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讨论老年肿块样肺结核与肺癌的CT征象比较。方法 研究时间: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研究对象:将本院收治的55例老年肿块样肺结核患者作为肿块样肺结核组观察对象,同期另选55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观察对象,肿块样结核组及肺癌组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然后对两组患者的CT征象情况及多种CT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进行观察。结果 经CT检查后,肿块样结核组患者与肺癌组患者的分叶深浅程度、增强程度、毛刺长短程度、胸膜凹陷征发生率、空泡征发生率、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及血管集束征发生率等CT征象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肿块样肺结核病症的CT征象为:浅分叶、轻度增强、无空泡征、无短毛刺、无血管集束征、无胸膜凹陷征、无支气管征。两组不同CT征象联合方法下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块样肺结核组中2种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为84.85%、3种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为96.30%,其余3种以上CT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均为100.00%。结论 老年肿块样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主要包括浅分叶、轻度增强、无空泡征、无短毛刺、无血管集束征、无胸膜凹陷征、无支气管征,这些CT征象区别于肺癌,且多种征象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肿块样肺结核病症确诊率。
关键词:肿块样肺结核 肺癌 老年 CT征象
肺结核是指由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诱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症会对患者的多项器官造成一定的侵犯,在患病初期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直至其细胞介导变态反应增多以及抵抗力下降时,临床症状才会逐渐显现[1]。临床可借助于CT及X线实现对典型肺结核病症的诊断。但由于肿块样肺结核病症与肺癌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较为相似,以致于很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导致影响患者病症的及时治疗[2]。基于此,本文对老年肿块样肺结核病症的CT征象与肺癌的CT征象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间: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研究对象:将本院收治的55例老年肿块肺结核患者作为肿块样结核组观察对象,该组均为曾经被CT检查误诊为肺癌,后经病理学、穿刺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确诊为肺结核病症,并出现肿块型及结节型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期另选55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观察对象,该组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肺癌病情。此次研究均为年龄>65岁的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妊娠期哺乳期者、合并严重性肝肾功能障碍者、活动性出血者、精神及意识障碍者[3]。基本资料:结核组中男3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90±2.50)岁。肺癌组中男4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20±2.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了解并知情,且本次研究已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方法
肿块样结核组及肺癌组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肺底,电流设置为210 mAs,电压设置为120 kVp,层厚设置为8 mm,球管旋转时间设置为0.5 s,螺距设置为1.3,间距设置为8 mm。在特殊情况下,可将中层厚拆解为变薄的1.0~1.5 mm,纵膈窗参数设置如下:ML-600,WW-1150。在通信系统及归档上对CT图像进行分析,而后结合肺窗及纵膈窗对患者的CT图像进行观察。完成此次观察工作的人员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以及1名上级医师组成,根据CT诊断检验对CT图像进行观察,当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出现不同诊断结论时,应由上级医师对其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其中CT图像观察内容包括有边缘整齐程度、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密度、病变位置及增强程度等[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CT征象情况及多种CT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征象肿块样结、增强程度、毛刺长短程度、胸膜凹陷征发生率、空泡征发生率、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及血管集束征发生率等CT征象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1 肿块样结核组
大小:>3 cm有18例(32.73%)、≤3 cm有37例(67.27%);边缘整齐程度:边缘整齐有5例(9.09%)、边缘不整齐有50例(90.91%);分叶深浅程度:深分叶有12例(21.82%)、浅分叶有40例(72.73%);毛刺长短程度:短毛刺有4例(7.27%)、长毛刺有7例(12.73%);密度均匀程度:密度均匀有28例(50.91%)、密度不均匀有27例(49.09%);强化程度:均匀强化有28例(50.91%)、不均匀强化有27例(49.09%);增强程度:轻度增强有34例(61.82%)、中度增强有17例(30.91%)、明显增强有4例(7.27%);空泡征有2例(3.64%);空洞有4例(7.27%);胸膜凹陷征有5例(9.09%);血管集束征有0例;钙化有3例(5.45%)、支气管充气征有5例(9.09%)。
2.1.2 肺癌组
