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94例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

  • 投稿中本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00次
  • 评分4
  • 96
  • 0

杨晓冬 杨红洁 高斯媛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二科,云南昆明650041

[摘要] 目的 研究处于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21例处于失代偿期,73例处于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运用600~800 mg/d利巴韦林联合135 ug/周派罗欣皮下注射进行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600~1000 mg/d利巴韦林联合135~180 ug /周派罗欣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调整剂量。分别在治疗12、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CV RNA等指标,并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该文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21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及73例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 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24周的治疗后,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小剂量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个体化治疗方法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进而缓解肝脏纤维化程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12.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c)-0099-02

[作者简介] 杨晓冬(1974.11-),女,白族,云南昆明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专科为肝病科。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每年以新增300多万丙型肝炎患者的速度在增长,而且这一数字在逐年升高[1]。相比较而言,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比失代偿期的发展慢一些。现今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主要方法为肝脏移植。然而,在治疗期间,很多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由于无法耐受干扰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容易出现肝功能衰竭,因而不适合用赛若金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为研究处于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处于时期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诊治的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颁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年版及《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2]。其中36例为女性,58例为男性;年龄在40~72岁之间,平均为(50.6±6.8)岁;21例处于失代偿期,73例处于代偿期。所有患者无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均在保肝、对症支持基础上进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运用600~800 mg/d利巴韦林,0.1g(国药准字H10960209)联合135 ug/周派罗欣,(180 ug/mL×0.5 mL)皮下注射进行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600~1 000mg/d利巴韦林联合135~180 ug/周派罗欣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视具体情况逐渐调整剂量。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以及化验情况,每隔1~4周复查,利巴韦林以每次增减200 mg/d的幅度调整,派罗欣在135~180 ug /周上下调整。分别在治疗12、24周时观察临床效果,并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治疗时,需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等方面,其中肝功能的检测采用美国亚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观察 TBIL、AST、ALT、ALB、PTA 及 HCV RNA 等水平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观察

该文所选的21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4周后,出现了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而73例处于代偿肝硬化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4周后,出现了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其中,1例肝硬化代偿期经肾活检证实合并丙肝相关性肾炎男性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其尿常规、肾功能变化。尿红细胞、蛋白定性、尿微量白蛋白等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肾功能持续正常。

2.2 一般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在IFN治疗期间,尤其治疗初期,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失眠、纳差等自觉症状,予健康教育、休息、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其中,8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小板进一步减低,应用口服地榆升白片、复方皂矾丸、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减少派罗欣剂量等方法处理后得到纠正或回升,完成观察疗程。12例患者出现红细胞减低,血红蛋白低于100 g/L,予减少利巴韦林剂量或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后维持治疗。3例患者出现亚临床甲减,予甲状腺素片口服替代治疗后,甲功维持正常,维持原有剂量治疗。观察疗程期间,73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有2例出现轻度下肢浮肿、腹水情况,予以加强保肝、利尿、补充人血白蛋白处理后缓解。94例患者均完成24周治疗观察。

3 讨论

调查研究表明[3]:我国死于丙型肝炎的数量为疾病死亡率的第10位。余永娟等学者报道指出,赛若金能够很好的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而且能够有效的抑制癌细胞生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4]。既往研究[5-6]表明:肝炎肝硬化患者运用小剂量逐渐加量的方法进行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来说比较安全

部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过IFN治疗后,对于其不良反应一般难以接受。故临床治疗上,避免使用干扰素,因其可能会使患者病情加重。而在实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失代偿患者能够经受其副作用,具有较为稳定的实验室指标。而在该次研究中,21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都能通过干扰素的治疗,获得很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因其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目都在治疗前得到了降低,而进一步的服用药物可能会使得外周血常规减少,故该次研究采取了视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的方式。其具体方法是先进行小剂量的治疗,待患者适应不良反应后,再逐渐增加剂量。治疗时,密切观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变化,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患者病情加重,而本组患者经过详细的检测和治疗后,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该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21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及73例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 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与治疗前进行相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经过24周的治疗后,TBIL、AST、ALT和HCV RNA等指标水平具有明显改善,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就说明当患者的肝功能处于代偿期时,患者具有较好的外周血常规及肝功能储备,因此该文主要运用小剂量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个体化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说明利巴韦林加上派罗欣治疗肝硬化,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7]。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小剂量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个体化治疗方法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的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进而能够缓解肝脏纤维化程度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比较安全,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但是该研究仅对抗病毒治疗24周治疗期间疗程效果进行观察。因缺乏系统、大样本、长疗程治疗及停药后长期随访的数据,故该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远期效果及治疗益处尚待进一步观察及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曹振环,邹梦娜,陈新月.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至肝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3(1):22-25.

[2] 姚光弼.欢迎《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公布兼论《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国内科杂志,2004,43(12):955-956.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病学分会.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4):7-11.

[4] 余永娟,徐建明,陈燕.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发展进程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61.

[5] 曹艳雪,安萍,卞丽.5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8):10010-10013.

[6] 李燚光,邱源旺,黄利华.丙型肝炎肝硬化中西医治疗近况[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6):382-384.

[7] 阮连国,朱清静,蔡艳萍,等.小剂量干扰素α-2b递增方案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4):207-208,211.

(收稿日期:201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