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范
多年前,李商因劳动时不小心崴了脚。当时也没去医院,自行冰敷处理,休息了一段时间,脚上的痛觉慢慢消失,以为恢复了正常。可没想到的是,这只脚此后反复多次“崴脚”,走路也会一不小心就“崴脚”。目前任何不平的路都不敢走,平时行走时“胆战心惊”,这才到医院求医。经检查,证实李商有跟腓韧带损伤,已经出现了距下关节的不稳。医生说,此后发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性很大,如不及时重建韧带稳定关节,等待他的将是踝关节置换甚至是踝关节融合。
崴脚常见,却非小事
崴脚,医学上称之为踝关节扭伤,以足部强力内翻导致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
“崴脚,小事一桩!”许多人都是这么想,于是急性扭伤时随便按按揉揉、拿药油擦一擦就了事。结果许多人像李商一样,“打软腿”反复崴脚,或病程绵绵长长难痊愈,或留下关节痛的后遗症。
踝关节为何易扭伤?这是由踝关节的功能和它的解剖结构决定的。踝关节在跖屈(也就是做踮脚动作)时,往往脚会向内翻,即脚心翻向内。由于踝关节特有的解剖结构,这时踝关节不能很好地匹配,处于“灵活有余,稳重不足”的不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在踝关节跖屈(比如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活动时,如果失去平衡,就容易引起关节的内翻,导致踝关节的内翻损伤,即踝外侧扭伤。
统计表明,踝外侧扭伤约占踝扭伤总数的85%。这时,踝关节内的软组织受到挤压撞击出现软骨面损伤、滑膜肿胀,使踝关节周围出现肿胀、淤血。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正确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支撑强度下降,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这样,踝关节的不稳定状态就会加重,踝关节容易再次扭伤,出现疼痛、肿胀、行走不稳等慢性期症状,并可引起其他关节损伤,出现连锁反应。
紧急处理RIcE原则
崴脚后,更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赶紧甩一甩、扭一扭踝关节,或者用手按揉,这都是忌讳动作。道理很简单,崴脚后虽然多数人足踝表面无伤痕,但踝关节内部会有组织损伤,如局部血管和毛细血管破裂,韧带或肌腱损伤,此时若活动或按摩该部位,就会进一步加重内部损伤,使肿胀更明显,不利恢复。
扭伤后,有些人还会用红花油、活络油、云南白药等药油擦拭踝关节。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这类药油常含活血成分,在扭伤早期可能加重出血,导致淤血扩散、组织水肿加重。更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冰敷。
现在国际上主张,足踝扭伤后早期常规而准确的处理要按’RICE原则进行:即马上休息( Rest)、冰敷(ICP)、加压( 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休息停止走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减少进一步损伤。
冰敷:冰敷有局部降温作用,能刺缩,减少出血,缓解疼痛,抑制肿胀。冰敷不是直接把冰搁在脚踝上就了事,而是要先把受伤的踝部用纱布包扎好,再用柔软、防水的材料(如塑料袋、橡胶手套等)包住冰块,或用专用的冰敷袋,对患处进行降温。扭伤后应马上冰敷,约每隔4小时冰敷一次,每次约敷半小时到1小时,或根据伤情决定时长。
加压使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以减轻肿胀。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包裹处以远肢体的肿胀、缺血。
抬高将下肢抬高,踝部高于心脏位置,以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请记住,RICE只是踝关节扭伤紧急处理(24~48小时内)的原则。
中重度之踝扭伤庄就医
崴脚后应马上停止活动,并观察伤情。如果足踝还能活动,周围也没有明显肿胀,属于轻度扭伤,可自行处理。
但如果当时足踝肿胀不明显,只有轻微瘀伤,隔天开始明显肿胀、疼痛,甚至站立困难,则往往说明存在韧带损伤,属中度损伤;如果扭伤后足踝立即肿胀,并无法自由活动,甚至感觉关节明显脱位,那么可能存在较严重的韧带损伤,甚至是骨折或关节脱位。
中重度足踝扭伤,按RICE原则初步处理后应选择就医。
(编辑/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