大小:>3 cm有14例(25.45%)、≤3 cm有41例(74.55%);边缘整齐程度:边缘整齐有3例(5.45%)、边缘不整齐有52例(94.55%);分叶深浅程度:深分叶有44例(80.00%)、浅分叶有10例(18.18%);毛刺长短程度:短毛刺有32例(58.18%)、长毛刺有0例;密度均匀程度:密度均匀有34例(61.82%)、密度不均匀有21例(38.18%);强化程度:均匀强化有34例(61.82%)、不均匀强化有21例(38.18%);增强程度:轻度增强有8例(14.55%)、中度增强有31例(56.36%)、明显增强有16例(29.09%);空泡征有25例(45.45%);空洞有5例(9.09%);胸膜凹陷征有23例(41.82%);血管集束征有13例(23.64%);钙化有0例、支气管充气征有23例(41.82%)。
2.2 两组多种CT征象联合诊断比较
肿块样肺结核病症的CT征象为:(1)浅分叶。(2)轻度增强。(3)无空泡征。(4)无短毛刺。(5)无血管集束征。(6)无胸膜凹陷征。(7)无支气管征。两组不同CT征象联合方法下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样肺结核组中2种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为84.85%、3种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为96.30%,其余3种以上CT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均为100%。将肿块样肺结核病症的CT征象作为联合诊断征象依据,比较2种征象联合诊断(方法1:(1)+(2))、3种征象联合诊断(方法2:(1)+(2)+(3))、4种征象联合诊断(方法3:(1)+(2)+(3)+(4))、5种征象联合诊断(方法4:(1)+(2)+(3)+(4)+(5))、6种征象联合诊断(方法5:(1)+(2)+(3)+(4)+(5)+(6))、7种征象联合诊断(方法6:(1)+(2)+(3)+(4)+(5)+(6)+(7))的确诊率。确诊率计算方法为:肿块样结核组诊出例数/(肿块样结核组诊出例数+肺癌组诊出例数)×100%[5]。方法1:肿块样结核组诊断出28例、肺癌组诊断出5例,确诊率为84.85%;方法2:肿块样结核组诊断出26例、肺癌组诊断出1例,确诊率为96.30%;方法3:肿块样结核组诊断出22例、肺癌组诊断出0例,确诊率为100.00%;方法4:肿块样结核组诊断出17例、肺癌组诊断出0例,确诊率为100.00%;方法5:肿块样结核组诊断出14例、肺癌组诊断出0例,确诊率为100.00%;方法6:肿块样结核组诊断出12例、肺癌组诊断出0例,确诊率为100.00%。
3 讨论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肺结核疾病患病率不断有所提高。目前,肺结核病症在临床上的患病率高达26%,该病症危害性极大,及时有效的实现对该病症的诊疗,对于控制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6]。以往临床上对于肺结核病症的诊断主要基于细菌学检查,但也会对大部分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痰培养或者是痰涂片检查,此类检查结果基本上会显示阴性,以致易造成该病症的漏诊及误诊[7]。肺结核病症的影像学表现多会受到患者自身病理作用而呈现出复发多变的特点,在通常情况下,影像学检查下肺结核病症多呈多态、多灶、多钙化、少增强、少肿块及少结节堆聚的现象,结合该诊断现象可有效诊断出典型肺结核病症,但对于肿块样肺结核病症来说,还是较为容易与肺癌相混淆[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CT检查后,肿块样结核组患者与肺癌组患者的分叶深浅程度、增强程度、毛刺长短程度、胸膜凹陷征发生率、空泡征发生率、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及血管集束征发生率等CT征象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肿块样肺结核病症患者实施CT检查,可有效区分肿块样肺结核病与肺癌病症,提高肿块样肺结核病诊断结果准确性。分叶征在影像学图像上较为类圆形或者是不规则形团块状阴影,边缘呈波浪的一种CT征象;患者病灶的部分边缘会形成毛刺征,出现该征象后提示患者为周围型肺癌;肉芽肿性结核球内部组织将出现有血流丰富的血管组织,该组织处血流供应丰富,在CT图像上呈现出增强效果;胸膜凹陷征是指患者胸膜与肿瘤之间形成的幕状阴影及线性阴影的征象;空泡征是指机体肿块内1~2 mm或者是1~3 mm的低密度区[9];大多肺癌患者的肺部组织上将出现多条血管营养,且这些血管将在肺癌组织处聚集,产生该现象的征象为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是指患者原来的肺泡组织中的气体被填充大量的炎性渗出物,但是大支气管内仍存在有气体的征象,该征象在CT影像下将呈现出支气管影图像[10]。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肿块样肺结核病症的CT征象为浅分叶、轻度增强、无空泡征、无短毛刺、无血管集束征、无胸膜凹陷征、无支气管征。两组不同CT征象联合方法下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样肺结核组中2种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为84.85%、3种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为96.30%,其余3种以上CT征象联合诊断确诊率均为100.00%,该项研究结果说明多种联合CT征象下,肿块样肺结核患者的确诊率与肺癌确诊率差异十分明显,联合CT征象诊断方法将可有利于提高肿块样结核病症的确诊率。结合此项研究结果来看,若老年肿块样肺结核患者发生深分叶、空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征的概率越高,则说明其出现周围型肺癌病症的概率就越大,反之轻度增强及浅分叶则多发生于肺结核病症中,而无空泡征、无短毛刺、无血管集束征、无胸膜凹陷征、无支气管征则是肺结核病症的主要征象[11]。周围型肺癌及肺结核均属于人体肺部中常见的良性及恶性病变,这两种疾病患者均可能会在CT影像下出现分叶征象,其中肺癌患者出现分叶征是由肿瘤组织生长速度较快而向外突出,并形成明显的分叶,但是在不断扩展过程中遭受一定阻力后,则会引起生长受阻,进而形成分叶征征象[12]。虽然很多肺结核患者也常常表现为分叶征,但是多为浅分叶征,而深分叶征则多出现于肺癌[13]。肺癌患者出现深分叶征的概率高达80%,对于肺部恶性结节患者而言,也往往具备明显的深分叶状轮廓及不规则的边缘[14]。在对周围型肺癌病症进行诊断时,毛刺征也发挥着重要的价值,若出现支气管充气征以及空泡征时,则提示患者患有周围型肺癌病症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肺癌患者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在临床CT检查中也十分多见,此类患者已经凹陷后的胸膜会自顺着凹陷渠道顺利的带到肺部结节内部[15]。
综上所述,老年肿块样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主要包括浅分叶、轻度增强、无空泡征、无短毛刺、无血管集束征、无胸膜凹陷征、无支气管征,这些CT征象区别于肺癌,且多种征象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肿块样肺结核病症确诊率。