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天灸疗法贴敷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 投稿鬼畜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970次
  • 评分4
  • 20
  • 0

刘庆元 吴新民 欧吏秀 张国花 孙晓燕

摘要目的:探讨天灸疗法的贴敷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组(9~10 h)35例,B组(7~8 h)60例,C组(5~6 h)60例,D组(2~4 h)65例。比较天灸疗法不同贴敷时间对临床的疗效。结果:不同贴敷时间组患者疗效比较,4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以C组(5~6 h)患者疗效最佳,优于其他组治疗效果(P<0.05)。不同贴敷时间组患者VAS评分比较,4组组间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组间治疗后1周、3个月时VAS评分差异明显,尤其以C组患者VAS评分最低(P<0.05)。结论:使用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其疗效和贴敷时间关系密切。因此在进行天灸疗法时,一定要掌握好贴敷时间,以尽量减少患者皮肤不适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天灸;贴敷时间;护理;疗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01

天灸疗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医师辩证确定方药、穴位,护士按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实施操作和观察护理,其中护理干预对天灸疗效的发挥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2]。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贴敷部位发泡的患者,往往因局部皮肤破损、溃烂中止治疗或拒绝继续治疗,而一些贴敷部位不发泡的患者,反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那么,发泡与不发泡对疾病的疗效是否有影响,贴敷的最佳时间是多长,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天灸疗法的临床应用[2-6]。杨君军等[5]认为,证型及有无灸泡对支气管哮喘疗效无显著影响,天灸疗法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gE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天灸可能的作用机理,寻找最佳贴敷时间,控制皮肤局部反应恰到好处,避免因皮肤发泡、溃烂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身心痛苦,在保障疗效的同时,又不增加患者痛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1)符合支气管哮喘中西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4~65岁之间,性别不限。(3)能够按要求完成病例护理观察量表等相关记录。(4)成年人需知情同意;未成年人需监护人签定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1)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热期间。(2)胶布过敏者或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3)孕妇。(4)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糖尿病、肺结核等患者。(5)由于智力或行为障碍不能充分配合试验和调查者。(6)因工作、居住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者。(7)因不按规定的方法治疗或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不列入疗效统计,但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1.3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天灸疗法的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2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18例,女102例。平均年龄(36.20±4.21)岁。平均病程(7.11±3.45)年。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60例,C组60例,D组65例。4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方法

1.4.1治疗方法(1)天灸药物制备。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一定比例(具体依照我院药房的天灸药物配方)配伍,共研细末,用时以姜汁调和成直径为2 cm大小的药饼,放置于专用敷贴中心圈内,贴于穴位上。(2)取穴。分为3组穴位:肺俞、胃俞、志室、大椎;脾俞、风门、膏肓、天突;肾俞、定喘、心俞、中脘,背部穴位均取双侧。1次1组穴位,3组穴位交替使用。(3)治疗时点。患者按要求于三伏、三九时段进行天灸治疗,每个时段各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0 d,共2个时段,合计10次。(4)贴敷时间。A组贴敷时间9~10 h,B组贴敷时间7~8 h,C组贴敷时间5~6 h,D组贴敷时间2~4 h。

1.4.2皮肤护理(1)做好天灸治疗的宣教,让患者掌握其注意事项及简易皮肤护理方法。(2)教会患者对皮肤小水泡的常规护理,水泡直径大于1 cm者,由护理人员进行处理。

1.5观察指标观察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总体症状[7,8]。并观察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4组患者按要求于三伏、三九时段进行天灸治疗,在各时段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疗效观察指标评价,以及在完成所有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以临床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的VAS评分改善作为评价指标,评分越低表明改善越明显。

1.6评定标准[5]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发作,不需任何药物即可缓解;显效:偶用支气管扩张药物而能缓解喘息者;有效:喘息症状有所减轻,但时常仍需药物治疗者;无效:症状无改变。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个样本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K-W H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进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不同贴敷时间患者疗效比较(表1)

2.2不同贴敷时间患者VAS评分比较(表2)

3讨论

天灸疗法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北朝宗凛《荆楚岁时记》: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瘰,谓之天灸。八月十四日,民并朱水点头额,名为天灸。清代张璐《张氏医通》中指出“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可防止哮喘病复发”,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白芥子为君药,共奏温肺行气、祛痰平喘之功。此是天灸治疗哮喘最早的记录。

目前临床常见的天灸疗法药物源自《张氏医通》,多取辛温、走窜之品。天灸作用途径为药物-俞穴-经络-脏腑,以治病药物的温热之性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从而调节气血阴阳,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患的症状,预防疾病的发作。

天灸疗法古人又称发泡疗法,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贴敷部位皮肤发泡甚至化脓是其取效的关键因素[9-10]。传统认为,使用强刺激量而引起局部皮肤发泡所达到的天灸疗效最好。天灸所采用的药物大都带有较强的刺激性,有使皮肤发泡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甚者发泡化脓,使渗出液增加,能发挥消炎退肿的效果。目前研究指出[1,5-6],皮肤发泡与否与疗效无明显差异,并且皮肤发泡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使患者皮肤氧痛剧烈,皮肤破溃,甚至切口感染以及形成瘢痕,因此,掌握好贴敷时间,以皮肤潮红、有微热痛感、不起泡为宜。

本研究通过不同贴敷时间组患者疗效比较,结果显示4组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以C组(5~6 h)患者疗效最佳,优于其他组治疗效果(P<0.05)。表2显示,不同贴敷时间组患者VAS评分比较,4组组间术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及3个月时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尤其以C组(5~6 h)组患者VAS评分最低,低于其他组治疗效果(P<0.05)。提示天灸疗法的治疗效果和贴敷时间相关,不同贴敷时间对天灸疗法的疗效影响程度不一,

其中以5~6 h贴敷时间疗效最佳。因此在进行天灸疗法时,一定要掌握好贴敷时间,以尽量减少患者皮肤不适感,同时亦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天灸疗法中贴敷时间对疗效影响的护理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使用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辅以一定的护理措施,其疗效和患者的皮肤反应程度无关,而和贴敷时间关系密切。因此在进行天灸疗法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掌握好贴敷时间,以尽量减少患者皮肤不适感为宜。该法是一种新型的、疗效持续时间长,且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易玉珍,蔡友锦,何冠蘅,等.天灸疗法中不同皮肤反应与疗效关系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1-2.

[2]吴雁,冯玲媚,张燕,等.天灸疗法技术改进的临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528-1529.

[3]刘炳权.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J].中国乡村医药,2009,16(11):82-84.

[4]龚全心.艾灸,神奇而又独特的中医疗法[J].中华养生保健,2012(6):4-5.

[5]杨君军,赖新生,唐纯志,等.三伏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2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4):59-60.

[6]孙德利,沈培芝,王月芳,等.天灸对环磷酰胺大鼠造血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1):74-78.

[7]Aicher B,Peil H,Peil B,et al.Pain measurement: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Verbal Rating Scale (VRS) in clinical trials with OTC analgesics in headache[J].Cephalalgia,2012,32(3):185-197.

[8]Franchignoni F,Salaffi F,Tesio L.How should we use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in rehabilitation outcomes? I:How much of what?The seductive VAS numbers are not true measures[J].J Rehabi Med,2012,44(9):798-799.

[9]尹丽丽,李春梅,王海荣.针刺早期干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6):70-71.

[10]牛红月.中国传统医学在俄罗斯[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3,2(1):33-35.

(收稿日期:2013-12-17)

(本文编辑陈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