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写作外科学论文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都特别重视的,特别是对于毕业生或者是评定职称的学者来说,更是重中之重,而论文写作的好坏也都是会给将来的工作有很大好处的,本论文分类为医学护理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外科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如何有效开展“儿童村”室外科学探究活动
摘要:鸟语花香的“儿童村”,将幼儿的科学探究“搬”到了广阔的室外,在这里不管是大片的树木、果树、花丛,还是沙沙水水,都为孩子们户外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机会。他们像一群大自然的精灵,在这里观察、描述、调查现象、提出问题、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说明成果……,他们在自由玩耍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室外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了科学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儿童村”室外;科学探究;材料投放;支持策略
幼儿心中的科学是什么呢?那是石头缝中小蚂蚁碌的身影,是放大镜下闪动的好奇心,是儿童村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是对墙角小蜗牛的悉心照顾,是注视雪花在掌心融化时的专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提出了带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探究自然,让孩子“在自然生活中体验,在趣味游戏中学习,在操作探究中认知。”近年在我园北面新辟5000平方米建成“儿童村”,“儿童村”的开辟为我园儿童科学探究提供了天然的户外活动场所。鸟语花香的儿童村中,不管是大片的树木果树、花丛,还是沙沙水水,都为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机会。这里我们成立了沙水研究所、风力研究所、磁力研究所、光影研究所、洞洞研究所、虫虫研究所、叶子研究所……,孩子们在各大研究所中通过观察、描述、调查现象、提出问题、预测结果、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说明原因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取得了很多收获。
1材料——引发科学探究的欲望
皮亚杰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任何的科学探究活动都需要相应的材料来支持。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实现主动建构科学知识的中介物。《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和游戏中产生的教育契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儿童村”中,探究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
1.1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对幼儿来说,科学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科学就在他们身边,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而材料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在“儿童村”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材料,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在实际操作、观察、体验、探索和发现中学习。而各类生活中的自然物、无结构材料,都被我们悉心的收集并投放在“儿童村”,孩子们能充分地与阳光、水分、土地接触,我们以草、树、花、藤、石、沙、水、风、力等为材料,孩子用手去操作、用眼去发现、用耳去聆听、用多感观去探索。
1.2游戏化的探究材料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开展科学活动中是必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以及生理心理特点,以游戏化的方式贯穿始终,从而引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例如:在“风力研究所”中,我们提供了风向标,大班幼儿在这监测每天的风向情况,在追逐中发现风的现象,并时行记录;在“沙水研究所”中,幼儿动手用管道连接,发现了水流的走向;在“积积木木研究所“中发现了平衡的原理……,将抽象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用游戏化的形式来开展,通过外在的游戏方式来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欲。
2支持——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儿童村”探究活动中,我们采用灵活的时间安排,幼儿自由分配时间、同伴,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支持者,适时的支持、鼓励、帮助,促进幼儿主动地投入科学活动,主动的进行探究。我们支持幼儿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鼓励他们自主探索,自主体验,自主寻找答案。
2.1观察——发现
幼儿天生喜欢观察,并乐于谈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当然,他们观察的点,发现的问题也会存在着不同,我们要做个有心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例如,他们发现一群蚂蚁聚焦在一起,就饶有兴趣地观察蚂蚁搬家,这时我们就做一位默默的守护者,并为他们提供一些观察的工具,如放大镜,也可例举一些你已观察到了现象,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种养节时,孩子们在“儿童村”领取种植地,一起拔草、选种、播种、观察、记录到收获果实,孩子们在观察中感受大自然植物的生长,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最后班级组织“收获大比拼”,如“南瓜王”、“冬瓜王”、“种植小达人”等,幼儿在观察中发现,在体验中收获科学探究的乐趣。
2.2探究——思考
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能引发幼儿的自由探究和自主思考。在“儿童村”种植了多种果树,让孩子自主观察、记录果实成长的过程,不同季节的采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天然的探究场所;如,小班幼儿侧重对现象的探索,让幼儿去观察颜色和声音的变化。中班幼儿侧重于通过动手操作去进一步感知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幼儿通过力的变化去改变水的形状和流动方向。大班幼儿则侧重于通过初步的设计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并通过原理的掌握来还原对事物的具体认识中,如通过改变光线的距离和方向来探索物体成像的区别。
2.3表达——交流
表达交流是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将形成的想法和探究的结果进行表征、论述,将科学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传达、分享的过程。支持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最常见的口头语言表达,还可以采用图画、表格、数字等记录方式。如在“儿童村”风力研究所中,幼儿拿著丝巾在一棵大树上固定好,另一端形成一个长长的“尾巴”悬挂在树上,幼儿在树下观察、测量风的方向、大小,并在纸上记录答案,最后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分享中提升了科学能力。
3评价——构建科学探究的模式
合理有效的评价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提升探究能力。我们将探索空间留给幼儿,将探索时间还给幼儿,鼓励他们和同伴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最后师幼进行互评,以提高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3.1有效评价,获得经验
在科学探究中遵循“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科学活动中,老师针对活动过程和结果,利用验证方式,和幼儿一起梳理关键经验,幼儿在评价中获得了另一种新经验。例如:在“儿童村”磁力研究所中,为什么磁性大灰狼永远追不到磁性的小白兔?通过再次操作、探索,发现磁的正极和负极,知道了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3.2经验分享,师幼儿互动
