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CT诊断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

  • 投稿席琳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593次
  • 评分4
  • 67
  • 0

陈思争 于 山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永城 476600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CT诊断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100例,分析CT与肺癌解剖部位、大体类型与其导致的SVCS方式关系。结果 肺癌导致的SVCS方式中,淋巴结转移32例,直接侵犯14例,两者并存54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肺癌导致的SVCS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诱发的SVCS的后变化主要包括胸壁水肿24例,侧支循环28例,两者并存30例,两组均无18例,随着梗阻程度不同,胸壁水肿以及侧支循环的CT显示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CT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为之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CT;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169-02

肺癌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尤其是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的肿瘤急诊疾病,若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该次研究中,分析该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肿癌合并上腔胫脉综合征患者病理诊断的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CT表现,便于为之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00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男80例,女20例,年龄为20~78岁,中位年龄为49.5岁。左肺癌20例,右肺癌80例;非小细胞肺癌67例,小细胞肺癌33例。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咳嗽、呼吸困难、紫绀、上腹壁皮下静脉曲张、胸壁、颈静脉怒张、颜面部以及头颈部肿胀等。

1.2 CT扫描方法

采用扫描SOMATOM Emotion16排螺旋CT,扫描参数:层厚5 mm,螺距1 mm,重建间距:1 mm,重建层厚1 mm,矩阵512*512,管电压设置110 kV,电流设置为70~120 mA。所选取的患者均先实施平扫,采用高压注射器从肘正中静脉按照(2.0~2.5) Ml/s速度推注,非离子型对比剂100 mL,待延迟40 s后实施增强扫描,叮嘱患者需一次性完成采集,在采集过程中患者屏气,从下颌角扫描到肾上腺。

1.3 观察指标

将建立的数据资料传至工作站,并与多平面重组图像方式进行结合多平面显示上腔静脉以及邻近结构。首先对肺癌解剖部位、大体类型以及导致的SVCS方式的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相互之间关系。观察上腔静脉梗阻程度以及侧支循环开放、胸壁水肿CT表现,并分析相互关系。根据William Standford法对上腔静脉梗阻程度进行划分,上腔静脉部分梗塞(<90%)为轻中度;上腔静脉几乎完全闭塞(>90%且<100.0%) 为重度;上腔静脉完全闭塞[3-5]。

1.4 统计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12.5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肺癌解剖部位、类型以及导致SVCS方式的CT表现

肺癌是通过淋巴结转移方法和直接侵犯的方式伤及上腔静脉,诱发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方式可划分为淋巴结转移、直接侵犯、两者并存这三种,统计不同肺叶不同类型肺癌与导致SVCS方式关系,见表1。

研究表明,“右肺上叶、右全肺中央型以及右肺上叶周围型纵膈型肺癌”,“右上肺周围型非纵膈肺癌、左肺、右中下中央型肺癌”两型的SCVS三种方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P<0.05)。其中右肺上叶、右全肺中央型以及右肺上叶周围型纵膈型肺癌主要是通过直接侵犯与淋巴转移、直接侵犯这两种方法诱发SCVS,右上肺周围型非纵膈肺癌、左肺、右中下中央型肺癌则主要是通过淋巴转移方式诱发SCVS。

2.2 肺癌诱发SVCS后的继发变化

肺癌诱发SCVS后主要变化为胸壁水肿、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分析其与上腔静脉梗阻程度关系,见表2。

研究表明,重度梗阻以及完全闭塞合并为梗阻重症,表明梗阻程度不同,胸壁水肿以及侧支循环CT显示不同,重症组的胸壁水肿以及侧支循环CT显示率极高,轻中度梗阻胸壁水肿以及侧支循环CT显示减少,主要为胸壁水肿或单纯侧支循环。重症组的胸壁水肿以及侧支循环CT显示率高于轻中度程度患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5)

3 讨论

上腔静脉综合征,也可称为纵膈综合征,是在多种原因作用下而导致的完全或不完全的上腔静脉梗阻,阻碍血液回流,形成侧支循环等表现的症候群[6-7]。临床分析认为导致SVCS常见的病因为支气管肺癌,2%左右的肺癌患者其不同病史阶段均可能会出现SVCS,该次研究中,小细胞肺癌所导致的SVCS发生率为33%,与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报道的31%~46%为小细胞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相符[8]。分析认为小细胞肺癌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中,占有较高比例,主要是因小细胞肺癌的增殖速度较快,具有侵犯纵膈的特性。研究分析肺癌所导致的SVCS中比较多见的右肺上叶,100例中右肺上叶64例(右上肺叶周围型非纵膈型6例,右肺上叶34例,右肺上叶纵膈型24例),所占比例为64.0%,右肺86例,出现左肺仅14例。这符合临床研究认为右肺/纵膈病变接近导致的SVCS是左肺纵膈病变的4倍。研究表明在SVCS致病部位中,右纵膈病变以及右肺均为高发区,因此临床在诊断右纵膈病变以及右肺恶性肿瘤疾病时,尤其应该注意是否合并SVCS。在导致SVCS肺癌发生类型中主要包括周围型、中央型。100例患者中,中央型70例。分析认为SVCS肺癌主要为周围型以及中央型两类,主要因接近上腔静脉以及周围淋巴结,淋巴进行回流距离短,可通过直接侵犯或直接侵犯联合淋巴转移并存方法诱发SVCS发生[9-10]。

肺癌上腔静脉发生梗阻后,其主要继发病变为侧支循环开放与建立。上腔静脉受压合并侧支循环建立出现,可用作CT诊断SVCS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分析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主要是通过胸廓内静脉路径、奇静脉路径、椎静脉路径以及胸外侧静脉路径。侧支循环的建立以及开放,经CT检查可见正常引流静脉管径明显增粗,以及正常情况下未显示的静脉或静脉丛在SVCS时有显影且显示为增粗[11]。分析CT诊断与上腔静脉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肺癌导致的SVCS根据上腔静脉梗阻程度不同,其胸壁水肿以及侧支循环不良反应情况显示也不同[3]。该次研究中,严重梗阻程度的胸壁水肿以及侧支循环显示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梗阻,且主要表现为两者并存,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梗阻时侧支循环、胸壁水肿显示率较低,比较常见的胸壁水肿或单纯侧支循环。研究表明单纯侧支循环CT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任崧[12]等临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该次研究结果具科学参考性。

综上所述,临床在诊断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时,应结合胸壁水肿以及侧支循环情况分析肺癌诱发SVCS继发变化情况,同时在诊断右肺/纵膈病变时,应仔细诊断是否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天武,谢晓东,白红利,等.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 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4):323-327.

[2] 刘晶杰,张月芬.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09,11(1):66.

[3] 崔冬梅,卫广辉.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0,14(7):49.

[4] 马旭辉,戴新国,李霞,等.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血 D-二聚体及 CEA 和CYFRA21-1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 (2):140-142.

[5] 罗洁,陈斌,江森,等.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8):627-631.

[6] 陶云龙,姚建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3):60-61.

[7] 费月海,帅维正,李大伟,等.氩氦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132-1133.

[8] 林伟芬,邓小娥,杨西宁,等.股静脉置管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放化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26(7):1864-1865.

[9] 许尔屹,王莉彦,王东伟,等.32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1,35(7):521-522.

[10] 王辛,王淑清.1例肺癌术后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病人的临终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1):1031-1032.

[11] 杜为光,陈枫.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53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2):89-90.

[12] 任崧,肖建宇,叶兆祥.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CT诊断[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0):1085-1088.

(收稿日期: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