较扎实,并较为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但该课程体系阶段性过于明显,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如基础与临床分离,正常与异常分离,偏离了医学工作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并且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灌输,轻技能培养,学科间的知识重复过多,但学科间横向联系不够,造成学生思维单一,难以形成临床工作所需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国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明确要求医学院校应开展课程改革,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并且自2009年起,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专业综合部分已由以学科改为以人体系统、疾病症状和体征为考核单元。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优化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初步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现总结交流如下。
1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1.1按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线设置课程,以模块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基础医学各学科有机整合,精简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各学科教学之间的不必要交叉和重复。
1.2注重知识完整性。无论怎样进行教学改革,学生应掌握知识的标准不能少,不能遗漏原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并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来安排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今后职业的发展。
1.3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的原则来组织各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加强学生对机体的功能、疾病及治疗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临床实际工作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1.4以疾病为引导,在教学实施中,尽量采用PBL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密切结合临床实际,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贯通。
2本系统整合课程体系的模块
在参考兄弟院校的器官系统模块课程整合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过院、校两级有关部门的多次反复论证,整合建立了基础医学导论、生命的化学、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感染与免疫、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和精神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泌尿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与生长发育等12个模块课程。该12个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目前我院基础医学各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既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叠,又全覆盖核心教学内容与基本理论[2,4-6]。
3教学团队的组建和运行
在本课程体系建立之初,将拟建设的12个模块课程作为院、校两级的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招标,由教学经验丰富、热心教学改革的教师申报,经过专家严格、认真的评审后,择优给予立项资助。然后再由项目负责人组建各模块课程教学团队,负责各模块课程的研究、建设和教学实施。教学团队组织后,制订和撰写12个模块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进度计划,编写和印制了各模块课程的教学讲义。
由于以教学研究项目的形式来启动,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也是个模块课程的负责人,在项目研究的同时,即可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整合,可及时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改的实践中,大大促进了课程整合工作的推进。在模块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虽然是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但教研室主任同样非常重要,要带领大家反复研究各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本学科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遗漏,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4初步实施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探讨
本系统整合课程体系建立后,按照学校安排,从2013年开始在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个小班中进行实施。虽然目前不是所有的模块课程均进行了实施,但已完成一轮教学的模块课程后的调查意见表明,学生总体对模块课程认同度、欢迎度和期望值较高,反映教学效果良好,认为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拓展了知识视野,有利于科学思维的启发。如由各学科主任共同讲授的基础医学导论,作为一门先导课程,对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历史与发展、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等加以扼要的介绍,使学生能快速地对基础医学有一个概况性的了解,深受学生欢迎。
与此同时,本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1整合的不完全性,主要是前期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还没有与后期的临床课程整合在一起;2部分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尚未到达真正的整合,有拼合之嫌。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很高,各学科教学内容安排和衔接要合理,应有合适的过渡和铺垫,否则,仅仅将各学科教学内容堆放在一起,不是真正的整合课程;3教学团队综合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本学科精深的知识和教学水平,还要求有多学科的知识和综合知识的能力,更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因此,培养具有宽广知识结构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非常迫切的;4目前因各校教学资源、学制长短等因素的差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块并不完全相同[7,8]。但鉴于国家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需求,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之一,需要进行规范和统一。因此,有必要制订与编写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规范国内器官系统模块课程的教学,以保障教学质量。
总之,我院近年来在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起步较晚,也存在的不少问题,但只要在实践中探索,相信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一定会不断完善,为提高我校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