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安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人民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 533100
【摘 要】目的:针对58 例失眠患者应用中药泡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58 例,随机分为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9 例失眠患者采取中药泡脚治疗,对照组29 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经不同方法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失眠情况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治疗后改善情况(89.21%)明显好于对照组改善情况(55.1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药泡脚治疗失眠患者临床结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失眠的状况,安全性高,方法简便舒适,值得在临床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疗效分析;失眠患者;中药泡脚;治疗
失眠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患者患失眠症后会无法正常入睡。失眠症患者临床表现多为白天精神萎靡,做事无力等症状。对于失眠的治疗,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但是失眠治疗药一般副作用较多且效果较差[1]。为了减少药物对失眠患者身体的危害,提高临床治疗的效率,我院至2012 年10 月-2013 年10 应用中药泡脚法治疗失眠,且取得优越的临床疗效,为了推广此法,特此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58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 年10 月~2013 年10 月入我院治疗的失眠患者58 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等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29 例,其中男患者15 例,女患者14 例,年龄为35 岁~75 岁,平均年龄为(55±0.5)岁, 病程为3 个月~2 年,平均病程为(1.2±0.2)年;对照组患者29 例,其中男患者12 例,女患者17 例,年龄为33 岁~75 岁,平均年龄为(56±0.7)岁,病程为2 个月~1.9 年,平均病程为(1.1±0.7)年。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失眠临床标准,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上的诊断确定患得失眠症,进而为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每周给予患者3 次口服失眠药物,给予药物的最低剂量,依据患者出现的情况逐渐减轻药物量直到停止用药;试验组患者采取中药泡脚治疗,给予患者1000 毫升、温度为40℃中药泡脚水,内含丹参、龙骨、五位仁、合欢皮等中药以及塑料袋,嘱咐患者将双脚完全浸入浴足器内的中药液中,将塑料袋系紧,随着浴足器的震动按摩双脚,经泡约30 分钟将双脚拿出,每天一次,连续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失眠状态有无改善[2-3]。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评价临床效果。临床疗效评判标准为:痊愈:患者失眠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能够安稳香甜入睡;好转:患者失眠症状基本消失,入睡情况比治疗前好转;无效:基本无变化。
其中总有效率= 痊愈+ 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 软件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2 检验计数资料,用t 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情况: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失眠情况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21%) 明显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17%),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为减少失眠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应用中药泡脚治疗失眠。研究表明,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失眠情况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治疗后改善情况(89.21%) 明显好于对照组改善情况(55.17%),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中药泡脚方法治疗失眠疗效优越,安全性高,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的健康。笔者认为:失眠主要为患者精神上问题,足浴就可以使患者放松身心,再加上中药的作用:患者双脚浸泡在中药浴足液内,中药液中丹参具有活血、清心的作用,合欢皮亦具有宁心作用等,每一味药材都针对患者病症,具不同作用,较好的改善患者失眠症状。
综上所述,利用中药泡脚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结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失眠的状况,安全性高,方法简便舒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蒋小芳, 万亚雄. 失眠治疗仪配合中药泡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4,10(12):112-114.
[2] 张华丽. 中药泡脚治疗失眠症患者68 例观察和护理[J]. 医药前沿,2014,5(14):316-316.
[3] 宋雪梅. 耳穴埋籽配合中药泡脚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30.
[4] 林芳, 谢丽玉, 游琼, 等. 中药泡脚配合辨证施护治疗失眠症30 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