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全程疼痛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影响。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全程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P <0.05。结论 全程疼痛护理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而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全程疼痛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影响
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膝关节病变的主要应用方式,这种手术虽然效果较好,但是患者术后要承受较大的疼痛,容易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和治疗预后[1]。所以术后要积极对患者进行疼痛干预,采用冷敷、药敷缓解疼痛,严重者甚至要采用麻醉镇痛。但是镇痛效果受时间的影响比较大,而且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基于此,必须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预后效果。本次研究特选择76例患者探讨全程疼痛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辽阳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患者76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1 2月。研究组3 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 0∶1 8,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70.25±2.14)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5.24±2.08)年;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17,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70.96±3.23)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5.58±3.12)年;所有患者均没有严重的脏腑疾病、语言障碍以及家族性疾病等,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可以实施统计学比较。
纳入标准:(1)无其他手术史者。(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者。(3)中风、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史。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给予研究组全程疼痛护理进行干预,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由于手术疼痛程度比较大,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必须要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使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导致的敏感性疼痛。(2)疼痛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疼痛情况,让患者对疼痛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其掌握必要的疼痛评估方法和镇痛处理方式,有助于使患者及家属配合镇痛方案,以便更好的促进疾病的康复。(3)伤口冰敷:术后24 h护理人员要使用冰袋帮助患者冷敷伤口,利用冷敷降低患者皮肤神经面感性,进而减轻患者疼痛。对患者进行冰敷时必须固定好冰袋,而且要定时更换冰袋,预防长时间冷敷一个位置而导致冻伤事件的发生。其次,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给予其冰敷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关节位置的疼痛。(4)术后1 d,嘱咐并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被动锻炼,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有利于康复。康复锻炼不能过度,要坚持循环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锻炼难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生活指导: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并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其术后疼痛。帮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休息,并抬高患肢25°左右,以促进患者经脉回流,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1.3 观察指标
注意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并作记录工作。睡眠质量评分:通过匹斯堡睡眠指数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0~21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高。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高。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本次护理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表示,若有P<0.05,则代表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2.00±0.31)分,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为(1.98±0.33)分(t=0.635,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8.00±0.45)分,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为(2.48±0.31)分(t=6.307,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20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92.11%,对照组为10例、18例、10例、73.68%(χ2=5.461,P<0.05)。
3讨论
关节置换术主要是采用与人体相容的金属材料来代替人体受损关节的一种手术方式,以便达到维护患者正常肢体活动的目的[3]。这种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是手术创伤比较大,风险系数高,而且术后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疼痛,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4-5]。术后给予患者镇痛泵镇痛,但是镇疼泵停用后,患者疼痛仍然存在,甚至会加剧疼痛[4]。常规护理是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护理模式,以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饮食指导等,从而改善患者病情[6-7]。但是相关医学研究显示,常规护理在缓解疼痛方面作用不是太理想。本次研究采用的全程疼痛护理能从多方面给予患者疼痛指导,缓解患者疼痛[8-9]。
全程疼痛护理,首先在术前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10]。手术过程中播放轻缓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心情放松,降低患者应激反应[11]。手术对患者躯体存在创伤,术后因疼痛感明显,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非特异性心理反应,而疼痛又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联性,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都会导致患者疼阈值下降,甚至轻微的疼痛也会引起比较强的应激反应。所以术后疼痛心理护理已经成为非药物镇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2]。所以护理人员,在具备娴熟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还要熟悉心理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从不同方面分散患者注意力,这样能够降低患者心理异常反应程度。所以说术后给予患者心理暗示,缓解紧张情绪,使患者肌肉神经松弛,从而减轻疼痛。同时给予患者疼痛相关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疼痛的了解和认识,掌握简单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并纠正其不科学的镇痛观念,从而积极配合治疗镇痛方案。术后24 h内给予患者伤口冰敷,减轻患者疼痛,并于术后1 d帮助患者进行关节锻炼,促进患者康复。术后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养病环境,使患者在保持平和、轻松的心情进行康复,这对患者疾病治疗有重要的影响。术后疼痛评估也是控制患者疼痛的关键性步骤,医护人员必须要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记录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这样才能采取合适的缓解疼痛方式,采用疼痛评估工具能够使患者正确、真实的评估自我疼痛程度,进而护理人员不仅能客观的判断疼痛存在,还能准确的确定患者疼痛程度,依据就在个体情况采取镇痛方法,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真正将疼痛控制在可忍耐范围内,预防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全程疼痛护理方法,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程疼痛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缓解的效果明显,护理服务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高心灵,刘佩,王兰,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1):1428-1430.
[2]刘新桃,刘素霞,杨万香.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20):89-90.
[3]王婵娟.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疼痛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8):3180-3183,3192.
[4]刘凤花.多模式护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4):4843-4846.
[5]孙峰.全程疼痛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6):816-817.
[6]孙芳双.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在青少年股骨远端骨肉瘤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9(11):165-166.
[7]朱虹,张彩敏,金紫燕.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1):99-101.
[8]刘凤妹.疼痛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6):837-838.
[9]李丽娜,任慧玲,丁雅霜.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7):166-167.
[10]冯银珍,黄素珍,余建华,等.加强术中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及疼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1):215-217.
[11]孙启云,李聪.针对性康复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0,43(6):450-453.
[12]王蕾,张萍,权曙霞.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27(1):4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