游戏活动中采用幼儿自我评价和幼儿间的互评的方式,在幼儿游戏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集体讨论:“今天你在哪里玩的?”、“今天你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秘密?”、“游戏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互评,并鼓励幼儿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可以让幼儿在下一次的探究性游戏中更好的进行发现、尝试、探究。促进幼儿探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第2篇:平行病历教学在外科学见习效果的初步研究
【摘要】近年来,通过叙事医学的手段撰写的平行病历在医学教育体系中被不断探讨。但它在临床医学见习中的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拟通过平行对照,比较平行病历见习教学对比常规教学,了解平行病历教学对于学生随堂记忆,2周后知识点记忆的效果评价以及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等效果。结果显示,平行病历对于见习学生随堂知识点掌握较常规见习学生更为完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周后平行病历组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较常规见习学生有更为完善的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同时,平行病历组的学生能够主动提出人文关怀等治疗方案。结论:平行病历教学在外科见习中可能对于学生知识掌握和医疗人文关怀水平较常规见习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平行病历;外科;见习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4--01
背景:
近年来,由于对医疗人文关怀的大力倡导,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就医体验逐渐被加以重视[1]。在医学教育中,通过在医学生见习阶段增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教育,增强同理心和责任心,对于提高学生使命感和职业代入感,促进医学生逐步过渡到医生的过程是有积极意义的[2,3]。因此,平行病历教学逐渐被教学界所接受和推广。平行病历是由叙事医学理念的创始人RitaCharon提出的概念,也被叫做叙事医学病历[4,5]。不同于常规医疗病历,平行病历不仅描述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客观结果,同时在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也加以叙述。因此,平行病历在客观记录患者的信息外,更着重医学伦理,人文关怀。在协助诊断疾病、促进医学教育、缓解医患纠纷等有积极的意义[6]。本研究拟通过组间对照研究,对比使用平行病历教学+临床见习与常规授课+临床见习的效果差异。协助评估平行病历用于临床教学工作的应用前景。
方法:
于2016年1月-2016年11月中先后选取西安交通大学2组外科学见习学生,每组20人。两组学生均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临床同一年级五年制本科生,依教学要求进行胸外科部分见习,见习的内容为食管癌。目的在于使本科生了解食管癌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法等。两组学生分为常规见习组与平行病历见习组。常规见习组依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后安排进行临床见习,随后进行知识点归纳。平行病历组学生先进行平行病历叙述,而后安排临床见习,最后进行知识点归纳。见习结束后进行随堂提问,两周后再次提问相关知识点,记录学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与记忆效果。回答依照知识点覆盖90%以上,70-90%,50-70%和50%以下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欠佳。结果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以p<0.05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见习学生中,常规见习组男生12人,女生8人,平行病历组男生11人,女生9人。经口头问询,两组学生均无专业课挂科,留级及其他不良记录。经不同教学方式+见习后。随堂提问中,常规见习组回答结果优秀的有7人,良好的有2人,一般的有5人,欠佳的有6人。平行病历组回答结果优秀的有12人,良好的有5人,一般的有2人,欠佳的有1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周以后对知识点的再次提问,常规见习组回答结果优秀的有5人,良好的有2人,一般的有3人,欠佳的有10人。平行病历组回答优秀的有9人,良好的有6人,一般的有2人,欠佳的有3人。对比可见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1)。前后两次提问中,两组的两次结果对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常规组p=0.178,平行病历组p=0.381)。对于病历的思考,平行病历组的学生能够主动从人文,伦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描述,常规见习组的学生均未主动提及人文关怀等治疗辅助方案。
讨论:
虽然目前的医学教育中,平行病历教育尚未完全普及,但其优势已经逐渐被众多院校重视[7]。平行病历教学对比常规教学主要优势体现在:1、通过文学描述更加直观化医疗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医疗知识的印象,便于记忆,降低遗忘率。通过对病情的描述,不仅可使学生识别疾病的病因,机制和诊治要点,对于见习学生而言,还能促进学生增强病历系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效果。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职业代入感。郑国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8],学习平行病历,尤其是撰写平行病历的过程可以反映医学生身份构建的过程,使学生更为积极去明确医患相关的社会环境,患者及家属的请求、反馈以及相关医生的指导,促进医学生进行多元连续身份的构建,平稳从医学生过渡至医生的职业标签改变[9]。3、促进医学生乃至医生与患者的互相学习。由于医疗是一个医患相互的过程,也是一门尚有极大发展空间的科学,现代医学尚不具备根治大多数疾病的能力。医疗人员通过平行病历挖掘临床线索,不断改进目前的医疗知识,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在同医疗人员的交流中逐渐加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明确,对于增加患者依从性,控制医疗期望有着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拟通过平行病历见习教学对比常规教学。结果显示,就课后随堂知识点掌握情况而言,平行病历教学的学生对当堂见习掌握程度较常规教学的效果更为明显,尤其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有更全面的理解[10]。由于本次见习介绍的患者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长期瘘的患者,人文关怀的要求较其他患者更高,因此,人文关怀教学效果更为明显。2周后的随访提问方面,两组学生未见统计学差异,但从结果而言,平行病历组较常规教学组有效果更佳的趋势。两组学生前后两次提问虽然明显统计学意义,因此在知识的遗忘程度上,该数据不支持两组学生的知识遗忘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因为学生复习情况和复习效果评估困难,故仍需进一步扩大受试学生的研究量以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
由于平行病历以记录主观体验和叙述为主,它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记录弹性。不同的医学生由于侧重点不同,记录差异可能会很大。因此,平行病历叙述中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唯观察方面不同,一个治疗或学习团队的平行病历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医疗过程中,平行病历并不能取代现运行的病历模式,标准临床病历依然是唯一的医疗病历性文书。所有的平行病历都需要建立在临床病历不可取代性的基础上。并且,平行病历的书写无固定的模式,以非技术性语言对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层面的苦疾进行重点描述是目前的共识[11]。无疑,平行病历虽然不可替代临床病历,但在医疗和教学方面,重视平行病历的示教和书写,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代入感,促进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医疗的反思。都是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力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