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眼科治疗临床教学中隐性技能的挖掘和传授

  • 投稿李小
  • 更新时间2015-09-09
  • 阅读量403次
  • 评分4
  • 69
  • 0

刘敬楠 董桂霞

摘要隐性课程是眼科专科操作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为能更好地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通过实验教学、教学录像、教学实习、知识管理等四方面对护理隐性技能的传授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眼科;护理教学;隐性技能;专科操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76

我院是一家大型知名三级甲等医院,眼科既是我院重点科室,又是国家重点学科,眼科的临床教学是我科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护理专科操作教学是重要的一环。每年我科门诊治疗室都会带教大量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生。2011和2012年我科治疗室带教各兄弟医院进修人员18人,各医学院校护理学生35人,以及在本科室轮转的住院医师、研究生三十余人,其他见习人员数百人。面对各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如何将治疗操作中的隐性技能进行挖掘和传授,是教学过程的难点和重点,对此,笔者将自己的带教感受、经验总结如下。

1护理隐性知识技能的组成

护理隐性知识技能是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具有个体特征的技术知识,而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去领会、总结、实践,最后才能具备的特征,也具有不宜显性化的特征[1]。

1.1护理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面对不同情况的患者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观察判断、协调等能力,如面对情绪焦虑不合作的患者,准备眼部注射前可以采取的对话方式,“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您哪只眼睛感觉不好。”(既可以起到核对的目的,又促进患者从简单基本的交流开始,消减焦虑情绪)“我现在准备给您进行眼部球旁注射,现在针里加入麻醉剂了,注射时不会很痛,但可能会有一点胀的感觉。”(客观描述事实,取得患者理解配合的同时,也消除操作中异常感受时患者的紧张、焦虑)“注射时我会采用最细的注射针慢慢地推药,有任何不舒服都可以及时告诉我。”(承诺会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但是我需要你的配合,注射过程中向我指定的方向看,不要转动眼睛和头部。”(最后提出要求为更好完成注射,取得患者配合及信任,消除患者在注射中及以后的治疗中存在的焦虑、紧张问题)。经过耐心沟通患者基本都能有效减轻焦虑,配合完成治疗过程,并对护士产生信任,积极进行后续其他治疗。

1.2护理技术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护理操作中的技巧和诀窍等。如眼部球结膜下注射部位的选择,既要考虑药物性质与吸收的情况,又要考虑患者结膜的情况(完整性、有无充血等),还要考虑患者自身的情况(耐受情况、配合程度、注射时间的长短及注射后的外观)等。只有综合考虑全面,才能更好地促进药效的发挥,达到治疗的目的和效果。

1.3护理相关知识方面的隐性技能如目前在蒸发过强型干眼治疗时采取的睑板腺按摩方法,如何根据患者主诉、各项检查情况以及在睑板腺按摩中腺管排出分泌物性状等调整每次按摩的手法及健康宣教等,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最佳,这均是教学过程中不易被准确完整传授及习得的。

2护理隐性技能的挖掘

2.1应用知识管理方法挖掘隐性技能知识管理是在传统管理、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五代管理理论[2]。知识管理主要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在专科操作护理教学中,隐性技能知识都是分散的、没有文字记载的知识,这就需要同系统的知识管理来对它进行挖掘,使其显性化[3]。通过知识管理工具,如我们已编写完成的《同仁眼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规范与评分标准》《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标准护理计划》《眼科护理知识及测试题集手册》等书籍。各临床教师通过反思沉淀、挖掘他人隐性知识、分享他人经验等方式进行知识管理,并形成护理隐性技能知识的共享,循环地进行护理知识的管理,使得护理隐性技能知识得到充分地挖掘,同时也促进了全体临床教师的护理教学能力。

2.2在实习教学中挖掘在实习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一边向学生展示操作的过程和技巧,一边有条理地向学生讲解操作每个动作的原因和目的,回答学生的提问,促使自己在这个过程里学习、思考,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隐性技能,使学生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使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简洁完整。如在睑板腺按摩操作中,学生提问使用HOZE板和使用盐水棉签按摩的区别时,带教老师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总结工作中操作的技巧和患者的反馈,从准备到操作过程、患者的不同感受和操作后宣教对比说明两者的优点及不足,并说明对各自不足之处弥补及注意的要点,使学生对这项操作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也将带教老师在此项教学中的隐性技能比较充分地挖掘呈现出来。

