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内科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纳入研究,用计算机实施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n=40)、干预组(n=40),对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4周后合理作息、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依从性、LVEF、E/A、GQOL-74评分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时实施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依从性,提升病情控制效果,改善预后。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护理;心功能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常导致患者心功能慢性损伤,病情严重时将导致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心功能损伤加重,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期间身心状态变化大,需进行有效的护理辅助。为明确护理干预的具体运用价值,本研究随机抽取内科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分为两组,对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照,现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内科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患病例资料,以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为筛选病患时间,使用计算机随机抽样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包括常规组(n=40)、干预组(n=40)。常规组资料:年龄44-79岁,平均(63.3±7.5)岁;男/女例数分布为25/15;冠心病心力衰竭病程1-6年,平均(3.3±0.7)年;干预组资料:年龄42-79岁,平均(63.4±7.7)岁;男/女病例数分布为24/16;冠心病心力衰竭病程1-6年,平均(3.4±0.7)年。两组年龄、男女分布、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结果均出现P>0.05,能实施对比研究。研究内容经伦理委员会通过。纳入病例:依据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心电图配合体征及症状表现等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者;患者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80岁以下病患;能正常沟通病患。排除病例:感知障碍病患;其他器质性病患;其他心脏疾患;视听障碍疾患;孕妇、产妇、哺乳期疾患;中断研究疾患;精神疾患。
1.2方法
常规组施以常规护理,运用吸氧监护、用药监护、体征监测、基础知识宣教等。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1)心理疏导: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患者情绪状况,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对治疗存在疑虑、担忧预后患者,为患者发放疾病知识宣传手册,并通过床边一对一沟通向患者,强化疾病知识宣教,改善错误认知,并介绍病情控制良好案例,提升患者信心;对焦虑患者,向患者介绍负面情绪的危害,并引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疏解情绪;对抑郁患者,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并加强对患者的关爱,引导患者保持舒畅心态。(2)强化用药指导:详细介绍严格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各药物的药理知识、用药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等,指导患者正确用药。(3)体位护理:及时帮患者调整体位,告知患者尽可能采取卧位及半卧状态,减轻心脏负荷,定期辅助患者翻身,促进血液循环。(4)强化生活指导:告知患者饮食、作息、运动对病情的影响,并根据病情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指导患者维持营养均衡,并控制盐、胆固醇摄取,禁食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合理作息,禁止熬夜,并为患者建立舒适的休息环境;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有氧运动,避免劳累。
1.3观察指标
(1)依从性状况。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评价,包括合理作息、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2]。(2)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状况。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评价,心功能评价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
1.4数据统计
用spss22.0软件处理,用x±s表示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依从性分布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依从性分析
干预组干预4周后合理作息、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依从性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状况分析
干预4周后组间LVEF、E/A、GQOL-74评分比较,针对性组显著高于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但患者发病期间生理及心理均会出现明显变化,且治疗期间病情影响因素较多,需实施有效的护理以减少不良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依从性不足是影响病情控制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依从性不足与患者认知不足和负面情绪存在密切关联。本研究中干预组干预4周后合理作息、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依从性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说明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分析原因是在护理干预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能针对性减轻负面情绪,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保证治疗及护理效果;经用药、体位、生活等指导可针对性改善患者对护理知识的认知,为患者自护的实施提供基础,从而减少不良行为,提升依从性[4]。干预组干预4周后LVEF、E/A、GQOL-74评分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分析原因是经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自护,从而减少不良情绪、不良饮食、不良作息、不良用药、不良运动行为对病情的影响,并可保证患者用药治疗效果,更利于病情稳定,促进心肌损伤修复,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5]。综上所述,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时实施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依从性,提升病情控制效果,改善预后。
[1]钟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2):107-108.
[2]马利.强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2):181-182.
[3]钱可可.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28(2):119-120.
[4]张媛.护理延伸服务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141-142.
[5]黄英.舒适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6,6(8):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