2.3通过教学培训、交流及挖掘我院每年都组织拟担任临床及学校教学的带教老师参加北京市高等教师岗前培训和同仁教学训练营活动,既给教师们提供一次教学学习的机会,也让大家有一个交流教学心得及挖掘隐性知识、分享他人经验的平台。而且这种交流既有本科室、本院,也有其他兄弟医院,甚至是北京市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一起参与,大家可以从教学内容、技能、认知等各个方面广泛交流,可以极大地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3专科护理中隐性技能的传授

3.1应用多媒体教学传授专科护理技能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时代较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它能生动地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过程展示出来[4],而且可以任意暂停、重播,方便学习过程中观察细节,加深理解。所以在护理隐性技能知识的学习中我们采用了许多多媒体教学方法,如专门制作了公开统一发行的《眼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光盘,提供给需要全面了解我院眼科专科治疗的各级同道、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光盘让学生体会专科护理操作的要点能更好促进护理隐性技能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也制作了大量的幻灯片课件,针对每一项操作进行更详细、深入地分析、解释。如关于球后注射的幻灯片不仅详细解释了球后注射的目的、方法,还对球后注射时可能出现的14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作了深入地分析和解答。对于已经掌握初步技能但还需提高专科技术的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和教学。

3.2应用实验及模拟方式传授专科护理技能在护理教学中,护理隐性技能知识很多都是护理技能、技巧和诀窍等,如在结膜下注射教学中,不同的患者病情、结膜情况,不同的药物性质,在注射中注射的部位、注意事项、宣教都有所不同。这种护理技能若只告诉学生怎么注射、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学生可能很难做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像这样的教学如果以其他物品代替真实患者,先以实验的方式讲解、练习,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教师的隐性技能,然后一边观察一边通过实验挖掘出学生的隐性技能知识,让知识达到群化,即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将教师的隐性技能转换为学生的隐性技能,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在实习中传授隐性技能眼科专科护理操作在护理教学中很多技能只有通过教学实习,才能将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知识应用于实践。实习是培养与提高护理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逻辑思维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5]。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带教老师的操作来挖掘自己的护理隐性技能知识。临床护理实际工作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患者年龄、性别与性格及病情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护理需要,处理得好坏就是护理的方法技巧问题,也是护理隐性技能知识及护理理论的真实体现[6]。这些认识方面的护理隐性技能知识,只有通过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后能成功进入工作岗位。

4讨论

根据知识创新的规律,可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划分为4个阶段: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外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整合;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内化[7]。隐性护理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专业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存在于所有者潜在的素质中。与护理人员的经历、修养、知识层次、创新意识等抽象的内在因素有关,是个人或者个体长期积累和创造的结果[8]。隐性护理知识要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知识的诱导活动才能获得。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加强隐性护理知识的收集和管理,注重隐性护理知识的传播。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实习、知识管理等方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护理隐性技能知识的挖掘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使护生重视隐性护理知识的学习,改变其对护理知识点的理解,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对护理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Faust O,Shetty R,Sree SV,et al.Towards th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medical networking technology[J].J Med Syst,2011,35(6):1431-1445.

[2]张林,任翔.护理教学中隐性技能的挖掘和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2,11(6):84-87.

[3]满力,于东立.高职护理教师共享隐性知识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C):497-499.

[4]李纲,汤尚.情报科学基于共享与利用的医院隐性知识管理路径与构想[J].情报科学,2012,30(8):1129-1133.

[5]康峰,贾晓燕.护理隐性知识在肿瘤专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96-97.

[6]连淑芳.临床护理教学中无意识认知途径的探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0B):67-69.

[7]叶弘.对隐性护理知识管理策略的探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69-70.

[8]刘红艳,郑苘.隐性护理知识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117-118.

(收稿日期:2013-05-26)

(本文编辑 陈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